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的偏误研究

2015-07-25 08:20刘晓楠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补语偏误谓语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的“得”字补语句的句法规则进行分析,并利用对留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的形式,收集各种关于此句式的偏误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产生这些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关键词:“得”字句;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

“得”字补语句一直以来便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于助词“得”的使用范围和具体用法常常产生疑惑。以至于出现误用的问题,或是直接采取了回避的学习策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自然是多样的,除了母语的负迁移外,教材的解释不明或是教师课堂指导不足都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出现上述偏误。

一、关于“得”字句的句法规则

结构助词“得”用于连接中心语和补语,被认为是补语的标志。在现代汉语的八种补语中,它被用于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和可能补语之中。

(一)程度补语

说明动作或事物性质所达到的程度的补语叫做程度补语。一般包括不带“得”和带“得”两种。此处我们只讨论带“得”的情况。

它的基本格式是:

形容词/动词+得+<很、慌、要命、要死、不得了、不行>

肯定句:他累得要命。

否定句:他不累。

疑问句:他累吗?他累不累?

值得注意的是,“得”的前面只可以是形容词或心理动词,同时,此类谓语不但可以用程度补语的形式来补充说明,而且可以受程度状语的修饰。如:伤心得要命/非常伤心。而一般动词却不可以带这样的补语,同时也不能用程度副词来修饰。如:学习得要命/非常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在补语前面不能用“很、非常”等程度副词。如:房间里热得很要命。他紧张得非常不得了。

(二)状态补语

在动词谓语或形容词谓语后对动作、状态进行评价性或描写性说明的成分叫状态补语。谓语和补语之间要有“得”。

表示评价意义的状态补语它的基本格式是:

动词+宾语+动词+得+补语

宾语+动词+得+补语

肯定句:他说汉语说得很流利。/他汉语说得很流利。

否定句:他说汉语说得不流利。/他汉语说得不流利。

疑问句:他汉语说得流利吗?

此类结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动词谓语后有宾语时,要重复动词或把宾语放到动词谓语前。而在否定形式中,要在“得”的后面用“不”。还有一点极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在此类结构中,陈述句需要在形容词前带状语,除非用于对比。如:我们玩得很开心。/*我们玩得开心。如果学习者不了解的话,便容易造出不合汉语习惯的句子。

表示描写意义的状态补语。这类句子中的谓语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能充当补语的词语也很多。

(三)可能补语

在谓语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能否达到某种结果或情况的成分叫可能补语。可能补语只能由动词、形容词或动补结构充当。

肯定句:这学期我们学得完这本书。

否定句:这学期我们学不完这本书。

疑问句:这学期你们学得完这本书吗?

要注意,在否定结构中,直接把“得”换成“不”,如:我吃不下这么多饭。另外,在肯定形式时,动词谓语前可以加“能”。但否定句时。则不能加“能”。如:我能学得好汉语。/*我不能学得好汉语。

二、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分类

我们从平时访谈和学生的试卷测试中发现,留学生对“得”字句的使用情况不太理想。在关于“的”、“地”、“得”的选择题中,学生正确率较高,但是完成句子和访谈中的问题较多,很多学生不清楚何时该用“得”字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该用而没用

上文已提到过在状态补语、程度补语和可能补语之中,需要使用到“得”字句,我们对初级水平的留学生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访谈内容灵活,谈话中我们有意引导他们评价某些事物。比如:

你觉得现在的口语老师怎么样?

前几天的演讲比赛你参加了吗?你觉得怎么样?

你喜欢这里的天气吗?

在谈话中发现,留学生们的说话内容里,尽量的回避了“得”字句的使用,也有一些该用而没用“得”字句的情况。比如:

*我的同学很聪明,她汉语说很好。(正:她汉语说得很好。)

*她教很认真。(正:她教得很认真。)

*准备了,可是准备不太好。(正:准备得不太好。)

*他很难过,然后他哭。(正:他难过得哭了。)

(二)误用

在试卷测试中,留学生自主完成句子时便容易产生误用现象。比如常见错误有:

*因为他们聊得开心,天很快就黑了。(正:因为他们聊得很开心,……)

此处问题在于,学生没有注意到“得”后形容词前要有副词才可以成句。很多教材对于这一点没有明确强调。

*这座山我不能爬得上去。(正:这座山我爬不上去。)

这里是对于否定形式的掌握不够。可能补语的否定句应该直接把“得”换成“不”。同时,如果在谓语前面有“能”的话,应该把“能”去掉。

留学生误用“得”字句的情况比较普遍,而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陆俭明先生在其《现代汉语补语资料》中提出:“述补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汉语老师感到难教,外国学生感到难学,更觉得难以掌握。”吕必松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指出带各种补语的句子是第一语言为英语的学生学习的难点。由上述的结果总结,我们也不难看出,事实上留学生对于“得”字句的掌握还处在一个了解却不能灵活运用的阶段。究其原因,除了本身母语的负迁移外,当然还有在课堂上老师引导不足等多方面问题。

三、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

留学生学习“得”字句时所产生的偏误,在这里我们将其分为了以下几方面。

(一)母语的负迁移

留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势必要受到母语的影响,当汉语的语法规则与其母语的语法规则相斥时,便会受到母语的干扰,产生负迁移。

而“得”字补语句在很多语言里并没有类似的形式,比如在日语和越南语等语言中便没有与助词“得”相对应的词语。而在状态补语中动词重复的现象,也是其他语言中少有的。所以留学生在学习这一语法现象的时候便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从而产生偏误现象。比如:

*他篮球打很好。(正:他篮球打得很好。)

*房间收拾很整齐。(正:房间收拾得很整齐。)

(二)目的语的负迁移

这里所说的目的语的负迁移,也称“过度泛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这一语法现象的时候,受到了之前所学知识的影响,而出现偏误。当学习者有了一定的汉语储备时,便容易产生过度泛化现象。在“得”字补语句这一问题里面,留学生易产生的目的语负迁移有,其一,学习者很容易将“的”“地”“得”混为一谈,因为这三个字不但读音相近,而且又同为助词,所以容易混淆。如:*他玩地很开心。(正:他玩得很开心。)其二,因为在“得”字补语句中,有状态补语、可能补语和程度补语三类,而每一类又都有一些特定的规则,有时候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老师所讲的规则,并盲目地套用,这就很容易产生偏误。比如:*我弟弟驾驶驾得很好。(正:我弟弟驾驶得很好。)因为“驾驶”一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所以不能单独提取“驾”来重复后接“得”构成补语句。此时,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记住老师所给的句型,并举一反三的话,很可能造成类推不当。

(三)教学的影响。

在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教材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得”字句本身认知难度很大,而对于“得”字句的本体研究还不够深入,而面对如今林林总总的对外汉语教材,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很多教材对于“得”字句的注释不清楚,这便对留学生的学习造成的一定的阻碍,使他们对这一语言项目认识不够,概念模糊不清。

四、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指出的学习者所产生的偏误以及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办法,因时间仓促可能内容不够周全,仅以参考。

(一)对教材的整合和改进

教材是教师讲课的依据,同时也是学习者自学的主要内容,所以教材是否规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就本文所研究的“得”来说,各出版社的教材对于其讲解并不统一,有时甚至还有解释和例句不符的问题,所以极待于改进。同时,如果教学用书和学生自学的语法辅导书讲解角度或方法不同的话,也容易令学生混淆和产生偏误。

另外,教材的注释除了要准确以外,还要更具体并易于理解。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外国人或外民族的学习者,这和针对本国人的语法教学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而现在的教材注释常常准确却晦涩,学生根本无法通过自学来理解。

在内容的安排上,对于“得”字句这种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语法项目,在教科书的内容排列上就要注意到螺旋式排列。使之在之后的课文中进行重复刺激,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过快地遗忘,而所涉及的例句可以由易转难,达到唤醒记忆的同时,使学生有所提升。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时候,教师所处的是主导地位,因此如何才能引导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现象,便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得”字句这样重中之重的语法点,教师很容易讲大于练,担心学生不理解,而运用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语法解释,这样不但容易使学生一头雾水,还缺少了进行实战演练的时间。

在面对一个新的语法项目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回避的策略,这样长久得不到练习的话,便更不会自如应用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场景,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同类场景时,直接想到可以运用的“得”字句。在学生说出正确的“得”字句时,可以加以强调并进行表扬,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

此外,教师在准备内容的时候,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来预测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偏误和所认为的难点,并进行充足的准备,尽量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进行课堂讲解。如果学习者在课堂上认为这一语法项目很难理解时,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鼓励。

五、结语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产生偏误的原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有来自于自身学习策略的问题、母语及目的语的负迁移,以及学习环境等。在汉语系统中,“得”字句的组合结构灵活自由,语义表达的言简意赅又生动具体,所以是现代汉语中十分常用的句式,不过它的形式也是多变的,因此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分析总结了“得”字补语句的使用规则以及留学生的偏误分析,并以此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希望能为留学生的“得”字补语句教学提供一点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德津,程美珍.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88年.

[2]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3]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4]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刘晓楠(1987–),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现就职于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任研究生教学秘书职务。

猜你喜欢
补语偏误谓语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非谓语动词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