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魁,张海洋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浅析大平调的表演艺术特色
于俊魁,张海洋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新乡 453007)
大平调主要流行于豫北、鲁西、冀南等地区,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的观众;大平调的表演很本色,形式简单,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接近于农民的实际生活,符合广大农民的善恶标准。本文就以大平调传统剧目为例简要分析大平调的表演的艺术特色。
大平调;功法绝活;表演风格;表演程式
大平调和其他戏曲剧种的舞台规律有相同之处,也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它的表演粗犷、豪迈、雄伟,动作幅度大,云手划大圈,盘腿跨大步,站立一尊塑,武打档子架子大,动作大,直来直往,真枪真刀,精炼紧张,加之战鼓、大锣、大饶、大钗的配合,尖子号嘶鸣,使战场气氛十分强烈,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精神振奋。
大平调的表演绝活非常多,不下几十种,由于历史的原因失传了很多,但是根据现有的绝活功法不难看出大平调很“霸道”。在传统剧目《殷郊下山》中,扮演殷郊的演员在表演时要有带铜眼、嗽獠牙的特技。过去,在棉油灯光的照耀下,殷郊铜眼闪光,獠牙伸缩,令人生畏。再者演员的表演特色是:小殷郊在涧内洗澡后,披着一件褶子,翻筋斗,而另一个殷郊借其褶子遮面冲上,猛一亮相,变成面目狞狰的大花脸,突兀而现的“变脸”动作,快,神。
《收卢俊义》中饰卢俊义与王英开打时,王英的枪被卢的刀砍断以后,他随即拔出一根柳椽,施出“二郎担山”、“束手背剑”等招式,与卢展开激战,然而柳椽被卢用镗镰(前头是拐子,后头是镰刀)削光。
大平调的表演也特别注重髯功,如《铡赵王》一剧中,张勇告状途中表演的“托须”、“飘须”、“颤须”、“摇须”等程式动作。此外还有变须,多用于人物情绪发生激烈变动时,在摇须、飘须、颤须等一系列贯穿动作中,将预先备好的髯口迅速换上,反复亮出青、黲、白蓝色髯口,使“黑三”变“黲三”,“黲三”变“自须”,充分表达人物的愤激之情。
大平调是地方剧种,它主要来源于民间,因此很自然地就把武术、杂技等拿来作为表现民间英雄人物的主要艺术手段。武术和杂技使得大平调动作幅度大,往往会出现真刀真枪的场面,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精神振奋。
在《长坂坡》一剧中,赵云需要一口气飞奔到用桌椅堆起的三四米高的高台上,然后一跃而下,并且需要翻三到四个筋斗,在空中翻得越多越能显得演员的功底深厚。这里大平调的表演显然运用了杂技。
《收卢俊义》中的李逵在演出时往往脱下上衣、赤膊光背,所用兵器不乏真刀真枪,酷似武术对打表演。这些武戏场面的形体表演,在传统的武打戏中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大平调的武打最初继承的是武术界“小洪拳”套路,建国以后才逐渐采用“小翻”、“大提”、“扑虎”、“云里翻”等舞台表演武打程式,但是其武打表演显得更为铿锵有力。
有些艺人很讲究程式的应用。以《下高平》为例,赵匡胤受到威胁后怀着恨、怒、气、急的复杂心情上场,赵挑帘唱头句腔,在尖子号强烈的气氛的烘托下,扬鞭催马,一溜小跑上场,紧跟着一个“抬头望月”架势,左环右顾,紧接着三个缩步,一个绕腿,勒马抬头再望,一个长胆大驾,收鞭勒马,栓马,昂首挺胸步入大殿,举目望见高行周,一个侧身,倒吸一口气,抬头再望,见高伏案而卧,正跨步向前,将身一屈,随手抽出宝刀,绕场跑步向前挥刀砍出,被高举锤一挡,赵勒腿,劈叉坐地,一手捋胡,仰望高,当高问起为何杀人时,赵一个转身藏刀动作;当高愿意借头时,赵暗喜,一个亮相架势面向高,接着跃上盘龙椅,作“丹田气”、“回龙”、“望景”、“天相”、“望视”、“回隐”、“单步”等架势,叫高看个仔细。赵将书信交给高时,暗抽宝刀猛刺过去,高用锤一挡,赵急转身,一个大鹏单展翅架势,捋胡亮刀;在高看书信时赵又趁其观书,趋步上腹一刀,又被高挡下,赵抽身退休,叹气!在高向赵要其妹许子为妻时的文书时,赵倒提笔管,手颤笔抖,一手勒胡,回眸四顾,再接翻转笔管,沾一下墨,写一句,抬头望一下高,继之越写越快,最后搁笔竖起拇指,借着行腔将腹中万千思虑一泄而出。
[1]武丰登主编.濮阳市戏曲志[M].郑州: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1988.
[2]朱中月,李壮丽.浚县大平调[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3]王丽萍.大平调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基金,项目编号:201310476066。
指导教师: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丁永祥
J614.93
A
1007-0125(2015)06-0036-01
于俊魁(1993-),男,汉族,河南省濮阳市,大学本科,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戏曲学;
张海洋(1993-),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大学本科,河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戏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