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芜存菁: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生存之道

2015-07-25 18:49王冰灿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8
新媒体研究 2015年17期
关键词:纸媒自媒体新媒体

王冰灿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8

去芜存菁: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生存之道

王冰灿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28

摘 要“纸媒已死”这样的言论充斥着媒体圈。印刷术和造纸术让纸媒繁荣了千年,而新媒体让我们从纸质阅读跨入到数字阅读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纸媒在拥抱新媒体的同时并没有止住亏损和倒闭的脚步。坚守阵地,颓势难改;革故鼎新,出路无门,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中尴尬的存在着。那么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生存之道究竟是什么?我们身处新媒体的大环境中,纸媒的寒冬已经降临,固步自封,势将必死无疑;去芜存菁,方能破茧成蝶。

关键词新媒体;纸媒;自媒体

新媒体时代是网络力量与科技发展的结合,而新媒体繁荣的背后是纸媒这类传统媒体的不断衰退。数字阅读以其快捷、便利和价格优势成为阅读的新趋势。反观之我们周围报刊亭的转让、书店的倒闭、报社与出版社的裁员,传统的纸质印刷行业已无法满足自身的“温饱”。纸媒的春天何时到来?

1 新媒体之“新”与纸媒之“旧”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新的媒体形态。既然是相对,那么“新”与“旧”之间究竟有何不同之处。

阅读方式: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因为受实体化的限制,读者必须支付其出版成本。而数字阅读将文字、图片、网页乃至声音、视频数字化,再借由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展现出来。在报刊方面,数字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的时效性差异则更加明显。报刊受出版时间和印刷时间的限制,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其信息采集也主要依靠记者采访和群众爆料,从信息采集到最终成稿还需经过编辑的审查等环节,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手机报和手机杂志的出现突破了时间对于信息的限制。报刊新闻以天为时间单位而数字新闻则精确到分秒。数字阅读将新闻由“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1]重新定义为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出版物以其成本低廉、便于检索、存储方便、时效性高的特点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

阅读习惯: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新媒体时代下的阅读更加追求效率,相对于纸质出版物的内容捆绑销售,数字出版物提供了单篇选择和自由搭配。我们现在更加倾向于微阅读的形式,这种快速、及时、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阅读形式在符合大多数人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在造成了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碎片化的浅阅读可以解决接收信息、查找资料的需求,而深度阅读才是培养文化素养、丰富精神世界的根本。综上所述,数字出版物更具有娱乐化和浅阅读化的倾向;纸质出版物仍然是人们精读和深度阅读的首选。

阅读体验:交流互动与单向传播。数字出版物依靠技术支持和网络发展,突破了媒介之间的界限,也突破了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界限。智能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媒体。同一时间身兼数职的我们可以是发布者、传播者、评论者、受众,而这些都是实时反馈的。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纸媒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模式。网络环境相较于正规出版的繁琐审查程序较为宽松,开放评论和社区形式的引进也在增加着数字出版物的用户粘度。而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则是有自己的一套编辑模式,在信息生成过程中消费者无法参与。

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体验,这三点划分了新媒体与纸媒之间的“新”“旧”之别,也导致了纸媒行业的不断亏损。纸媒虽然拥有完善的体系和先天的优势,但是无盈利不生存。其运营的巨大成本和不断被新媒体分流走的广告资源和人才资源,让纸媒的寒冬雪上加霜。究其根本,纸媒的生存问题不在于不够“新”,而在于不够“旧”。

2 “纸媒之死”的真相

面对新媒体的浪潮和自身严峻的形式,纸媒也在向新媒体不断转型,但是依旧难改颓势。其实杀死纸媒的从来就不是新媒体,而是纸媒自己。

盈利单一,风险抵御能力降低。纸媒的盈利除了本身的产品收入,绝大部分在于广告收入。而新媒体的出现成为了广告商的新宠,首先,互联网本身用户数量庞大,有更好的广告效果。其次,数字出版物的发行成本低廉,更具性价比。纸媒在成本压力和广告商流失的双重打击之下受到重创。虽然纸媒在积极转型,开设自己的微博、微信账号,建设网站,开发客户端,但是依旧收效甚微。因为大部分纸媒的新媒体转型只是简单的将纸质的内容转化为电子内容而已。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转型虽然方便了阅读,但是治标不治本。社交化和移动化是阅读的发展趋势,所以引入社交功能是纸媒新媒体转型的关键点。社交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用户粘度还可以形成信息生态圈。网络消息鱼龙混杂的今天,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公信力和号召力,利用这一点展开跨界合作才是制胜之本。

内容同质,核心竞争力降低。虽然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依旧逃脱不了内容同质化的瓶颈,不仅是纸质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之间的竞争激烈,纸媒之间的竞争也同样激烈。只有打出内容为王和精准定位的组合拳才能反败为胜。首先,精准定位满足不同受众。资讯丰富的另外一面是内容混杂,纸媒需要朝着多功能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其次,内容为王与“三次售卖”[2]。内容的深度决定用户的忠诚度,单纯的提供服务类信息和新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只有高质量才能吸引用户。内容的同质化这点不仅发生在纸媒行业,监管力度较轻的网络更加严重。没有了严格的出版审查,为了博取眼球,电子出版物侵害版权、歪曲事实的情况屡见不鲜。此时,高品质的内容就是一种资源,除了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还可以创造价值,增强核心竞争力。

模式死板,企业活力降低。杂志报刊的存在已有百年历史,传统的采编模式在符合纸质出版物严谨的同时也造成了出版物的时效性差、人员冗杂、企业氛围呆板的负面效果。改革采编模式和吸纳人才是当务之急。首先,服务至上,加强用户体验。新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受众体验。其次,树立品牌意识。纸媒相较于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这与其正规的运营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正规机构的保障,良好的品牌形象就是一笔财富。最后,多渠道的发展。打破规则,不被规则束缚,才能大步奔跑。

3 新媒体时代下纸媒的去芜存菁

传统纸媒转型不是机械地加入所谓“新”的东西,而是要认清时势,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实现转型。纸媒主要的三个产业书、报、刊,就各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书,坚持品质。纸质书的阅读除了获取知识以外还具有欣赏功能,书籍的装帧、纸质的选择、油墨的印刷,书作为存在上千年的文化载体拥有大量的拥护者,纸质书阅读者的用户是较为稳定的。所以,书在坚持纸质印刷的同时要注重内容的把关和印刷质量的保证。

报,努力转型。报纸的主要功能是传播新闻,在新媒体发达的今天,报纸上的内容只能算是“旧闻”了。印刷的限制无法保证报纸的实时性,纸质报纸向数字报纸的转型迫在眉睫。纸质报纸应更偏向服务性,如地铁报,购物报等,满足人们其他方面的需求。

刊,双赢发展。刊物是介于书与报之间的产物,需兼顾时效性与可读性。所以刊物需线上线下同时发展。线上宣传造势,吸引读者;线下精准定位,内容为王。

纸媒的发展要符合市场规律、民众选择,在新媒体时代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破茧成蝶、涅槃重生。

参考文献

[1]郑保卫.论陆定一的新闻真实观——纪念陆定一同志诞100周年[J].国际新闻界,2006(11):49-53.

[2]张立伟.纸媒数字化的五种盈利方式[J].新闻记者,2014 (02):3-10.

作者简介:王冰灿,南京艺术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新媒体艺术理论方向硕士。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7-0038-02

猜你喜欢
纸媒自媒体新媒体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