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格拉斯小说的互文性特征

2015-07-25 08:20马珊珊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格拉斯互文性

马珊珊

摘 要: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格拉斯的作品却是晦涩难懂的,其原因可归于作品多变的叙述视角、荒诞的写作手法、深刻的象征意象以及复杂的互文性等特点。本文拟从互文性角度来解读格拉斯的作品,以探寻互文性这一创造手法在格拉斯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君特·格拉斯;互文性

君特·格拉斯是当代德国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一直是位勤奋多产的作家,甚至在耋耄之年仍笔耕不辍。几乎他每部作品的面市都会引起文学评论界强烈的反响,或被大加赞扬或遭笔诛墨伐。然而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格拉斯的作品却是晦涩难懂的,其原因可归于作品多变的叙述视角、荒诞的写作手法、深刻的象征意象以及复杂的互文性等特点。本文拟从互文性角度来解读格拉斯的作品,以探寻互文性这一创造手法在格拉斯作品中的独特魅力、领略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从而挖掘作品拷问历史、批判现实的深层底蕴。

互文性这一文学批评术语是由法国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1966年提出的[1]。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2]。此后各派理论家对互文性又进行了发展。秦海鹰在借鉴各种定义的基础上,对互文性做了清晰界定:互文性是指一个主文本把其他互文本纳入自身的现象。在这里他将“主文本”界定为“被研究或被阅读的那个具体文本”,也称作“当前文本”,而“互文本”则指“当前文本所征引…改造、重写的其他文本”。也就是说,在主文本和互文本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通过“在文本的写作过程中运用明引、暗引、拼贴、模仿、重写、戏拟、改编、套用”[3]等写作手法来建立的。

在格拉斯的各时期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互文性写作手法的印记。然而格拉斯本人却不把互文性当做一种新的批评术语。他指出,“互文性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文学传统和写作手法,从较早的流浪汉小说到当代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它活跃的身影,一直以来都在文学和文学研究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4]这与克里斯蒂娃的观点不谋而合,即: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从社会、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大文本”中派生的,他们之间有共同的母体[5]。无论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还是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在写作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互文手法。只不过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互文性较为规范,表现在文字、典故的引用、体裁的模仿;而在后现代的作品中,更多的体现在对传统文本的颠覆,比如戏仿、改编、拼接、扭曲、变形等。

格拉斯作品中的互文性显然属于后者,他不是对其他文本简单的引用,而是采用戏谑的态度对指涉对象进行颠覆性的重构,从而调动起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读者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欣赏者,而成为主动的探究者,让读者在经历阅读挫败后进行新的思考。

格拉斯作品的互文性首先体现在宏观题材上的指涉,其中包括对童话和民间文学、流浪汉小说,甚至是非文学话语的互文。格拉斯曾强调,“文学创作若是没有童话风格的塑造力量是不可想象的。”[6]他不仅热衷于童话的体裁和形式,对童话中的经典人物、动物角色都情有独钟。小说《比目鱼》就是与童话互文的经典例证。据说格拉斯原本想给该作品加上一个“童话”字样的副标题,但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7]虽然标题没有了“童话”,但格拉斯仍沿袭童话中经典的开场白“从前…”,为我们讲述新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作品内部的两个人物使读者很容易联想到了童话《渔夫和他的妻子》。但是在格拉斯的版本中,两个角色进行了互换,贪得无厌的人变成了渔夫,这看似是对女性主义的尊重,实则是对极端女权主义的讽刺。小说《铁皮鼓》则是典型的流浪汉小说的演变。主人公奥斯卡带着非凡的能力、用独特的视角审视观察丑恶社会的种种现象,作品充满黑色幽默和滑稽的腔调,然而读起来却别没有传统流浪小说那么轻松俏皮,反而多了一份荒诞与沉重。此外,在《但泽三部曲》中,格拉斯还夹杂了大量的外语、宗教术语等非文学性话语,给读者带来一场文学的狂欢。

格拉斯作品的互文性还表现在对单个或多个文本的指涉上。例如,《母鼠》中重现了《圣经》中的世界末日和大洪水故事。但是在格拉斯笔下的这个故事中,人类灭亡,而老鼠得以逃生繁衍。这一对经典的颠覆旨在警示人类不要过于贪婪,否则会承受毁灭的结果。青蛙王子、小红帽、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也都在《母鼠》中粉墨登场,他们行为乖张,荒诞不经,更强烈地渲染了一幅怪异的末日景象。与自身文本的互文也是格拉斯的偏好,这被一些学者也称为“自我引用现象”[8]。比如《铁皮鼓》中的主角奥斯卡摇身一变在《母鼠》中成为传媒巨头,给《铁皮鼓》中的祖母庆祝107岁生日。

格拉斯对互文手法的娴熟运用,使它的作品具有更广阔的寓意和更深刻的内涵。然而我们却不能因为格拉斯小说中比比皆是的互文,就轻易的将格拉斯归入后现代作家的行列。正如卫茂平在评介《母鼠》时所言:作品中“永不言败和执着于希望的顽强…反而张扬了格拉斯坚持启蒙的现代主义立场。”[9]

参考文献:

[1][3]秦海鹰.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 外国文学评论, 2004.3 .

[2][5]罗婷. 论克里斯多娃的互文性理论[J]. 国外文学, 2001.4 .

[4] 张辛仪. 严肃的游戏——论君特·格拉斯小说的互文性特色[J]. 当代外国文学, 2010.1.

[6].[7]. 冯亚琳. 用童话构建历史真实——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鱼》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J]. 当代外国文学, 2004.3.

[8]魏育青. 卡珊德拉的尖叫和西西弗斯的努力——论格拉斯《母鼠》中的启蒙观[J]. 当代外国文学, 2004.1

[9]卫茂平. 格拉斯《母老鼠》评析——兼论其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J]. 国外文学, 2001.4.

猜你喜欢
格拉斯互文性
绚烂花车(环球360)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互文性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及其翻译策略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
电脑也疯狂
电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