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作不竭的源泉

2015-07-17 00:46赵春萍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

赵春萍

【摘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生活就是习作不竭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习作指向生活,让生活服务于习作。

【关键词】生活即习作 丰富课余生活 组织实践活动 注重情感体验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97-02

我们的习作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表达真情实感。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让习作生活化。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利于写作的机会,鼓励学生亲近自然,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及时指导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做到“生活无处不习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与超越。语文习作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感受。”的确,生活如同源泉,文章似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善于指导学生搜集生活的习作素材,从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还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习作教学的指导。

我觉得提到写作文学生就头大的原因,首先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作文。俗话说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如今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像井底之蛙,没有生活体验,作文怎么能言之有物?其次,教师的指导不到位,不得法。有些时候教师在习作教学前事先没有布置学生先准备习作素材,课堂指导习作时也只让学生读读单元表达中的要求,自己讲解几分钟就让学生写,学生又怎么能言之有序?

课堂四十分钟的习作,其实是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反映,和作家写文章是同样道理,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由此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生活就是习作不竭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习作指向生活,让生活服务于习作。

一、注重学生生活体验,挖掘习作素材。

1.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多为学生有话可写创造有利的条件。我们的习作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践,表达真情实感。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让习作生活化。然而,我们在实际习作过程中,往往偏重以书本素材为主体的应试训练,忽视了生活实践,这使得不少同学的作文显得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我们老师也要做个不怕麻烦的有心人,善于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进行生活体验的机会,只有让孩子们真真正正的去参与、去感受,他们才会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积累到习作的素材,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才能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因为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进行的写作,就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巧妙地捕捉生活瞬间。

除了刻意的为学生的习作创造素材外,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好内容,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去发现、去搜集,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中最有意义、最为美丽的往往定格在一刹那,瞬间往往可以创造出最有价值的灵感,可以成就一段永恒。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利于写作的机会,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多练笔。习作教学不一定都要在课堂上进行,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美丽的大自然,既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让学生赏心悦目,陶冶性情。教师应鼓励学生亲近自然,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及时指导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出来,做到“生活无处不习作”。

3.组织有趣的实践活动。

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将习作教学与小实验进行整合,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调动学生习作的兴趣,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为习作积累素材,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活动,因为观察既是思维想象的基础,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比如:制作彩蜡、观察胖大海、制作大风车还有会游泳的鸡蛋等,这些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小实验,为习作练笔提供了“源头”,慢慢的使学生形成了敏锐的观察力,缩短说和写的距离,逐步达到“我要写、我能写、我会写”的境界。

习作的资源,蕴藏在学校中、家庭里、社会上,存在于学生的眼睛里、耳朵里、心灵里、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运用一双智慧的眼睛,一对灵性的耳朵和一颗善感的心灵认真观察生活,就能为我们的习作滋润新的色彩。

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滋润习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落实教师指导方法,习作水到渠成。

1.以课文为载体,学习写作方法。

如学习《荔枝图序》后,让学生根据从整体到部分,从外到内地去观察一种水果,抓住事物的特点有序地描写(学习写作顺序);如学习《四时情趣》后,让学生抓中心句,以总分的方式仿写《家乡的四季》(学习构段方式);如学习《跌倒》后,让学生学习作者象征的手法进行仿写(学习写作手法)。

2.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表达。

我们的生活习作不仅局限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而是有目的、分阶段、有序地去观察、积累、最终形成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如在《小动物》习作教学之前,我事先在班级里饲养了一只小兔子,先让孩子们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并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他们眼中小兔子的可爱模样。之后,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与小兔子朝夕相处时光,逐渐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如饮食、休息、活动等特征。学生在饲养照顾小兔子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小兔子跑出来啃鞋带、 为兔舍打扫卫生等)学生写出的文章真实、真切、真挚。在充分地观察、感知之后,我指导学生把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先教给他们如何开头,如运用引用的方法开篇,很多谜语、童谣出现在了学生的习作中,这里也包括学生自编的一些有趣的谜语、童谣。再引导学生从日记中选择印象最深的片段进行串连(样子、习性、故事),整理出一篇具有真情实感,自然表达的文章。

总之,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随地记载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采撷飘荡在心头的片片花絮,随时随地刻录下对生活、对人生的丝丝感悟,让生活真正成为习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的朗读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写景作文指导方法研究
基于学生日记写作指导的探索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