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英语教育对于中医药类大学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2015-07-22 09:38:48宿哲骞
亚太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宿哲骞

通识英语教育对于中医药类大学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宿哲骞

摘 要: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最早在美国高校被提出以来,已有200年的历史。通识教育在构建美国大学学科间交叉、打造综合性人才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作为倡导教育改革的国内高等院校,如何将通识教育、通识英语教育融会贯通于传统的、常规的课程文法教育中,一直以来是相关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的问题。而作为有特点的专业型高等院校,如何将英语教学应用、助力于其他学科的建设,这也是相关研究人员一直以来的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于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理论,同时结合中医药类大学的学科建设特点,从学生学习动机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进一步通过实验来论证通识英语教育对学生专业素质及英语综合水平提升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类大学;通识英语;学习动机

一、国内通识英语教育的研究与应用

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是将通识教育与大学的学科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他认为:大学应该赋予通识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综合式教育,这种教育为学生在开始专业课学习之前打下了学科认知的基础。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就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作为整个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针,也正因为如此,清华大学开始了所谓的“黄金时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屋顶民教授更是将英语语言学习、中外文化认知以及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样就形成了著名的“三套车”教育理念。[1]浙江丽水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的两位专家张寿松和徐辉认为通识教育应该是专业教育以外的所有内容,他们将这些内容分成了正式通识课程和非正式通识课程两类。[2]

国内其他的一些院校也通过课程体系的创新相继开设了与通识英语教育相关的选修课与必修课。而笔者的“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也是基于国内通识英语的研究情况以及相关专业学科建设特点、学习工具创新等方面提出的。

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最主要包含五方面的内容:

①建立大学英语综合课程群。教学方式上,针对相关高等院校的学科特点,英语教师在授课中要不断地补充相关专业方面的英语词汇和相关英文资料。在教材上,要进一步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

②逐步普及双语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在此部分的尝试中,力求对学科型、专业型的话题教学为论证重点。

③分级教学营造氛围。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

④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变得更为便捷,实现了动态的交互性语言学习目标。

⑤创造浓厚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西方人文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修养。

二、通识英语教育在中医药类大学的实证研究

为了验证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型在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科研团队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2个班级103人的实证研究。

本项研究重点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3级制药2班与中医4班共103名学生为主,班级的学生都面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以及相关医学专业课的学习。所选取的学生按照班级按照分级教学模式分为实验组(中医4班48人)与对照组(制药2班55人),实验组在日常授课与学科活动安排上采用通识教育五角星模型,而对照组则以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在实验组中,课上与课下严格按照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进行。第一,在教学方式上,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针对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延展到医药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专业课方面的拓展,同时不断地补充医学、药学、管理学、营销学方面的英语词汇和相关英文资料。第二,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与学生的话题讨论中,逐步普及双语教学,这也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第三,在所选的两个班级中为分级教学管理营造氛围。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就大学二年级学生而言,如何有针对性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专业英语的视、听、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阶段将开设专业性英语、应用性英语、文化素质类英语等课程,力求达到《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的较高要求,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专业性读、写、译训练进一步达到更高要求。第四,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线上无缝交流平台。在这一理论模式设计中,研究小组根据学生对于学习工具以及应用工具的熟悉程度,最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英语微课堂”来实现实时交流与互动。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相关资料,话题讨论环节以及课后作业布置,这样就使得

不同的个体和各样的资源、工具成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网络教育背景下的一个新的课程整合形式,学习者通过参与由其他学习者和教师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构建个体性知识及共同体内社会性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第五,研究小组积极在实验班协助相关同学共同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在此部分教学设计中,英语角将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实践英语、锻炼口语的平台,而不定期举行的西方文化主题派对可以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对域外文化的认知与探索。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大赛、电影台词大赛等竞赛型活动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文化修养。

三、实验结果与学习动机的分析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之后,可以看出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照比实验之前都有了提高,但经过通识英语教育五角星模式的实验组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明显强于对照组的学生。

表1: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习动机对比

结合对学生进行的访谈以及教师对课堂上学生表现情况的记录,以下便是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首先,打破常规教学环节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引入符合医药学专业的相关词汇和前言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感觉英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门纯语言的学科,它已经成为获取学科资料、丰富专业内容的一个渠道和桥梁。尤其是课堂上话题的延展,更是让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丰富了其对专业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次,教师将“微课堂”的教育模式引入教学环节,是的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在英语学习方面得到了更加实用的应用,这也使得学生意识到每天离不开的微信工具其实可以更有意义,并对每天的信息发布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而这种好奇与兴奋恰恰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内在的学习动机。[4]再次,对于乐于参加活动的学子来说,能将学习娱乐化,尤其是一些英文歌曲大赛、英文短剧大赛、英文演讲大赛等,都让学生的每天生活充满了对于英语的认知。这也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动力。

四、结语

对于大学通识英语教育,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来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效果与意义却为殊途同归。能够将通识英语教育解构开来,并将每个细节都能运用到日常的英语教授中,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正因如此,大学英语教师在现如今的学科教育中,应该摒弃掉英语原有的、固有的学科特点限制,因地制宜、因时而动地去将英语作为沟通二语习得与学生专业性教育的桥梁。只有这样,大学才能走出全面发展的教师,才会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鼎民.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05,(4):65-67.

[2]张寿松,徐辉.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

[3]Ga rdner,R.C.Soc ial psycho 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 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4]Bruner,J.Toward a theory of inst ruction[M].MA: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66.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

作者简介:宿哲骞(1981.10-),长春中医药大学英语教研室讲师,《长吉图战略实施导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英语、通识教育、长吉图相关政策、战略实施等。

基金项目:2014年度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4B223);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H14223)。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
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
论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