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原文化与对外汉字教学
文/宁晨
摘要:从汉语国际教育的汉字教学方面看,中原汉字文化资源具有底蕴深厚,具有连续性及多样丰富,具有辐射性两大方面的优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更好地发挥我们独特的地域性人文资源优势,将其整合开发利用从而提升面向二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水平,促进学习者的汉字学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中原文化;对外汉字教学;导入
作者简介:宁晨(198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现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河南省教育出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编号:142400410508)
河南地处华夏腹心,作为中原要地,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与其相伴随的还有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长河。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为河南省积淀了厚重的文化资源,文化和教育相互影响,更应当相互促进,面向对外交流和文化输出的国际汉语教育也是如此。
课堂相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具有局限性的。在汉字教学过程中,课堂也只是一个讲授有限知识的渠道。相对于课堂上人为刻意营造的小环境而言,课外环境是更为复杂多变的大环境,有更鲜活、实用,具有直观影响力和冲击力的语言材料,是培养学生锻炼交际能力、了解语言文化、激发学习兴趣的好场所。在汉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外部直观的生活、文化资源,中原地区丰厚的人文遗产底蕴等有利因素,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强化,使留学生在课外的活动中更多、更快、更好地感受汉字、了解汉字、品味汉字。
一、中原历史遗迹的探寻
河南省下辖18个省辖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其中名城多且历史久。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省内历史文物遗址遍布各地,包括距今8000年历史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历史的龙山文化遗址以及其后的炎黄文化遗址、殷墟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等。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人文有着便利的条件和依托,同时,各种民间艺术与民俗艺术资源对对外汉语教育既能提供支持,同时也独具吸引力。
为了提升面向二语学习者的汉字教学的实践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起参观、游览、访问、调查等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使课堂内的知识和学习者走出去,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传播和弘扬中国的汉字文化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一)对中原名胜古迹中汉语言的欣赏
河南与汉字文化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河南不仅出土了大批珍贵的古文字资料,还涌现出一大批文字学方面的大家,对中国文字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安阳是殷商古都,汉文字的发源地——甲骨文的故乡,殷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中原出土的25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孕育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在世界文字文化的发现和探索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另外,在河南的许多地区还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金文;漯河是巨著《说文解字》作者——字圣许慎的故乡,是汉字学的发祥地,在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由此已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研究的新思路;至今仍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可以说,古往今来,河南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中原地区具备汉字文化的珍贵资源优势。
近年来,政府对中原历年出土古文字资料乃至几千年来的汉字文化遗产也给予了重视,在省内创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反映汉字文明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其中建设在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项把文字学知识、文字遗产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的国家级文化工程,既侧重于出土古文字资料的整理与布展,同时也侧重于文字品类的齐全和实物的展示,突出地反映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典型特征;漯河的“许慎文化园”,通过对各门类经典汉字样本的展示,使人们更真切地感悟到汉字中蕴涵着的聪明智慧,审视汉字文化的历史和未来;坐落于黄帝故里新郑百家姓广场上的“中华姓氏墙”则体现出中原地区作为中国姓氏起源丰富并发展壮大的郡望地的地域特色及姓氏与汉字的独特文化联系。
因此,教师在传统课堂之外组织起对这些文字文化遗迹,汉语言文字主题的景观、公园的参观、游览、访问活动,无疑将有益于留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感受古汉字教学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国的古汉字研究特色。在组织进行这类文化体验活动之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及授课的实际情况做好预前准备,确定主题并布置好人物,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文字源流、变化,体会汉字的形体结构、书写方式和音韵特征。并提前做好功课,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学生的兴趣及领悟力介绍这些文化景观、古迹中所包含的文字、语言、文化信息。同时,针对一些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安排文化参观活动中的题字、碑刻、诗文、戏曲的教学与欣赏活动等,使学习者能够发现、体味和欣赏汉语言文字的形体美、音韵美、修辞美。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留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充沛生命力,汉语言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认识到汉字本身的价值及古今汉字文化所积聚的深厚内涵和专业性。
(二)对中原名胜古迹中汉字、书法的欣赏
与汉字文化发展史紧密相伴的,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书法史。从商周至现代,汉字书体在不断地发展。河南作为书法艺术之乡古代及近代书法留存遗迹特别丰富,在中原的名胜古迹中,河南遗存的石刻、碑刻数量众多,也保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的书法艺术,其中隶书的碑刻数量居全国首位,更留存下来很多珍品。就艺术风格而论,不同时代、不同书家、不同风格也各有风采。
欣赏书法艺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在留学生的汉字和文化课程之外,学习书法对学习汉语有多元的帮助与促进作用。教师一方面可以邀请有造诣的书法老师和社会人士为学生作专业性地介绍讲座,结合展示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观看书法家和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的现场书法表演,让学生们了解到书法不仅是汉字的书写,更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的创造。另一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文化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组织地在名胜古迹的参观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学习乃至品味、鉴赏书法艺术,激发其更大的学习动力,增加对汉字书写的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根据留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及学习目标,设计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趣味性的课外实践,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事先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前调查等形式让留学生了解与活动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及内涵,明确活动主题及意义,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之后再进行实地参观,避免学生在活动中不明所以,不知所措。之后根据教育需要,联系课堂所学内容分阶段、分层级地安排外教学任务,周密安排活动行程。在活动进行阶段,要让留学生尽量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并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一方面是深化对所体验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为其创造机会综合地使用所学语言与技能。最后是在活动结束时要求学生有交流、有讨论,根据事前的要求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或总结性的报告。总之,通过精心组织和策划的文化体验、学习活动,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参观、游览、访问等,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和思维,鼓励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出认识和评价,达到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活动目标。
二、中原传统文化的感受与体验
语言和文字都是构成文化的要素。我们在汉字教学中可以从汉字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和汉字应用中所产生的文化来向学习者揭示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河洛文化、三商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源远流长;古都文化、农耕文化底蕴深厚;政治文化、圣贤文化、名流文化、汉字文化、诗词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博大精深;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医学文化、风物名产等也在与时俱进、快速发展。这些文化要素都与历史悠久的汉语言及其文字有着互相折射的紧密联系。因此,在面向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言及汉字教学中,既需要指出传统文化在汉字意义、音韵、构型、书写方面的反映和影响,也可以由此进行文化导入。
(一)传统节日中,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汉字的感受与体验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节日时是使留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好时机,让留学生身临其中,亲身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对留学生的文化和语言学习是一大促进。
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更应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节日的背景、文化、习俗,让学生体验节日活动,品尝节日食品,感受节日氛围。同时可以将与节日有关的传说、时间、历法、制度、文学、律令、礼仪和祝福等与汉语及汉字有关的文化要素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汉语言及汉字文化,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
(二)中原民俗中,留学生对汉语和汉字的感受与体验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汉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观念和心理等因素也蕴藏于汉字漫长的发展、演变历程中。通过汉字,我们可以领略中国民俗的精神内涵。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理解汉字的规律和文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汉字的字形反映出的民俗文化来进行汉字的教学。通过对汉字形体本身蕴含的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分析和解释,可以避免学生在不了解意义的情况下机械地识记汉字的字形和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辨认、辨析、理解甚至解释、考证汉字,并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人眼中汉字的魅力,有效地提升掌握所学汉语、汉字的能力。
在中国民俗中,有很多语言类要素,如对联、灯谜等都与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也可以考虑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或课程,将汉字教学中导入民俗文化因素及民俗介绍中导入汉字知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也需要教师对中国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方面的了解和较高的教学技巧。民俗文化的导入会帮助留学生提高他们准确理解和使用汉语的能力,进而提升学习汉字的效率,不仅会对汉字教学起到良好的作用,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来说也具有启发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是兴趣度和接受能力来决定讲授民俗文化与汉字内容的深浅、多少。有关汉字文化的教学,在初级学生的汉字课中也不应过多涉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语境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比如在中级水平学生的精读课上,教师对一个蕴含着清晰文化线索的汉字的字形或表意的部件进行线索的梳理,将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个汉字的形音义及其相关知识。到了高级阶段,则比较适宜为学生开设专门的介绍性的选修课,让他们感受民俗文化与汉字文化的联系与魅力。
三、结论
如果以合适的方式组织留学生进行课外文化活动,将其体验过的鲜活语言素材和他们的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一定会有利于提高语言及文字的教学质量。面向汉语学习者的留学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除了日常生活之外,留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来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以外,留学生还可以通过很多现代人文活动来学习语言文化,在汉字学习方面,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一些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及趣味性的活动,如传承汉字文化类的比赛——CCTV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台的《汉字英雄》以及各地的汉字文化节与汉字文化节目等。总之,注重对留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在语言教育中渗透文化因素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文化类课程来进行,但是这些都无法代替走出课堂的文化体验活动这种有效的、直观的文化教育方式。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汉学院)
参考文献:
[1]程遂营.河南旅游历史文化.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2]肖靖.河南汉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沈阳:芒种(19)124-125,2012.
[3]柯玲.对外汉语教学的民俗文化思考.昆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