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圣奎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扑面而来,各种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总的来看,课程改革必然要落脚于课堂教学改革,即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同时解放教师。本文就从课堂教学形式——教学信息化处理这一角度谈谈对课改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化教学 教学信息化 建构主义
当今社会已快速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取代物质资源和能源一跃成为更重要且更具价值的社会资源。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认识有了空前的提高,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加工等技术层面有着空前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无不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育界提出了一个新理念即教学信息化。本人认为教学信息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下面就这个话题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所谓信息技术,指的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故通常又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社会背景是信息成为支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资源,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传播、接收等技术有了空前的需求。这种需求伴随着社会资源分配的巨大变革,因此,信息技术通常又与信息产业革命、教育教学改革等命题相关联。
信息化教学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就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尝试,并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环节紧密、有机的整合,实现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方法、理念、模式的有效转变,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身心发展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信息化的优点
教学信息化理论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创新的空间,具体有以下几点表现。
1.教学信息化有利于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在这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角色。所以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的构建至关重要。不同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一样的,有着不一样的最近发展区,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倾向也有区别。传统的课程资源是“一本教材一个老师一节课一张试卷”。教师年复一年机械地灌输着,学生千篇一律被动地承接着。铺天盖地的“记”、“写”、“背”、“练”。老师累心,学生累身。而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情况则大不一样,师生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是畅通和多样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将这些资源进行提炼和整合,加工和深化,然后将学生引上路,让学生在探究与合用中携手前进,在前进中积极构建。这种“教师指路,学生前行”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赶着学生走”的被动上路模式。师生间也可取长被短,共同进步。这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即所谓“教学相长”。
2.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等作出系统设计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设计中,教师只能取材于眼前,优秀教师能够“物尽其用、就地取材”。可对大多数普通教师来说,往往要发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很好地解决“无米”之困。“多媒体视听技术”、“微课”、“数字仿真系统”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给教学设计带来无限空间和灵感。
3.有利于学生减负
学生学习的压力来源于身心两个方面,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心疲大于身劳”。为了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必需双管其下,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些。信息化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自主化,让每个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渠道。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比如,有的学生善识记,就可以引导他通过阅读来记忆;有的同学更长于形象记忆,就可以建议他通过观看视频材料等来加强记忆。“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同样适用学习。良好的态度加上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身心会得到很多的解放,也会更乐于学习。
4.有利于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自治、忙而不乱”。那种传统上依赖老师“权威”进行“压迫”式的管理已经成为历史。无论你同意与否,现在学生的“老师观”已与之前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学生观”要与时俱进。只有在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下功夫,才能让学生觉得课堂上有事干,有意义。信息化教学要求对学生分层教育,让每人学生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三、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教学信息化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都给教学活动带来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不能为了信息化而搞无原则的形式主义
教学信息化是在经典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它的根本和核心仍是教学,必需符合教学原理。信息化只不过是运用信息理论、理念和方法、手段来设计教学过程备环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合理集成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断不可为了所谓赶潮流生搬硬套,把课上成不伦不类的“夹生课”。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和信息理论,统筹各种资源设备,认真分析课标、教学内容、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合理设计,做到学生与课程、技术与内容的“无缝搭接”,不留“斧凿痕”。
2.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之所以要教学信息化,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说到底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解放课堂,这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真正的裁判。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动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发言,真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学信息化要求课程资源开放,开放不等于无序,不等于盲目。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需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指导。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对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都不一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在教学资源方面应该是个大管家。这就要求教师要站的更高些,看的更远些,读的更精些,做的更细些。
总之,教学信息化给教学活动带来新意和亮点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对广大教师而言,发挥的空间得到了空前开拓,可选择的手段和方法更多了,同样,思考的内容和形式也增加了。“业精于勤荒于嬉,形在于思口于随”,愿广大同行在新的课改潮流中急流勇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