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玉贤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广西547000)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影响研究
韦玉贤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产科,广西5470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11月在该院产科接受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80例产妇,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针对性地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首次排尿情况、护理效果、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研究组首次排尿情况、尿潴留发生情况、膀胱功能恢复良好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地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治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尿潴留; 剖宫产术; 护理; 孕妇
近年来,剖宫产术这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婴儿存活率,保障了母亲的生命安全,但随之各种手术并发症也不断出现,而尿潴留就是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是指产妇产后超过6 h不能排尿,但膀胱充分充盈而尿量大于600 mL或不能自行完全排尽而膀胱内残余尿量大于或等于l00 mL[1]。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痛苦,可造成产妇切口疼痛、尿路感染,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等,不利于产妇术后的恢复。因此要引起产科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针对剖宫产术后的并发症尿潴留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11月在本院产科接受腰麻加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27.8±4.3)岁;孕周37~40周,平均(37.8±3.2)周;妊娠次数1~4次,平均(2.3±1.5)次;生产次数1~3次,平均(1.9±1.2)次。根据剖宫产原因,30例产妇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5例产妇的胎儿出现头盆不对称,14例产妇的胎儿出现臀先露,5例产妇为自愿,6例为其他原因。所有产妇均无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内科系统疾病病史,术前均无精神病史、泌尿系疾病史及家族史。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孕周、妊娠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身体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所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前均予常规留置尿管,术后遵医嘱定时关闭尿管,若有2次尿意在膀胱充盈时即可拔除尿管。对照组产妇给予剖宫产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向产妇进行手术及病情介绍,指导产妇练习卧床排尿方法,术后按常规使用硬膜外自控止痛泵,鼓励并辅助产妇积极翻身,遵医嘱实施常规留置导尿护理,同时进行热敷、听流水声、温水冲洗等常规诱导排尿方法,促进产妇排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1 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向将行剖宫产术的待产妇及家属讲解引起剖宫产尿潴留原因、危害及实施剖宫产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并教会待产妇预防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和疏导待产妇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让其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指导产妇在术前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让其适应卧床排便的方式。并说明术后顺利排尿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使之能够给予足够重视,主动配合练习[2]。
1.2.1.2 术后导尿管管理 术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行尿管插管,操作时要求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尿道黏膜。术后护理人员应对导管进行常规护理,确保导尿管通畅。每天用0.2%聚维酮碘棉球擦洗尿道口及会阴部1~2次,预防逆行感染。术后24 h开始夹闭尿管,使膀胱充盈,当产妇有尿意时开放尿管,反复操作4~5次,可锻炼产妇的膀胱功能及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3]。同时应尽可能早地拔除导尿管,以减少尿管对尿道的不良刺激,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拔管时机选择膀胱充盈良好时,先关闭导尿管,待膀胱充盈时将导尿管缓慢拔出,并协助产妇立即排尿。
1.2.1.3 排尿试验 排尿试验用于评估产妇拔除尿管后的排尿能力。将生理盐水注入产妇的膀胱,直至产妇有急于排尿感,若仍然无法排尿,则继续观察5~15 min,若能排尿且残余尿量不超过100 mL,即可认为排尿试验成功[4]。
1.2.1.4 排尿指导 嘱产妇在拔除导尿管后的1 h内大量饮水,同时按压宫底,以充盈膀胱,促进恢复膀胱功能。护理人员协助产妇起床并进行适当轻度活动,拔管后的2 h内,帮助其蹲位排尿,第1次排尿成功后,嘱产妇适量多饮水,并在有尿意时自行起床排尿,如此反复,以锻炼膀胱排尿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1.5 排尿诱导 经上述护理干预措施后产妇仍难以自行排尿者,则需对其进行排尿诱导。根据临床护理经验,诱导排尿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条件反射法。产妇自然蹲于便盆上,用温水缓缓冲洗会阴,同时让其听流水声,以利用条件反射诱导产妇排尿。(2)体位姿势调整。拔除尿管后,根据产妇的感觉舒适协助其调整体位和姿势,例如协助产妇将上身抬高或坐起,有利于术后产妇排尿。(3)热敷法。将暖水袋或热毛巾置于产妇下腹部膀胱区20~30 min,使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达到排尿的目的。此种方法对尿潴留时间较短、膀胱充盈不严重的产妇效果较好。(4)热力熏蒸外阴法。产妇取半蹲位,将盛有80~100℃的水盆置于会阴下熏蒸外阴,利用蒸汽刺激尿道周围神经感受器加速排尿。(5)药物治疗。可肌内注射0.5~1.0 mg新斯的明以增加膀胱平滑肌的兴奋性,从而促进排尿。也可利用排便能反射性引起排尿的作用,给予肛塞开塞露,刺激肠壁收缩产生强烈的排便反应,使产妇在排便的同时顺利排尿。(6)导尿。若经上述方法仍难以排尿者,应及时进行导尿,以防治膀胱过度充盈影响子宫收缩。
1.2.2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2.2.1 产妇术后首次自行排尿情况 观察并记录产妇术后首次自行排尿的时间、排尿量及首次排尿有尿意的情况。
1.2.2.2 疗效评定标准[5]无尿潴留:术后不会出现尿潴留,自行排尿在拔除尿管后即可进行;Ⅰ级:拔管后2 h即可自行排尿,但需经过适当的心理暗示;Ⅱ级:呈现轻度排尿障碍,但可通过按摩、热敷、听流水声等辅助措施,拔管后4 h内能使患者顺利排尿;Ⅲ级:重新留置尿管,经辅助仍无法自行排尿。
1.2.2.3 膀胱恢复功能 膀胱功能恢复良好:排尿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不超过50 mL;膀胱功能恢复一般:排尿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在50~100 mL;膀胱功能恢复差:排尿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超过100 mL。
1.2.2.4 患者满意度 非常满意:拔管2 h内患者自行排尿,无不适反应,身体很快得到恢复;满意:患者在拔管4 h内能恢复自行排尿,稍有不适反应,身体较快得到恢复;一般:产妇自行排尿需要拔出尿管后8 h,且有较大不适反应,身体恢复较慢;不满意:拔管12 h后仍未恢复自行排尿,不适反应大,身体恢复慢。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术后自行排尿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均在手术后24 h拔出导尿管,研究组拔除导尿管后产妇首次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首次排尿有尿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术后自行排尿情况比较
2.2 两组产妇护理效果评价比较 研究组无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尿潴留发生情况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效果评价比较[n(%)]
2.3 两组产妇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膀胱功能恢复良好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膀胱功能恢复差率(10.0%)也较对照组(50.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2.4 两组产妇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1 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
3.1.1 药物麻醉 剖宫产多采取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有研究表明,部分产妇麻醉后体内药物代谢较为缓慢,引起排尿反射性障碍而造成尿潴留[6]。近年来术后多数产妇都使用镇痛泵镇痛,增强了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神经反射降低从而引起尿潴留的发生。
3.1.2 心理因素 剖宫产产妇术后排尿习惯的改变或因害羞而产生不适,术后环境、体位的变化及手术切口疼痛等,可导致产妇精神紧张,使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下降,对排尿的恐惧心理[7]。
3.1.3 留置导尿管 剖宫产产妇在术前均需留置导尿管进行导尿,以保持膀胱的空虚状态,但因此导致膀胱肌张力减低,排尿功能受损[8]。而剖宫产术后腹内压骤降,膀胱容量增大,排尿敏感性降低,从而造成术后拔除导尿管后的尿潴留。
3.1.4 尿道黏膜因素 插入导尿管过程中,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尿道黏膜损伤。导尿过程中导尿管对尿道黏膜持续的机械性刺激,也可造成拔管后患者排尿疼痛,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惧怕,影响自行排尿,导致尿潴留。
3.2 综合护理措施在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针对引起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在护理方面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措施。综合的护理措施应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同时注意拔尿管前后的护理干预,给予合理的术后诱导排尿如体位调整、热敷法等,使产妇尽量早肛门排气,并使其拔除尿管后能顺利自行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较低,而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显著较优,产妇的满意度也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性地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减少剖宫产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王秀霞.顺产后及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3):1455-1456.
[2]任丽英.护理干预在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525-526.
[3]钟琴.综合护理在预防剖宫产术后腹胀和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53-1854.
[4]晁凤利.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38.
[5]谷利红.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29-230.
[6]王志华,陈勇,欧阳碧山,等.剖腹产术后阿片类药物单次硬膜外镇痛对尿潴留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18):68-69.
[7]王清华.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5):2557-2558.
[8]刘开宏.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拔除方法探讨[J].护理研究,2010,24(1B):151-15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45
B
1009-5519(2015)22-3470-03
2015-05-19
2015-07-06)
韦玉贤(1978-),女,广西河池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产科护理工作;E-mail:13564879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