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菊
【摘要】听说读写作为基础板块,始终贯穿着各阶段的语文学习。小学语文作为听说读写的培养起点,既承担着优化基础的重责,又不乏从头引导的契机。然而,长久以来的固定教学模式,难免让学习效果呈现出僵硬呆板的状态,学生非但不能灵活地融会、渗透各部分知识,更别说体验到学习乐趣。为此,在新课标思想的牵引下,我们要为听说读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主体性、学科多样化、课堂趣味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听说读写 教学效果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144-02
有声有色的课堂能够对小学生从理解记忆到情绪鼓励,起到全面深入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建立起趣味导学的观念,还要有别出心裁的巧思,尽力向学生展示课本中看不到的一面,用感知、欣赏替代死记硬背,用科学方法整合知识板块。
一、充实感官,优化“听”
“听”是语文学习中首当其冲的内容。只有愿意倾听,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够有效吸收知识,丰富内心认知。尤其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力不足,自学能力较弱,而“听”是他们通往语文殿堂首要的途径,因此“听”的效果可谓举足轻重。如何牵引学生认真、自觉主动地“听”?就成为了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传统课堂中,“听”成了一种任务,学生们往往感到精神紧绷,教师要让“听”变得立体生动起来,让“有声”的空间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官是学生学习感知的直接接受者,充实“听”的感官一定要让教师的表达融入更多内容,更丰富的元素,音乐、模拟声、动作配合等都是很好的拓展方向。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春天的小雨》时,我用柔和的语调朗读课文。与此同时,我还播放了大自然的声音作为配合,雨打屋檐声、雨落池塘声、小溪流动声等,和课文内容绝妙地配合在一起,学生们由单纯的“听课”延伸为奇妙的感官享受,脑海中也会自然地浮现出春雨场景。整个倾听过程让学生觉得既新奇又充实,而精神投入也格外积极。
二、感受生活,丰富“说”
“说”即是口语表达,敢说,能说,会说的学生才能够更流畅准确地与人交流,才能够更好地表现自我,连贯学习与生活。传统课堂中,教师也很重视“说”的训练,但难免形式化、表面化,套路话,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真正的发散。要想让学生的“说”变得丰富灵活起来,就必须从内心启发,从感知带动,而对此大有助益的就是生活化的引导。能够打动学生心底深处情感的,能够带给学生独一无二灵感的不是课本,不是教师的示范,而是生活。教师可以多利用生活情境创设、生活画面展示等方法来催化学生的感知,引导出学生的“肺腑之言”。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这件事令我感动》的学习中,我刻意避开“xx帮助了我”、“xx的形象光辉高大”这样的套路思维,而是讲述了自己亲眼所见两位年迈老人相互扶持着捡垃圾、收废品度日的小故事,启发学生观察回忆生活中平凡细微的小事,能够让人发出“原来就在我身边啊”这种由内而发的感慨。学生带着深度的思维起点和细腻的观察意识挖掘生活周边,果然都“说”出了新角度与深层次。
三、聚集美感,品味“读”
“读”对于语文学习有着深化体验,拓展视野的意义,“读”的不仅仅是内容,更重要的是内涵。然而,“读”也有道可寻,必须让学生明白,“读”的目的不是知道中心思想就行了,而是要学会从文字中品味,并且用自己的感知将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的画面,用充满想象力的思维紧跟语言走向,用欣赏的眼光发掘语言之美。因此,在“读”的过程收集美,感受美,升华美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说到“美”却是广义的,优美的景致描写、动人的场景刻画等都是美的展现,所以,从感官到情感,都是品味“美”的范畴。教师要注重教学中的文本内在发掘,为学生启示美的方向,制造情感的爆发点,让学生懂得从审美价值中提取“读”的精粹。例如,在进行长春版小学六年级《黄河颂》的教学中,我以母亲河黄河的历史发源和传承意义作为切入点,并用图片展示了黄河雄奇浩荡之景。学生非常专注地倾听、感受。在激情被调动起来后,我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有了感官美和情感美的双重铺垫后,学生的朗读质量非常高,声情并茂、自然流露,显然不乏丰富的内心感触。
四、开拓空间,创造“写”
“写”是语文学习中交叉点最多,综合能力最考验的一项内容,“写”固然只是书面表达,但是“写”的过程却充实自由。成功的写作不是机械地模仿,更不是松散地东拼西凑,而是能够透射出灵气和聚集出灵魂的真情实感。不少学生都非常抗拒写作,原因是苦于没有思路,没有好的素材,这正是思维封闭所造成的。一方面教师平常的写作指导过于条框化,太多的标准将学生的个性灵感抹杀掉了;另一方面,学生缺少有吸引力的启示,思维得不到开放性地引导,自然“写”得不尽如人意。“写”是表达,更是创造,教师要注意教学中给予学生最大的想象空间,要有新颖的思维引线,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情表达,懂得享受创作的快乐。例如,在教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谁不说咱家乡好》时,我让学生先收集展示家乡的照片,并且做一个“身边人对家乡的印象”的小访问活动,以此完成写作素材的收集。学生对这样的写作引导感到新颖有趣,都满含着热情投入到其中,在后续的写作中也因为素材充足,思维广阔,情感饱满而收效显著。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对于稳固学生语文基础,提炼学生语文素养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这四者的教学需求不应存在偏重或忽略,它们应当是均衡衔接和有机结合的。教师要充分捕捉到各个知识板块的特色与作用,做到因势而导,渗透结合,以学生的感知为教学前提,让学生学得轻松,练得快乐,用得享受。
参考文献:
[1] 张新颖.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30)
[2] 莫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活”起来[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1)
[3] 张雷.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