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子尧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某中学新校区设计方案的设计过程介绍,探讨了中学生心目中对理想校园的设计想法。因为是从学生使用者的角度思考校园规划设计问题,其思考角度更从学习与生活的功能规划、建筑设计、校内交通与景观、以及学习生活的便利性等方面出发,对中学校园的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设计;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景观设计
前言
我所在的中学地处老城区的中心,是省级示范性中学。近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翻新了足球场、篮球场,目前还在新修室内运动场,学习生活环境大幅提高,但因老城区校园面积有限,各项教学设施的布置不尽如人意。借新校区规划征集方案之机,在此设计一个普通学子心目中的理想校园。
1.理想中学校园的设计理念
一个理想的中学校园,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学校园,是青年学子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是课后挥洒汗水的乐园,是同学们毕业多年后仍怀念的地方。老师和学生是校园的的主要使用者, 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与生活需求,才能使中学校园充满活力。在建设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放到更重要、更根本的位置,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要将人的需要作为第一位的要素来考虑,将人的真实感受作为衡量建设的主要标准。因此我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中学校园的整个规划、建筑、环境、室内设计之中。
人性化的校园规划设计是新校园建设的灵魂,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新校区开发建设的第一步。因此在某中学校园规划设计中我们对师生的日常行为包括学习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目的在于为新校区的师生提供合理的、人性的“建筑空间”,并赋予其现代精神和人性化的学习生活方式。
1.1人性化新校区建筑设计
新校区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主要建筑是校园建筑设计的主体,每一栋单体建筑物的设计应创造合理、健康、舒适、安全和符合审美要求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建筑设计与审美是人类文化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建筑设计与审美上的差异和融合,与文化上的差异和融合,存在必然的联系。任何建筑设计上的变革,建筑审美的差异与冲突,都可以在引起建筑设计及其审美变化的文化中找到答案。不同的建筑物需要根据不同用途及人员容量进行不同的外形与内部设计,这是校园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基础。校园不仅是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年学子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人性化空间需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各种精美实用的空间设计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和享用。建筑的造型、立面、色彩等是大家直接感受最强烈的部位。除室内部分外,公共部位设计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需求。一楼大厅、楼梯间、电梯间及公共走道、甚至于所有公共空间都要精心设计。同时人性化的设计也要求在无障碍的设计上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关爱。
1.2人性化新校区校园环境设计
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设计的灵魂。环境决不单指绿化景观,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归纳起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三个方面。自然环境强调生态性,社会环境突出文化性,物质环境提倡功效性。中学校园的环境设计应具备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学习运动功能。从绿化、园艺、环保和节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注重环境的生态化与个性化,崇尚自然,追求原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使学校师生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与观赏上的心理需要相结合;满足大家的学习、运动、生活等不同需要。同时,人性化的设计,如校园大道、绿化景观、残障坡道、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设施的设计与布置,还应传达一种年轻人的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体现出一种年轻人的校园文化,创造具有年轻人活力的环境空间。
2.人性化设计内容及特色
2.1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
规划中的新校区位于长沙市近郊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北侧,新校区由一条城市次干道与在建的新城区相连。新校区规划用地300亩,地块接近菱形;地块东侧为天然湖泊,湖面开阔;北侧为山坡,山上植被茂密;西侧与南侧均为丘陵和平地,这两个方向是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城市次干道从新校区的西侧呈南北走向经过。具体规划如下(见图1):
图1 某中学新校区校园规划平面图
中学新校区总体布局突出一个中心、一条轴线。我们将校门设置在新校区的正南侧,修一条道路将校门与新校区西侧的城市次干道相连;校内主轴线为校内步行主干道,主轴线上依次布置喷水池、一教学楼和中心广场;为突出学校特色、营造开放式校园气氛,设计方案摈弃牌楼式大门,改用绿化处理大门区域,此举将新校区最具特色的一教学楼完整地展现在师生和来宾面前。
以一教学楼后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将新校区分为南侧教学区、东侧运动区、西侧生活区共三大块功能区域,使新校区整体具有向心性。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新校区周围的自然景观,在校区的东侧与湖泊接壤的部分不设围栏,仅用绿化带将校园与湖岸线隔开并沿湖设计步行道;校园北侧的山坡旁,利用平整土地砌成的山坡石质挡土墙作为校园的北侧围墙;校园西侧也仅用通透式围栏将校区与周围的建筑和市政道路隔离。
2.2新校区内的建筑设计
根据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各功能区内的建筑设计要求有所不同:
教学区内的建筑要求功能性、合理性、美观性和经济性。我们需重点考虑每一间教室和教学用房的实用合理及阳光、通风、朝向等重要因素的相互平衡和取舍。楼内布局在学习、活动、社交等功能上要有空间分隔。为保持我校主建筑形象的连续性,参照我校在老校区新建的主教学楼,我们设计了新校区的一教学楼(外观视觉效果图见图2)。
图2 一教学楼外观视觉效果图
在运动区的布置中,为保证教学楼四周的良好视界,我们将足球场等大面积的开阔场地靠近中心广场,而将体育馆等高大建筑放置在了校园的东北角。体育馆的建筑设计是运动区的亮点(见图3)。
图3 体育馆外观视觉效果图
生活区由食堂、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单车棚等组成,生活用房需体现舒适性、功能性、私密性和经济性。我们扩大宿舍楼的间距,并在楼间设置绿化花园,既解决了室内采光的问题,又增添了生活情趣。外窗采用彩色铝合金窗框、白玻璃。窗户采用外飘窗,并考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食堂因为开间大、进深长,选择了大面积的景观落地窗。以上设计都是为生活在校内的师生着想,体现了生活区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
2.3新校区的校内交通组织
结合新校区地形,校园内交通实行人车分流,在生活区下方设计机动车地下车库。南向学校大门及教学区、运动区全部为人行区,在学校北侧生活区旁开设机动车专用侧门和车库出入口,一切车辆和生活物资均从北侧机动车侧门进出。各栋建筑及地下车库均设计消防设施,校园内地面交通平时为步行,同时考虑紧急情况下各条步行主干道可作为消防通道。为防火及防灾安全,教学楼、实验楼、礼堂和宿舍楼等大流量人员密集区单独组织交通流线。
在校园内的人行道布置上,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步行道伸入各栋建筑,再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步行主干道连接各功能区域;为增大师生活动空间及布置防灾避险场所,在绿化区域间还可设置大块的平整场地。枝状或环状尽端式步行道设计时应结合建筑物的入口、 廊道和绿化带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校园空间。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更加体现我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4新校区内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保持一轴一中心的思想,在设计中以中心花园为核心,以主步行道分割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块功能区域,在步行道的设计中,通过地面材料的铺设变化和周边绿化景观的配合,形成景随步移的效果。步行道可选用透水砖等地面铺设材料,配合绿化蓄水,达到节能型规划设计。
图4 中心广场景观效果图
从中心广场设计图(图4)可看出,新校区的景观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花草树木,而是以一种与人的行为紧密相连的情趣化的表现手法来迎合人性的需要。我们不再追求孤立的绿化景观,而是把建筑巧妙地融入景观,让建筑本身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我们还在校园教学区内的各个地方布置功能各异的景观区,利用步行道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与学校周围的湖泊山峦融为一体。漫步在整个校园,或曲径通幽,或豁然开朗,或水雾缭绕,无论怀着怎样的心情,你都可以在新校区细致的景观中找到心灵的共鸣。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80页)
3.结束语
本次设计结合新校区规划征集方案之机“真题假做”,因为是自己学校的项目,感觉意义重大,所以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我们尽量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对我们学校建筑与规划的看法用在了这一次新校区的规划上,但因为我们在建筑专业知识上的极度欠缺,设计中很多地方都有一种浅尝即止的感觉,特别是建筑物室内设计部分无法下笔,这种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在本次新校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一步一步地对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完善,利用现学现卖的建筑设计规划知识将自己的不少想法变成了文字和图形。本次设计是难得的课外学习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非浅。虽然新校区建好时我们早已毕业,但还是真心希望我们的一些规划设计想法在今后新校区的建设中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孝鸥.浅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C].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天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3260-3264
[2]盛忠谊.论建筑设计与审美中的文化机制[J].装饰.2010.(4):141-142
[3]盛忠谊.探讨环境分类建立哲学环境理论[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9):84-92
(作者单位:长沙市雅礼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