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摘 要】郪江古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郪江古镇的旅游开发,每年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研究郪江古镇、戏台与民俗活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总结郪江古镇成功开发的经验,对四川其他古镇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郪江古镇;戏台与民俗;开发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6-0021-02
郪江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1992年,郪江镇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由于郪江古镇位于郪江和锦江交汇处,而郪江又属于涪江水系,锦江属于嘉陵江水系,故郪江古镇自古以来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凭借水路之便,郪江古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集聚之地。作为商贸集聚之地,戏曲演出等娱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据记载,郪江古镇原有庙宇、会馆七座,分别是关帝庙、黑神庙、观音阁、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王爷庙与地祖庙,其中五座宫庙中有戏台。现保存完好的庙宇与戏台仅王爷庙与地祖庙两座。
王爷庙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由山门、戏楼、左右厢房和正殿组成,呈四合院布局。
王爷庙山门面阔五开间,明间正中开方形门一扇,作过路之用,门高2.40米,宽2.20米。门楣上挂横匾“王爷庙”。
戏楼的具体修建时间不详,戏台正中隔断上有墨字,已模糊不清,依稀可辨“道光十二年二月初六”等字,由此可推知戏楼至少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之前。戏楼背作山门,坐南朝北,面对正殿。过路台。一面观。单檐歇山顶,筒瓦屋面,前檐饰瓦当和滴水。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正脊正中塑宝瓶,两端塑鸱吻。垂脊前饰以套兽。戏台通面阔8.95米作三开间,其中明间5米。通进深9米,其中前台进深4.3米。台中以木质隔断分隔前后台,两侧有上下场门,门高2.3米,宽0.8米。次间隔断比明间隔断靠前1.1米,使后台呈凹字形。后台有一木台,长8.5米,宽1.69米,高0.68米,可供演员化妆和临时睡觉之用,亦可作神龛。前檐四柱为圆木通柱造,下层柱高1.75米,柱础高0.65米。戏楼下层右侧次间后部有九级木踏道上戏楼后台。戏楼两侧各有耳房一间,较戏台前凸,使戏楼整体呈“凹”字形。
戏楼东西两侧为厢房,现被改建成砖石结构的楼房,为老龄协会的活动室。东西厢房之间为一东西宽12.3米、南北宽9.1米的长方形看坝,可容纳二三百人看戏。
正殿为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基高0.5米,前设六级石踏道。正殿通面阔12.5米作三开间,进深12米,前檐柱高4米,柱础高0.86米。檐下挂横匾一副,上书“波平浪静”。
地祖庙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由山门、戏楼、左右看楼和正殿组成,整体呈四合院布局。除右侧看楼已被改建为砖石结构的居民用房外,其他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山门面阔三间,前出廊。明间正中开门一扇,东西次间各开小门一扇。正门高2.30米,宽2.0米,门上挂横匾,上书“地祖庙”。
关于戏楼的具体修建年代,无考。但据《绵阳市戏曲志》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潼川府(建国后为三台县)郪江场地主庙乐楼两厢观戏厦楼落成(按:乐楼先于厦楼建成,年代无考)”[1]。由此可推断,戏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前。戏楼背作山门,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筒瓦屋面,正脊正中塑有宝瓶,垂脊前段塑以套兽。穿斗抬梁混合式,封闭式山花。过路台。三面观。戏台通面阔8.67米作三开间,其中明间4.88米。通进深9.88米,其中前台进深4.9米。台中有木质隔断分隔前后台,隔断两侧有上下场门,门高2.4米,宽0.75米。次间隔断比明间隔断靠前1米,使后台呈凹字形。后台有一木台,长4.9米,宽2米,高0.96米,可供演员化妆和临时睡觉之用,亦可作神龛。台沿正面和侧面的照面枋上有雕花板,上雕饰有各种人物场面,现仅存西侧一块和正面三块。前檐四柱为圆木通柱造,下层柱高2.19米,柱础高0.17米。戏楼下层西次间后部有九级木踏道上戏楼后台。戏楼东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面阔均为3.65米,进深均为4.89米。前有廊与戏台后台相通,廊深0.78米,廊前设栏杆,高0.97米。栏杆上有精美的动物雕刻。
左侧看楼为两层,通面阔19.7米作四开间,进深4.97米,高5.1米。看楼脊檩上题记:“厦楼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地祖庙正殿为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通面阔13.1米作五开间,进深16.7米,檐柱高5米,基高1.37米。
郪江城隍庙会是绵阳市唯一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八号是庙会正日,在这一天会有城隍游街和祈雨仪式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由郪江居民自发组织的。过去举办城隍庙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城隍巡城来祈求吉祥平安、风调雨顺。每到农历五月二十八号这一天,由郪江居民扮演成牛头、马面、鸡脚神、吴二爷、判官、阎王等同城隍神一起“巡视”人间,教化民众,惩恶扬善。其间还有众多善男信女扛着彩旗、舞着“金龙”和“草龙”进行祈雨活动。整个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如今,郪江城隍庙会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城隍庙会已经成为郪江古镇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在原有城隍游街和祈雨仪式的基础上,增加了采莲船、秧歌、“跛子娶亲”、“猪八戒背媳妇”等民俗表演。还有由小孩扮演的戏曲人物,被安排或坐或站在平台上,跟着队伍一起巡街,主要都是一些表现忠义节孝的戏曲故事,如《桃园结义》、《精忠报国》等,反映了人们崇尚忠孝节义的价值观。每年会期,郪江古镇不仅吸引数万来自周边的群众,而且还吸引了一些国内外的摄影爱好者前来参加庙会。
与郪江城隍庙会和祈雨仪式的民俗活动相依存在的还有戏曲表演活动。每年城隍庙会期间,王爷庙和地祖庙戏台上都会有川剧表演,而这一形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王爷庙后墙壁上仍留有许多墨书题记:
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长兴班演十四本:《九龙山》《紫寿口》《两河关》《凤凰城》《清平海》《九松亭》……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六,西邑仁和场义兴班来次演出:《鸾凤配》《战口山》《白帝城》《拜月亭》《战南海》《玉青观》……
光绪三十一年唱贰拾本,七月二十四日长和班一乐,袁月仙。
中华民国二年西京大洪定班,七月十五日演唱……
中大兴班多拜后过来先□□□安,天圆地、官高必、口重身……
……《夜将五车》《月门楼》《皮罗堂》《三龙□》……
城年金楼班在此有乐,多拜……:《戈贤肠》《□长安》《庆月寺》《三□□》《仙□□》《沙树戏》《牡丹亭》《三□配》《香□配》……《玉翠□》《莲台山》……
大兴班多拜后……醉仙……
天顺班演出……
由此可知,郪江自古以来戏曲活动就非常频繁。在旧时,这些戏曲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现在,这些戏曲活动与其他民俗活动一起,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郪江古镇文化旅游的发展。笔者于2014年前往郪江古镇考察时,正值庙会,王爷庙戏台上正由古郪国夕阳红表演队在表演节目。等王爷庙这边节目一演罢,地祖庙紧接着演出,主要演出些川剧经典剧目如《秋江》等,观众甚多,不时传来叫好声。
近年来,众多四川古镇被开发成文化旅游景点,郪江古镇无疑是其中最成功也最具影响力的景点之一。郪江古镇成功开发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具有优势的地理位置,还在于在开发过程中把传统的古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加突出了古镇的文化价值,进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总的来说,郪江古镇的开发模式是成功的,它为四川乃至全国其他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
参考文献:
[1]《绵阳市戏曲志》编辑部编.绵阳市戏曲志[M].内部刊印,1987.11.
作者简介:
李 珊,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