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深神经肌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2015-07-24 17:43朱赤孙焕建夏春林许步伟陈建祥张哲王玉
关键词:支数腓骨胫骨

朱赤 孙焕建 夏春林 许步伟 陈建祥张哲王玉

(1.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盐城224000;2.苏州大学博学临床解剖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0)

腓深神经肌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朱赤1孙焕建1夏春林2许步伟1陈建祥1张哲1王玉1

(1.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江苏盐城224000;2.苏州大学博学临床解剖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0)

目的深入了解腓深神经肌支的形态特征与解剖关系。方法采集成人下肢标本30具,肉眼及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腓深神经支配小腿各肌的肌支发起的位置及支数,测量其肌支发出点、入肌点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各肌支发出点至入肌点的距离。结果腓深神经近端平均直径为(2.54±0.27)mm,平均面积为(5.12±1.09)mm2;至左、右长伸肌的肌支平均为(1.67±0.49)支、(1.50±0.50)支,显著低于至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的肌支数目。56.7%的至长伸肌的肌支仅有1支,85.0%的至趾长伸肌的肌支数为2支,58.3%的至胫骨前肌的肌支数超过4支。结论腓深神经至不同肌的神经支数不一。至长伸肌的神经支数较少,这可能是其受损后功能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

腓深神经;长伸肌;胫骨前肌;趾长伸肌

腓深神经自腓骨颈外侧穿过腓骨长肌上端,进入小腿前骨筋膜鞘,沿途分出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其肌支是踝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背伸力量的主要神经[1]。临床上,腓深神经受损较为常见,但受损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常常不甚理想,尤其是

1 样本与方法

1.1样本采集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下肢标本30例(60侧),标本均由苏大博学临床解剖研究所提供。其中男性17例(34侧);女性13例(26侧),性别构成、左右侧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尸体的年龄在30~60岁。全部标本于髋关节部位离断,腓骨头至外踝下缘平均长(338.5±24.1)mm。皮肤未见破损,未见畸形、外伤、瘢痕等。

1.2方法肉眼及10倍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测。在腓骨颈处切开腓骨长肌,充分暴露腓总神经分叉部和腓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近段。将神经表面脂肪组织剔除干净,观察腓深神经在腓骨颈处的走行、分支,并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腓深神经近端的直径,腓深神经发出点与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腓深神经小腿各肌支的发出点、入肌点以及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各肌支发出点至入肌点的距离。

2 结果

2.1腓深神经各分支的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腓深神经小腿各肌支发出点、入肌点与腓骨头最突点的距离和支数

2.2腓深神经至小腿各肌支数的对比,见表2。

表2 腓深神经至小腿各肌支数的对比百分数(例数/总例数)

2.3腓深神经直径与面积腓深神经近端平均直径为(2.54±0.27)mm,平均面积为(5.12±1.09)mm2。

3 讨论

腓深神经受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足下垂,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力下降,严重者或丧失运动功能。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制动、理疗、神经营养等。一般而言,经过数月或1年左右的治疗,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的功能会逐渐恢复,但长伸肌的功能恢复往往较差,甚至不能恢复[2]。

本研究显示,腓深神经各肌支的分支数目差别较大。其中至胫骨前肌的支数较多,其次为趾长伸肌,以长伸肌为最少。胫骨前肌神经支数为左侧(3.59±0.93)支、右侧(3.34±0.66)支;趾长伸肌神经支数为左侧(2.14±0.45)支、右侧(2.36±0.49)支;而长伸肌的神经支数左右侧分别为(1.67±0.49)支和(1.50±0.50)支。另外,超过50%的长伸肌的神经支数只有1支。这可能与各肌的大小、行使的功能不同有关。长伸肌的神经纤维少,受损后缺乏代偿,故而功能恢复较难。但对于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而言,部分神经纤维损伤后,可由其他未受损的神经纤维代偿,肌肉功能仍可以发挥[3]。再者,长伸肌位于前两者之间,位置较深,当小腿受到损伤时,骨筋膜鞘内压力不断增加,长伸肌缺少后缩空间,受到来自各方的挤压易使神经纤维受损。

腓深神经受损的修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讨论的焦点。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多种修复方案,如神经松解、神经移植、神经移位等,但大多缺少解剖学依据。因此,深入研究、掌握腓深神经肌支的形态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4]。本研究中测得的腓深神经近端直径(2.54±0.27mm)和面积(5.12±1.09mm)提示,在进行受损的腓深神经移植修复时,应当选择与该直径和面积相近似的神经,以免吻合口瘢痕过大或移植神经直径过大影响组织液渗透,使中央区缺血坏死。

需要注意的是,对神经肌支发出点、入肌点与腓骨头最突点距离的测量中,部分数据的左右侧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尤其是趾长伸肌发出点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左侧为(6.05±3.47)cm,右侧为(7.78±4.26)cm。长伸肌发出点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左侧为(8.16±1.57)cm,右侧(9.03±3.56)cm。我们认为,可能是长期体位、左右侧习惯性应用使得一侧运动频繁,另一侧出现类似于“废用性萎缩”的现象。反言之,如若出现下肢单侧长期运动的现象,那么其腓深神经肌支发出点至腓骨头最突出点的距离会受到影响,而入肌点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此外,在腓深神经的三组肌支中,胫骨前肌支的发出点与腓骨头最突点距离左右基本一致。进一步推论,或因趾长伸肌和长伸肌均止于趾部,受到左右方向性运动的影响大;而胫骨前肌止于内侧楔骨内侧面和第1跖骨底,足部的左右运动主要以踝部作为轴心,所以胫骨前肌受到的影响小。当然,这一猜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1]陈维波.胫神经肌支转位治疗高位腓总神经损伤的解剖学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9):982-985.

[2]Bonnevialle P,Dubrana F,Galau B,et al.Common peroneal nerve palsy complicating knee dislocation and bicruciate ligaments tears[J].Orthop Traumatol Sung Res,201,96(1):64-69.

[3]Liporace FA,Yoon RS,Kesani AK.Transient common personeal nerve palsy following skeletal tibial traction in a morbidly obese patient-care report of a preventable complication[J].Patient Saf Surg,2012,6(1):4.

[4]薄艳林.肌电刺激与运动疗法在腓总神经损伤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7):69-70.

R322

B文献标识码:1004-7115(2015)11-1299-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5.11.042

2015-03-18)

朱赤(1980—)男,江苏东台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工作。

猜你喜欢
支数腓骨胫骨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腓骨沟加深联合腓骨上支持带修复治疗腓骨肌腱脱位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腓骨皮瓣加外固定器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