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70-01
新课程标准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思想认识。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一生的思想情感萌芽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由于我国的教育过分强调应试教育,片面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缺乏对学生生命关怀的态度,不仅不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连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都不关注,更别提进行情感教育和陶冶了。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正是把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列入其中,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使学生在学生中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与语文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1.关于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教育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提到的专业素语,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合理的、具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也巩固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借助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该学科、热爱该学科,并能使学生在高尚的情感陶冶下获得健全的发展。
2.情感因素促进认知系统的同化、顺应和平衡。情感教育一方面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一方面情感因素作为学生学习动力因素之一,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同化、顺应和平衡。学生在课堂中,受到情感因素的感染,会增强对新知识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同,从而能更加快速地吸收、消化新知识,从而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此外,情感因素还能使知识在学生心中、思想中发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实践。比如,在学习《司马光砸缸》、《王二小》等课文时,学生受到文中榜样人物的感染,在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模仿榜样人物,用他们的言行标准要求自己,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对学生有情感和思想有重要陶冶作用的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贯穿对學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只有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养成。然而,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情感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脱离生活。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主要手段还是以教授法为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回归和主动性的挖掘。教师往往以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取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情感体悟上也以自己的感悟为主,实施情感灌输。这样,一方面是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发展阶段,而盲目进行情感教育的结果,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在已有的情感基础上进行酝酿和生活。情感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基础,不能脱离生活空谈情感教育。
2.缺乏科学的测量评价体系。目前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还不足够,不仅在具体的实施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没能建立一套标准的测量及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及时观测自己的教育成果,根据结果及时反馈、反思、改进教育方案。此外,情感教育本身就难以制定出具体的、有形的测量标准,情感教育的成果需要在长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三、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感教育策略,使语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相得益彰,共同提高。
1.学习情感理论,科学认识情感教育。想要有科学的实践,就要先具备科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关于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丰富,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情感教育策略,充分发挥文本对学生感情陶冶的作用。那种脱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空谈情感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实现移情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教师所教授科目的学习。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的教师非常喜爱和崇拜,被教师的魅力所折服,自然对教师的教学容易接受,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语文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建设和谐、自由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积极参与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加强人格修养,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提高个人魅力,以求做到为人师表,让学生信服。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重要性,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热情关爱学生,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