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训练 锲而不舍

2015-07-20 12:18陈玉秀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书面语聋生普通人

陈玉秀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道德经》的一句话,这句话用于指导聋生的语言发展教学,具有非常恰当的现实意义。

“天下万物生于有”,运用到人类的语言中就是“人类语言生于有”。人能学会说话,首先是人具有遗传学上的语言中枢和喉头、口、舌等一系列适于说话的发音器官。人生下来“五蕴具足”,潜在的能力能开发,能学会。如果没有潜在,再怎么开发也不会成功。就像地下有煤,才能开发出煤。地下无煤,再怎么钻挖也没有煤。大猩猩、猴子外形虽然接近人形,但它们遗传没有发达的语言中枢,没有复杂的说话器官,所以再怎么训练也训练不出人类的语言。

“有生于无”,在语言方面指旧词汇能生出新词汇。不论学习什么语言,语汇量越大,这门语言越学得容易。旧词汇是学习新词汇的工具。例如:学会了“小鸡”一词,再学“公鸡”时就可以借助“小鸡的爸爸”、“小鸡的兄弟”去理解。不管哪个国家的语言大师,没有不积累丰富的词汇的。

聋生因为从小失去正常的听力,普通人学习说话的基本通道——“听觉管道”堵塞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和有力的干预,就会因第一残疾“听障”带来第二残疾“哑”。让聋生成为“聋而不哑”的人,是聋校教学一贯的追求目标。聋生只有会说、会写,才能回归主流社会,与普通人正常交往。如果口语和书面语得不到充分发展,只会手势语,就走不出聋人的圈子。一生生活在狭小的天地里,等于为自己画地为牢。即使在聋人的圈子,如果口语和书面语发展不好,也不能进行复杂感情的交流。笔者在近三十年的一线教学中发现,聋生的口语和书面语不好,手势语也混乱。口语和书面语是手势语的基础,聋生必须学好口语和书面语,才能在主流社会中正常生活。笔者在下面从六方面谈聋生语言发展的途径。

一、充分运用残余听力。对聋生的“听障”,早发现,早干预。发现越早,干预越早,聋生学习语言的渠道越接近“天然”。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是前3岁。这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各种语言康复设备越来越发达,电子耳蜗技术也给部分聋生带来了福音。抓住聋生的黄金阶段,千万别犹豫不决,及时干预。如果聋生从小得到语言康复训练,这为以后的语言发展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语言在运用中就会得到复习,会得到良性循环,增加信心,打开正常口语交流的通道。

二、老师下苦功夫学发音,成为发音的行家。这里是说的各科老师,都责无旁贷。纠正发音,发展口语,绝不只是语训老师和语文老师的事。聋生是泡在各科里成长。各科老师都成为发音专家,就会利用一切零碎时间,纠正聋生的发音。教养员也要学会发音。只要在聋校工作的一切教职工,都要经常接受语言教学培训,使整个校园成为聋生随时随地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有利环境。

三、家长要下苦功夫学习发音,成为发音教学专家。因为聋生周末、寒暑假在家里与家长们在一起,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里与家长在一起。如果这些时间语言得不到巩固,就会发生“回生”“倒退”现象。再说,聋生毕业后,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会更长。家长学习语言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那些下死功夫学习语言教学,对孩子不离不弃的家长,孩子的语言发展会取得令人可喜的结果。

四、海量阅读,疯狂写作。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好途径,这种方法积累语言对普通人很重要,对聋生更重要。因为聋生以眼带耳,缺少听觉通道,因此加强阅读,对聋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那些海量阅读的聋生,语言积累得到极大提高。

聋生要勤于写作,将写作当成语言交际和应用的常用方式。因为写作更能培养出聋生标准的语言,还能开发聋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增强聋生的表达力。

五、手势语要结合口语和书面语。特别是指语就是汉语拼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聋生在手势语中补充指语,能使语言更准确。因为指语的运用,聋生非记住字的拼音不可,每次指语交流,都是对汉语拼音的复习。聋生汉语拼音学习得好,对聋生的说话发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说话发音的基础。

六、随班就读与普通人联为一体。矫正听觉好的聋生,口语基础好的聋生,可以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让聋生在普通学生的口语大海中得到浸泡,有利于他们发展口语。有时间多带聋生与普通人交流,与普通人多进行口语交流,在语言应用中自然发展口语。

聋生的语言发展,是关乎聋生一生的大事。聋生、教师、家长必须要树立信心,锲而不舍,才能大成。在教学中,生活中,多应用。对聋生的发音要扎实训练,不可有丝毫马虎。聋生的语言发展,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代科学给聋生的语言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手机短信的使用,促进了聋生的拼音掌握。电子语训设备,更是日新月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聋生语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时代在召唤我们,聋生在召唤我们,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迫不及待。一切聋教育工作者应当首当其冲,为聋生的语言发展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为聋生的语言发展扫除障碍。让聋生成为聋而不哑,语言发达,能与普通人正常交流,让聋生回归主流社会,这必然为聋人一生的幸福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潍坊聋哑学校  山东】

猜你喜欢
书面语聋生普通人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读《一个普通人》有感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