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红,刘春兰,吴贞云
(重庆三博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23)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64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赵 红,刘春兰,吴贞云
(重庆三博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2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筛选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EECP治疗和相关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增加29.4%以上、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70.31%)高于对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治疗冠心病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相关症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更加巩固疗效。
侧支循环; 动脉硬化; 反搏动术; 冠心病; 治疗结果; 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1],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作为一种治疗冠心病的内科治疗手段,具有无创伤性、方法简单、费用低廉、风险小、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2],其原理是以人体的心电R波为触发信号,在心室舒张期,自肢体远端气囊向近端气囊依次充气,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反流至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压力和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放松,外周阻力急剧下降,有利于心室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快速注入肢体动脉,以此按心动周期不断重复地工作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原理类似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血流动力学效应[3]。本文对近年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EECP治疗的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2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年龄48~80岁,平均(68±1)岁;其中男75例,女53例;冠心病慢性病程2年以上。排除标准:凡伴有显著心功能不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Ⅳ级]、未控制的高血压[BP>170/110 mm Hg(1 mm Hg= 0.133 kPa)]、严重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中至重度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3个月内、严重下肢静脉闭塞性病变、静脉血栓形成、显著肺动脉高压、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EECP治疗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EECP法
1.2.1.1 仪器与操作方法 仪器为重庆普施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P-ECP/TI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每次反搏45 min,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反搏压力为0.004~0.050 MPa。由经过严格规范化专业培训、责任心心强、熟练掌握EECP工作原理、操作流程、疗效及紧急问题处理的治疗师操作。
1.2.1.2 包扎气囊套 协助患者换上柔软的反搏裤,取舒适卧位,选择合适的气囊套,依次绑上小腿、大腿、臀部囊套,小腿囊套上缘紧贴膝关节下缘、大腿囊套上缘紧贴腹股沟,气门紧贴于肌肉最发达的位置。包扎时注意气囊套、内裤包扎要平整,如有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者可在腰部下垫海绵垫或戴上护腰带[4]。
1.2.1.3 连接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用乙醇擦净电极贴放处的皮肤,使电极与皮肤保持良好的接触,依次将红色探头连接左胸前心尖区(锁骨中线与第5肋骨间交点处)、黑色探头连接右胸与红色探头连接电极位置相对应的位置、白色探头连接左胸骨柄上或左锁骨中线与第二肋骨间交点。如不能正常触发信号,可将V4导联移向V5~V9部位。将患者的手指放入血氧饱和度探头,探头线放置整齐。
1.2.1.4 正确选择合适的反搏充气压力 反搏充气压力一般从0.004 MPa开始,依据患者的耐受度逐渐调大,直至达到患者能耐受的压力,最好不超过0.050 MPa。
1.2.2 反搏的护理
1.2.2.1 6 min步行距离试验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师进行6 min步行距离试验。让患者沿直线正步快速行走6 min的总距离,行走时应注意:正步、沿直线尽可能快速行走,避免快速转身、走环形路线;试验者不可干扰受试者,但可定时用固定、平稳的鼓励性语言,采用一致的方法对待每一例受试者;6 min内受试者如果出现头晕、疲乏、呼吸困难、心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则停止试验;试验前后监测受试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试验过程中备好硝酸甘油等抢救药品;试验环境应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1.2.2.2 常规护理 提供舒适的环境,室温控制在-10~40℃,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尘、无腐蚀性气体及通风良好,无强电磁干扰为宜。
1.2.2.3 心理护理 治疗效果主要源于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因此,反搏前的心理护理必不可少。护士应事先做好宣传工作,简单讲解体外反搏的工作原理和治疗效果。初次治疗的患者,可以邀请其与接受过治疗的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消除紧张、畏惧心理,最大限度地取得患者的配合,利于提高疗效。了解患者临床症状,掌握适应证,用合适的语言让其了解EECP,并答惑解疑。
1.2.2.4 专科护理 每次EECP治疗前嘱患者先排空膀胱,少饮水,以防止治疗中产生尿急[4-5]。治疗前30 min勿进食,防止治疗中引起食物反流,造成不必要的误吸[6]。要求患者身穿柔软、紧身、棉质长裤,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摩擦,并利于吸汗。指导患者治疗中放松,可以在窗台放置植物或花盆,也可以播放轻音乐,以缓解患者紧张、惧怕、不安等情绪[7]。治疗前测血压,如血压超过170/110 mm Hg时,应暂缓治疗,按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对症护理,待血压稳定3 d后考虑再次进行反搏治疗。
1.2.2.5 反搏中的观察与护理 治疗期间护师应陪在患者身边,嘱患者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以免影响心电信号的触发。观察反搏情况,做到“一看、二问、三听、四检查”,一看:看显示屏的各种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如峰值、面积比等反映治疗效果的指标,并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表情,反博中患者是否感到舒适;二问:问患者对双下肢、下腹部的压力能否耐受,有无疼痛等不适感;三听:听反搏气流声是否有节奏、有无气囊漏气的附加音,听到音响节奏异常时,要仔细观察显示屏上是误触发信号还是期前收缩;四检查:检查气囊套的工作是否正常,有无涨而不缩或充气不饱满现象,各气囊充气顺序是否符合序贯要求及有无漏气[8]。手机使用应对侧接听,以免干扰心电信号,影响疗效[9]。必要时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是否正常,如果血压超过170/110 mm Hg时,应暂停治疗,安慰患者,协助患者休息30 min后,再次监测血压,并对症护理。如发生胸闷、心绞痛或产生心律失常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及时测血压、做常规心电图,对症处理。治疗时应注意:心率超过120次/分应启动二级序贯充排气进行反搏;心率低于35次/分、高于125次/分自动停止反搏,允差度2次/分。治疗过程中如遇到不能处理的问题,立即请示专业治疗师。
1.2.2.6 反搏后的护理 反搏结束30s后,抬起患者头部,协助其缓缓坐起30 s后,再床旁站立30 s,询问患者无不适,方可离开。如患者感到下肢酸麻等不适,告诉患者3 d后症状即会自行消失,下次治疗时可减小反搏压力。高血压患者治疗结束后30 min应监测血压,如有血压轻度升高、轻度头昏等不适,嘱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勿紧张,按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护理,并做好记录以备对照。
1.2.3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6 min步行距离增加29.4%以上,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患者6 min步行距离增加10.1~29.3%、临床症状缓解;无效:患者6 min步行距离增加在10%以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EECP治疗的总有效率(70.31%)高于对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13 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体外反搏治疗的原理类似于IABP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该装置通过心电信号同步控制气囊依次加压于小腿、大腿及臀部,使血液在心室舒张期增加器官的血流灌注[10],改善缺血组织(心、脑、肾等)的血液供应,既让患者在轻松、舒适中进行血管内血流加速运动,影响血液流变性及某些生物活性物质;也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重要脏器的侧支和吻合口开放,改善微循环;还可以提高血流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体外反搏能改善心绞痛发作,延长心肌缺血的运动时间,增加活动耐力,已成为老年患者的一大治疗手段[11]。叶苑[12]研究表明,EECP治疗冠心病,可降低心绞痛发作,6 min步行距离也有明显提升,特别是缺血性疾病接受EECP治疗受益更多,能够极大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利于巩固疗效。EECP不仅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创性新型治疗手段,也开始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越来越有国际化趋势,得到美国[13]多中心合作研究机构和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的共识。研究证实,EECP辅助药物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2006年欧洲心脏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已相继将EECP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指南(证据级别Ⅱb)[14],充分说明体外反搏治疗在临床应用中早已奠定其重要地位[15]。
EECP具有无创伤性,在国内各个综合医院已被广泛推广使用,给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诸多益处,可巩固临床疗效,有利于保持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活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1]周丽娟,梁英.心血管病专科护士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00.
[2]王跃菠,梁娟,李世江,等.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204-205.
[3]杨达雅,伍贵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新机制——血流切应力效应[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4):456-459.
[4]赵运平,余定元.105例老年康复患者体外反搏治疗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378-379.
[5]王肖群.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9(21):1892-1893.
[6]魏冬奇,陈晓霞,李永芳,等.127例老年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J].华夏医学,2012,25(4):616-617.
[7]胡新梅,任华伟,袁秀英.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配合及其效果评价[J].兵团医学,2006(2):71-72.
[8]李永芳,陈晓霞,陈宝玉,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5):418-419.
[9]徐晓霞,裘文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7):580-582.
[10]米翔.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内科,2011,6(5):460.
[11]刘凡,李瑛,王友丽,等.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227-230.
[12]叶苑.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12-13.
[13]Arora RR,Chou TM,Jain D,et al.The multicenter study of 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MUST-EECP):effect of EECP on exercise-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nginal episodes[J].J Am Coll Cardiol,1999,33(7):1833-1842.
[14]米翔.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14,27(4):140-142.
[15]闵晓梅,王进.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3):276-27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8.041
B
1009-5519(2015)18-2828-03
2015-05-31)
赵红(1982-),女,重庆渝北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E-mail:51358016@qq.com。
刘春兰(E-mail:672671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