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沛力
【摘要】评价一节课要看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是否因人(教师与学生)、因时、因课而异。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演练的机会,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本角度;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理念;三维目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为了引导教师有效实施生本教育,对课堂教学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一、教学理念的评价
教育是今天的人用昨天的知识教明天的人。教师根本任务是通过课本的教学育人。基于此,我们务必搞清课堂教学的重心要放在哪里,教什么才能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能力,适应明天的生活。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告诉我们“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要把阅读、观察、思考、表达的任务充分地交还给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还要以学定教(学生的学情)。在学习中彰显学生的生命本能,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好习惯便由此而来。评优课中非常可喜地看到很多老师在努力地朝着这样的目标努力,这不是一节课能实现的,需要教师把它作为一种教学常态,才能离育人的目标越来越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常用归纳的逻辑方法进行课程设计,要让我们的老师从国家安全、发展的高度看待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以学定教是不能根据教师主观的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例如借班上课中有些内容已经是学生学过的,还把学生当作对此一无所知的对象就不该了。旧课新上要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再有新收获对老师是挑战,老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应着力在这样的基础上。
还要对学生进行未来视野、国际视野的引领。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学生要开始建立国际视野,教师上课需要把相关内容恰当的补充到教学中。
二、三维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相互渗透,互相交融,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而课堂上三维目标实现情况就是长、宽、高组成的长方体(这种说法也不知是否合理,我现在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把三者的关系用直观的图像形式表现出来)。
强调“三维目标”不能轻视“知识”;同时“能力”的形成意味着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关注人,教师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即课程,课程即教师),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着痕迹而影响深远才算得高手。
有些老师对三维目标的关系没有搞清,甚至认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平面的饼状图,互相挤占,此消彼长,有些课是目标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进行的教学设计。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评价
课堂的开放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自身的本体知识不单是生物学科的知识、更不是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例如:大到时政、国情、文学艺术以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小到着装、课堂的仪态等等。
在操作性知识方面教师们都非常重视,大部分教师本着深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收获大,但是浅入浅出的问题还存在,牵强附会的现象也还不少。
在条件性知识方面,大家都学了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在课堂中有下意识表现,但是有意识的运用还有欠缺。
开放的课堂给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提出巨大挑战——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及与学生的对话能力已经显得苍白(“好、非常好、思维非常活跃、知识面很宽”频繁出现),教师的引领功能和对学生学习品质提升的功能显得弱化,终身学习是我们迎接挑战的唯一途径。
总之,评价一节课要看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是否因人(教师与学生)、因时、因课而异。教师是否根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演练的机会,巧妙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