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教学中,笔者喜欢用诗歌来解读诗歌,或解读意象,或解读情感,或解读内容,或解读艺术手法。笔者深感此法韵味无穷、妙趣横生,也让学生陶醉其中,受益终生。下面具体谈谈对《再别康桥》的解读。
一、解读情感
毋容置疑,一个“别”字已经告诉读者这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共同回忆曾经学过的送别诗歌:王维《送元二之安西》,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柳永《雨霖铃》,李叔同《送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商隐《无题》,杜甫《春望》,白居易《琵琶行》……回忆激发了兴趣,也强化了记忆,加深了理解,为学习《再别康桥》打下了基础。
二、解读风格
《再别康桥》虽为送别诗,但全诗中看不到一点感伤,一点眼泪,甚至一丝愤怒,一丝怨恨,而是飘逸豪放、淡如烟雾。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采用中正、平和、静穆方式抒情,你觉得跟我们学过的哪些古典诗歌相似?学生陷入沉思,但也很快在记忆的大海中找到了惊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谁人不识君。”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学生的幸福在脸上,学生的收获在心底。不经意间,抽象的诗歌风格问题变得十分清晰而具体。用诗歌解读诗歌竟是如此愉快而有趣。
三、解读内容
1920-1921年徐志摩在英国康桥留学两年,期间遇到了一代才女林徽因,并且疯狂地爱上了她,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1922年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源泉”。1928年他又来到英国,重拾康桥旧梦。他感慨万千,情动辞发,吟成了这传世名作。请同学们结合我的描述和诗歌的学习,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诗歌对《再别康桥》的内容做一概括。学生很快喊出了:“烟水(康桥)数年魂梦,何(无)处可追寻?”肯定、鼓励学生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诗人来到康桥,看到一幅幅的美景图画,他又想到了谁?你又想到了哪句诗?有人瞬间开悟:“画图省识春风面(徽因面)。”笔者接着启发,诗人留念康桥,最终与康桥挥手作别,康桥送他离开,我们用哪句诗概括好呢?“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学生几乎脱口而出。在此期间,学生也想到了很多诗句,虽不十分贴切,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学生意外的收获已让笔者激动不已。
四、解读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这首诗中才子隐秘的情思就是深深隐藏在意象中的。解读意象,我们就能走进才子的内心世界。比如云彩就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它常常被喻为心爱的女子和美好的感情。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和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彩云”都喻为心爱的美人,纯洁的爱情。遗憾的是《再别康桥》中的彩云和白居易《简简吟》中的“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中的“彩云”一样难以坚守。下面我们就用诗歌解读其它的意象。笔者没有想到的是效果如此之好,简直是一场诗歌的盛会。笔者筛选整理如下:柳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水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青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水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潭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星辉,“南极星辉彩云边,律转黄钟一日前”;笙箫,“忽闻下界笙箫曲,斜倚红鸾笑不休”。
五、解读形式三美
接下来引用严羽《沧浪诗话》“诗者,咏性情也”,张舜民《跋百之诗画》“诗者,无形画也”,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诗者,守法度也”对诗歌进行总结。重点解读“守法度”,解读“三美”。闻一多先生关于新诗创作的“三美”主张与古典格律诗的要求一脉相承。作为新诗中的格律诗,《再别康桥》体现了语言外壳上的古典美。一是注重音乐美,强调音韵和节奏。本诗一节一韵,首尾同韵,首节和未节又节奏相同,回环呼应。二是注重建筑美,强调节的整齐和句的匀称。本诗四行一节,每节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多用六七字句,夹杂着八字句,整齐中显出参差的变化。三是强调绘画美,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再别康桥》的每一小节,都是一幅画,并且是一幅流动的画。如“挥手作别云彩”“青荇水底招摇”“撑篙漫溯寻梦”“笙箫夏虫沉默”等等。
总之,笔者感觉用诗歌解读诗歌是必要的,也是有趣的,广大同仁不妨一试,相信师生都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小华. 诗意的心灵——《再别康桥》解读[J]. 鸡西大学学报,2011,(7).
[2]王东殷.云彩的秘密——解读《再别康桥》[J]. 语文月刊,2015,(2).
[3]李金松. 穿越灵魂的三界,守望永远的家园——《再别康桥》的性灵解读[J].文教资料,2007,(1).
[4]邬建芳. 用诗情召唤诗情——《再别康桥》课例解析[J].中学语文教学,2006,(12).
[5]陈绪石. 多情自古伤离别——《再别康桥》解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3).
[6]董殷红. 夕阳中一抹绚丽的云彩——《再别康桥》解读[J]. 名作欣赏,2005,(04).
(高培存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 73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