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语言在听障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2015-07-17 04:48林桦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长方体应用题体积

林桦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数学语言在听障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林桦

长春市特殊教育学校

听障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教材并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是逻辑语言训练和思维品质提高的有效方式。这种数学学习过程包含着整体感知、教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保持和数学知识的应用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其间,不论学习进程发展到哪一个阶段,数学语言都应该而且必须起到激励、诱发、整理和统构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听障学生数学学习的四个阶段入手,对数学语言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中的引导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数学知识的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对听障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整体感知是数学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在整个感知过程中,听障学生往往要先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操作或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其次,整体感知能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必要的支持,保证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听障学生在知识感知阶段要经历观察两部分实物的数量特征、认知两个加数的数量关系、运用旧知识回顾大数加几可以凑成10、小数可以分成几和几、摆小棒进行计算等过程。其间,一些教师往往迁就学生的听觉言语缺陷,而只将数学知识的感知活动停滞在观察和操作水平,而不要求学生用口语或手势语叙述“9加1等于10,把2分成1和1,9加1等于10,10加1等于11,9加2等于11”这一知识形成过程。致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不能摆脱观察实物和操作学具的依托,使直观教学手段由感知的辅助工具变成了思维发展的阻碍。反之,如能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一过程,其感知活动所形成的表象就会因语言的整理和统构而更便于成为形成概念的中介因素。当学到“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有条理,学习的自主性也会显著增强。

二、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知识的理解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内部属性和必然联系,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形成有序的思维过程。听障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无外乎重视直观学习、保证学生具有理解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基础、加强对比分析、使知识系统化等等。

在应用题教学活动中,听障学生要经历阅读理解题意、运用语言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讲线段图的意义等过程,其中讲算式及计算结果表示的意义尤为重要。特别是复合应用题教学,应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计算的结果表示什么,这个结果对下面列式起什么作用。如应用题:“一个工厂计划订做660套衣服,工厂已经做了15天,工厂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衣服要3天做完,工厂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并根据题意说出图意。再利用线段图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进行分析,让学生说出分步式中每一步的意义。

(1)已经做了多少套?75×5=375(套)

(2)还剩下多少套?660-375=285(套)

(3)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285÷3=93(套)

通过分步式再引导学生列出综合式,使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理解更清晰,最后还让学生说检验过程。

三、数学知识的保持

数学知识的保持就是把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在记忆中的保存过程,但这种保存又不是对已学过的知识的简单地照原样记住,而是人脑对识记材料的主动加工和组织的过程。保持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在学生头脑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几近完整地保存下来。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它的含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因词序的不同或一字之差很可能就导致了意义的截然不同,如:“数位”与“位数”意义就是完全不同的。综上,数学的语言既有抽象性,又有简约性等特点。

例:长方体体积计算,教师要求学生将1立方厘米的24个正方体木块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教师在学生动手时说出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具体要求各是多少?教师板书出来以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并用比较算式法发现长方体所占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并让学生流利完整地叙述出如“每排摆4个体积单位,长是4厘米,摆这样的3排,宽是3厘米;摆了这样的两层,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乘3乘2等于24”的思维过程,再经过一定数量变式的巩固,便可将上述思考过程提炼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如果没有一定次数反复进行的语言强化,要形成上述概念并加以保持对听障学生来说是困难的。

四、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数学知识掌握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进一步,巩固学生记忆。同时,促进数学知识的迁移,实现数学知识向数学能力的转化,可以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的应用包括以下环节:

(1)审题,即理解题意。这一步的实质是要搞清楚全部问题的条件和含义,特别要注意发现问题中的条件和条件或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以便对整个课题内容有清晰地印象。

(2)找关系,事物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头脑里重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

(3)题型归类,就是把当前面临的问题纳入过去已获得的数学知识系统中去并在已有知识系统中找到完成问题任务的方法和途径。

(4)动手操作,按照前面确定的解题步骤用书面形式写出解题过程和结果。

(5)验证,即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及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如计算后的验算。

在数学知识的应用环节中,数学语言的应用和再训练对实现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起着关键作用。首先,数学语言对知识应用的实际操作和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其次,数学语言是知识应用成果的主要展现形式;第三,对于耳聋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不仅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还是实现言语缺陷补偿目标的最佳时机之一。

纵观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数学语言对听障学生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和数学教学的实践辅助,要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能力,就必须同时发展听障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的科学,精妙、有趣的数学思维包含了太多说不完的语言,很难想象我们的教育要是离开了数学这样一门课程,将失去多少思维花火!

猜你喜欢
长方体应用题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抓不变量巧解题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