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历史材料,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

2015-07-16 00:51刘桂云浙江省温岭中学317500
学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刘桂云 (浙江省温岭中学 317500)

高中生背负着高考的压力,多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感到非常劳累。许多学生认为高中历史不重要,把学习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英语等学科上。这样一来,一些学生的历史成绩极不理想,从而更加讨厌高中历史的学习。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虽然高中历史学习需要学生的努力,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利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那么学生就会对高中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实,善用历史材料不失为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的一个好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善用史料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一般而言,高中历史课程教材内容普遍都来自于历史材料。而且,历史材料会涵盖不少人物故事、人生哲理等多方面知识。换而言之,历史学科拥有很多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知识点。除此以外,历史材料一般会通过某些生动、有趣、灵活的形式来反映真实事件。而高中历史课程的教材内容会依据当前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而有所删减。很多情况下,教师会跳讲或者略讲历史材料,而利用大量时间来为学生讲解较为抽象的历史知识。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历史材料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为学生更好地展现完整化、系统化的历史事实。比如为每本历史教材配备相应的史料读本,让史料读本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教材知识,从而有效增强当代高中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与材料解析能力

教师在应用史料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并且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辨析任务,让学生在共同分析、共同谈论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以及材料解析能力。比如,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这方面史料,不同的人拥有着各自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从人民版教材中所传达出来的评价,具有一定的肯定性,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同时教材上也指出了革命的局限性,给学生与教师留有了一个遐想的空间。对此,学生通过对以上观点进行分析、研究、谈论,最后得出自己的总结和意义性评价,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史料教学模式,能够从客观的角度了解、分析、讨论、评价、总结历史事实,对学生自身判断能力与解析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应用的误区

(一)历史材料应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甄别程序

众所周知,历史材料是丰富多样、形象有趣的,它主要包括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两种类型。所谓的直接史料是一些并未通过中间人修订等程序的历史材料;而间接史料则是指一些通过中间人修订等程序的历史材料。然而,高中历史教学项目所运用到的历史材料,不管是源于直接史料还是源于间接史料,都必须符合真实可靠的原则,必须经得起事实的验证。可是,现阶段国内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就出现了一些史料不全面的现象,比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知识点,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教材是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加以阐释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仔细看来,教材的这种提法不甚典型。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做了重要补充,表述为:“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种表述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史料时务必要通过仔细认真的甄别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相信历史、学习历史。

(二)史料应用形式传统单一

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一些教师不善于运用历史材料,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喜欢高中历史教学。当今的高中生思想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真实的,他们总会对知识提出疑问。但是,一些教师已经在教学中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时,一直在三尺讲台上叙述历史知识或者书写一黑板的笔记。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无形中添加了教师的疲劳感。所以说,高中历史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还应该善用历史材料。

(三)历史材料不适应当前的教学实情

就目前国内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况而言,部分教师在应用史料的过程中会过度追求历史材料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与教学目标,使得学生逐渐降低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比如,在讲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有的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像这样一段课前导入:“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唇亡齿寒、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随后进入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这样的课前导入材料丰富、进程颇丰也极具文采,但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只是历史中的九牛一毛。面对多如繁星的历史材料,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它们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历史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它的地位、定义和分类,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要善于选择,善于利用。也许,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善用历史材料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善用历史材料设置悬念

高中生都有很重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因素进行历史材料的运用和教学。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一开始先不要讲解历史知识,而是要设置一个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有几个条约证明了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讲解这些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无疑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向大家展示一些历史材料,比如条约签订时的历史图片,当时人们对条约的议论文章。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条约文本,然后向学生说明,这份条约标志着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的无能让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后,教师可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就会对这种悬念深感奇怪,一份条约材料怎么能证明中国的社会形态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娓娓道来:“《辛丑条约》有几条规定,一是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二是准许帝国主义各国派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三是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住,由各国派兵保护。”这些规定就像是自己的家里住进了坏人,而且有一堆的坏人围着你转,国家的安全和国人的生命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这还不能说明中国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吗?教师引用历史材料设置悬念的方法,成功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那么这样一来就增强了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

(二)高中历史课堂穿插历史材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历史材料,从而长时间地保持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注意力。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难免会走神,如果不能及时拉回学生的思维,那么学生很有可能对历史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所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历史材料,这样在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活跃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如唐宋、明清历史知识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块瑰宝,唐宋和明清不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思想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如何让学生掌握好唐宋、明清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以及他们的区别联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当教师分别讲解完各个朝代的历史以后,就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的历史素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用史料中真实、具体而生动的资源素材,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古代异域的历史情境。例如,古人观《清明上河图》所述:“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入这些历史材料,并利用这些特定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解读,寻求历史的本来面目,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在穿插历史材料时,还要注意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一些历史材料的羞涩难懂而陷入历史学习的迷茫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是善用历史材料的,才能更加吸引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

(三)善用历史材料题进行高中历史研究项目

高中历史教师要能够选择一些恰当的历史材料来进行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历史研究项目。比如,历史教师可以举办历史专题课程报告活动,利用课程报告的新形式,让学生在巩固过往知识的同时了解与掌握新知识。而且整个专题报告过程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组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现事实、阐述观点,都会前往图书馆收集、查阅资料,而后再通过小组分组讨论来科学有效地制定出呈现本组的课堂报告方案。这种学习模式能够全面、系统地提升当代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查阅历史材料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懂得如何进行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资料查询;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团队合作与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在课堂呈现本小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又能够使自身的公共演讲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等等。

教师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运用,让学生在材料中掌握历史知识,或者是让学生在历史材料中找出错误的历史情节,这些都可以增强高中历史的吸引力。教师善用历史材料,首先要选择文言文和白话文相结合的史料,以便于学生读懂材料。学生只有在读懂历史材料的情况下才能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回答历史问题。其次,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在历史材料中找出有用信息的方法,例如时间、地点和思想观念等,并通过这些信息的提取回答出当时的历史概况。最后,学生还要根据历史材料的分值有选择有层次地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来回答问题。教师善于利用历史材料让学生做题,可使学生在历史材料题目中从多个角度理解了高中历史知识。这样,学生肯定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喜爱历史教学。这无疑就增强了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

综上所述,历史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高中历史教学吸引力,还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水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史料引用计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材料对于学生促进历史学习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变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阵地。

[1]张桂平.史料教学——不可或缺的历史教学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李红梅.试论史料的历史教学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黄莉.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陈二力.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指导[D].重庆师范大学,2012.

[5]许泷杰.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6]王欣.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7]任洪来.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评价[D].天津师范大学,2014.

[8]张健.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和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