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5-07-19 10:10:58谢志群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8期
关键词: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谢志群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内二科,重庆400030)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谢志群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内二科,重庆40003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2例TIA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凝血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阿司匹林; 噻氯匹定/类似物和衍生物; 药物疗法,联合; 治疗结果; 氯吡格雷; 对比研究

脑卒中是引起中老年人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在我国80%的脑卒中患者为脑梗死[1]。脑梗死又称作缺血性脑卒中,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未进行治疗的TIA患者有1/3以上会发展成为脑梗死[2]。因此,尽早治疗TIA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运用广泛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关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TIA的研究较多,其疗效及安全性尚存争议。为探讨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TIA,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本研究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本科收治的72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 34例;年龄58~82岁,平均(69.2±6.4)岁。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8~79岁,平均(68.7±7.2)岁。对照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69.3±6.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订的关于TIA诊断标准,排除经MRI或CT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脑出血史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血糖、血压、血脂,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哈药集团三精制药四厂有限公司,批号:140931)治疗,第1天300 mg/d,第2天开始100 mg/d,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04140)治疗,每次75 mg,每天1次。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用量,15天为1个疗程。同时对伴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病症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和凝血指标变化。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1.2.2 疗效判断标准[2](1)痊愈:3 d内得到有效控制,15 d内未反复发作,相关体征恢复正常;(2)有效:15 d内病情得到控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减少50%;(3)无效:治疗15 d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4)恶化:治疗后发展成为脑梗死。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PT(s)治疗前 治疗后APTT(s)治疗前 治疗后Fib(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 P 2.1±0.5 2.6±0.4 4.69<0.05 36 36 --10.3±1.4 10.5±1.2 0.65>0.05 14.9±1.1 12.3±1.2 9.58<0.05 24.5±7.1 24.9±7.2 0.23>0.05 34.7±6.4 30.6±5.8 2.85<0.05 3.2±0.4 3.1±0.3 1.2>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肠胃道反应、牙龈出血各1例;对照组出现肠胃道反应2例,皮肤淤点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具有短暂性、局限性特点的脑功能障碍或者视网膜功能障碍被称为TIA[3],其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0~20 min,多数患者症状能在1 h内得到明显缓解,最长一般不超过24 h。临床上TIA一般分为两类症状[4]: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首发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明显提高,在之后的5年内大约50%的患者致死致残,在这之中病死率高达60%[5]。因此,不能及时治疗TIA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质量造成极其重大的影响。关于TIA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研究发现,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流动力学、血管痉挛、微栓塞等原因密切相关[6],凝血指标异常是TIA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临床上治疗TIA的主要方法是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运用最广泛的2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合酶抑制剂,其作用原理是通过乙醛化环氧合酶多肽链第529位丝氨酸残基,致使环氧合酶失活,从而阻断了花生四烯酸级联反应[7],达到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效果不明显,TIA仍反复发作。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使用比较广泛,部分患者产生了耐药性[8]。氯吡格雷作为一种腺苷二磷酸(ADP)受体拮抗剂,能够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结合和糖蛋白复合物的活化,同时还能够阻断血小板活化的扩增,抑制其他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9]。有研究证实,氯吡格雷能够提高前列环素的合成,从而增加脑组织的血流量及扩张脑血管,起到缓解病情恶化和改善预后的作用[10]。

刘振兴等[11]研究显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弥补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不足,大大增强了抗血小板的聚集作用。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状况,PT表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状况,如降低,表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Fib代表纤维蛋白的含量,Fib水平提高表明血液比较黏稠,容易引发脑梗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T、AP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比单独使用阿司匹林对凝血指标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了少量的肠胃道反应、牙龈出血等情况,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凝血指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周瑞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5):93-94.

[2]朱忠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两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和分析[J].安徽医药,2011,15(9):1158-1160.

[3]邱永军.短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TIA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4,27(10):192-193.

[4]张太平.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33-134.

[5]韩霞.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5(20):155-156.

[6]侯广春,郭传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TIA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3):46-47.

[7]赵腾跃,张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35-236.

[8]路言琴.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频发TIA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611.

[9]郭秀芳,王运莲,冯巧荣.波立维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4,36(11):1650-1651.

[10]杨敏,唐明山.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95-96.

[11]刘振兴,白祥琰,桂峰,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系统评价[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9):538-542.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8.035

B

1009-5519(2015)18-2816-02

2015-06-11)

谢志群(1979-),女,湖北仙桃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E-mail:cxhhxm111213@163.com。

猜你喜欢
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