又闻“阿要焦屑”

2015-07-27 21:34葛鹏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4年41期
关键词:干粮麦粉农妇

葛鹏

“阿要焦屑——”“阿要焦屑——”

长长的吆喝声,在清晨的淡雾中弥漫。那丝丝香味,伴着熟悉的江淮方言一起传来。我站在楼台上远远望着卖焦屑的店铺中的农妇,眼前是久违的风景,耳畔是最美的声音。

焦屑,是由元麦粉经过特殊翻炒制作而成的一种简易干粮,用热水一泡就能吃,就是用手抓一把塞进嘴里,也能吞咽。它源自战火连天、食不果腹的特殊年代,记得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就写到志愿军战士“就着一把雪吃一口炒面”。时间如长江淮河的水,洗去了腥风血雨,沉淀下这独特的文化印迹。江淮人创造了“焦屑文化”,而它又养育了一方土地的子孙。

焦屑的制作工序中透着一种古朴的醇香,师傅们穿着白色的护套,手持着有深深纹理的杆子,麦粉像金黄色的精灵,在炒锅里翻滚、跳跃,而炒锅里原本沉稳的沙子,也随着麦粉在黑黑的铁锅上起舞。焦屑其实并不“焦”,师傅们翻炒时火候都会拿捏得很好,使炒出来的焦屑既熟又不焦。

随着城建步伐的加快,有些人渐渐淡忘了这种情景,而那买卖焦屑的店铺也渐渐消失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这原始的制作工艺已经渐行渐远,但总有人忘不了焦屑,忘不了焦屑带来的回忆,因为它曾经是祖辈们舌尖上最美的味道。

离开店铺,我望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总希望在路边的某个地方,再发现一个卖焦屑的小摊。真是天遂人愿,就在那小巷口,我遇见了一位农妇——朴实的打扮,破旧的货篮;身穿蓝印花布衣,手提各色杂粮粉。走至面前,焦屑的香味便触动味蕾。

我立即上前问道:“你这是卖——”

“多啦,玉米粉,山芋粉……还有焦屑,熟的,泡着吃可香了!”她放下篮子让我挑:“你看,焦屑是今天早晨才炒的,新鲜,不含添加剂,我不骗你,你尝了就知道了……”

“这么多,你卖得了吗?”

“一天炒20斤还不够卖呢,现在城里人讲究粗纤维、降血脂……一斤一包,才5元钱,便宜。”

我来了兴致,买了2斤就往家跑。回到家急急忙忙打开简单的包装袋,用开水泡了一碗,香味四溢。奶奶闻香而至,尝了一口,赞道:“还是那味,香!”

焦屑,原本是很平常的干粮,但它和制作它的农妇一样简单本分、实在朴素,拒绝任何粉饰。这附着于焦屑上的传统文化内涵,不正是现代文明所需要的吗?

亮点点评

文章通过描摹焦屑的制作方式和它的特有香味,描写卖焦屑农妇朴实的衣着和话语,抒发了“我”对焦屑的喜欢与留恋,使文章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猜你喜欢
干粮麦粉农妇
一袋干粮
全麦粉营养及生产工艺展望
一袋干粮
临时改变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全麦粉营养功能成分分析评价
农妇的理想
全麦粉对油条面团和油条质量的影响
SPC在压缩干粮菌落总数监测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