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英
【摘要】目的 分析薄芝糖肽联合喜炎平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喜炎平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薄芝糖肽联合喜炎平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退热时间、体征消退时间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7例(77.14%)显效,8例(22.86%)有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有18例(51.43%)显效,10例(28.57%)有效,7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退热时间、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薄芝糖肽联合喜炎平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薄芝糖肽;喜炎平;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志码】A
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该病主要是由柯萨奇 A 组病毒感染引起,在婴幼儿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多发于夏秋季,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高热、流涎、咽痛、拒食等,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2]。本文旨在分析薄芝糖肽联合喜炎平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特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7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诊治的7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所有病例患者起病在48h内,有高热(当体温≥38.5℃),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牙龈炎.咽炎。按照抛硬币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名,试验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3.22±0.46)岁,病程3~7d,平均(5.12±0.16)d;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年龄(3.31±0.47)岁,病程4~7d,平均(5.20±0.15)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可比性(P>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每次剂量为0.3ml/(kg.d ),与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混合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试验组患者采用薄芝糖肽联合喜炎平治疗,喜炎平用法用量和对照组一致,薄芝糖肽每次剂量为2ml,与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液混合静脉滴注,一次/天,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5d。
效果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退热时间、体征消退时间进行分析对比[3]。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咽峡部疱疹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咽峡部疱疹明显减少;无效:无以上改善者。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7例(77.14%)显效,8例(22.86%)有效,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有18例(51.43%)显效,10例(28.57%)有效,7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退热时间、体征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和体征消失时间对比情况
讨论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多发,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研究表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患儿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流涎、咽痛、拒食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可见咽充血,同时可在咽峡部、悬雍垂、软腭及扁桃体表面可见数目不等的灰白色疱疹及溃疡[4]。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不断增多,且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引起残废及死亡等严重后果,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方式,而且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对症处理即可缓解,只在重症患儿中需及时实施心肺支持治疗,使用药物主要包括了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等等。薄芝糖肽主要取材于灵芝属薄树芝菌活体,是一种活性成分,属于双向免疫调节剂[5]。临床研究表明,薄芝糖肽能够对免疫细胞中的 DNA 合成和细胞增殖产生促进作用,并进一步产生细胞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3等等,使免疫监视得到加强,最终提高机体免疫力。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其作用主要是抗病毒、退热、杀菌等等,能够直接将病毒、细菌杀灭,从而使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得到提高,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对溶酶体膜的保护作用,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使炎症渗出量减少,最终使毛细血管的循环得到改善。将两种药物联用能够相互协同,共同发挥解毒、抗病毒、抗菌的功效,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薄芝糖肽联合喜炎平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范勇,林建明.薄芝糖肽联合喜炎平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9):485-485.
[2] 陈向前,施学文,曹青等.手足口病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及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5):429-432.
[3] 陈书琴,俞建,杜娟等.七味清咽气雾剂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0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2):1771-1772.
[4] 王肖茜,刘峰,刘秀芬等.纳洛酮在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合并脑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3):1201-1203.
[5] 刘春晓.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开塞露治疗西宁地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2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