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林婷
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多元化发展研究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林婷
摘 要:随着4G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移动终端应用的需求量逐渐旺盛,移动支付作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内容也借此机会迅速普及。本文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应用现状入手,分析了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应用场景创新和安全保障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以促使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移动支付 多元化 发展战略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移动终端的依赖程度日益提升,无论是商务应用还是日常生活应用,其重心都在向着移动终端转移,移动商务应用的普及无疑给长期以来受传输速率限制和信息安全威胁的移动支付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商机。然而,移动支付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消费者对其还未形成路径依赖。因此,如何利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寻求有效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成为了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工作重心。
随着支付手段创新的日渐普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正在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接受并依赖移动支付应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艾瑞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现有的5.57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占比约38.96%。其中,通过移动支付应用购买实物商品的用户约占61%,进行信用卡还款和转账的占比分别为58%和36%。截至2014年12月底,消费者全年创造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则达到59924.7亿元,较2013年上涨了391.3%,更是2011年交易额的80倍。
当前,移动支付应用的迅速普及一方面给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商机,但另一方面,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则极其容易受到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保障程度的影响。据易观智库提供的《中国移动支付安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有超过90%的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理财类应用时会担心安全问题,而在消费者最常用的手机安全软件功能优先级排序中,手机加速和手机支付安全保障分别以高达41.65%和39.41%的比例占据排行榜前两位。可见,移动支付的发展对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的支付风险防控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本质上来说,第三方移动支付是一种独立于交易双方而存在的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资金交易的方式,它能较有效地解决交易双方的支付信任难题,因此得到飞速发展。目前,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纷纷抢占移动支付和移动金融的市场份额,他们的发展因为有良好的机遇而迎来了非常广阔的市场商机。
2.1 政策支持
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缺乏有效信用体系的移动网络交易环境中无法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的困难,因此,职能部门允许甚至鼓励其替代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使部分支付权利和金融业务。自2011年央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以来,已有269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服务牌照,并活跃在国内的金融市场上。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支撑。为了从源头上保证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业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国制定并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从法律上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经营主体资质、资本资金状况、业务活动范围等做了明确要求。这不仅能保障消费者的使用安全性,还能有效避免市场的恶意竞争,从而促使第三方移动支付合法合规、健康有序地发展。
2.2 用户规模
根据我国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当前我国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基本达到饱和,2014年全年移动电话普及率由90.8%上升至年底的94.5%。另据CNNIC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的手机网民规模截至2014年12月底已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从年龄、学历、收入等各维度都呈现长尾化趋势。就移动支付而言,2014年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上网习惯从PC端逐渐迁移至移动端,并对其产生了更加强大的依赖性。
2.3 信任优势
当前,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尚不能形成有效的统一支付结构和模式。虽然以银行为主体的传统金融机构在消费者观念、业务专业性、品牌信誉度、消费者认可度、资金技术实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多样性和便捷性仍然是消费者的首要选择。
第三方移动支付本质上是一种资金的托管代付,它成功解决了资金的安全流转。而传统金融机构所承担的传统支付结算服务由于受限于庞大的传统业务和服务惯性,无法快速转型至消费者信任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业务。
2.4 应用黏度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第三方移动支付拓展了新的应用场景,使之成为继现金、信用卡之后消费者最重要的支付形式。第三方移动支付与社交、搜索、移动购物、缴费、借贷等行为紧密结合,涉及电商、金融、销售、交通等众多的行业和领域,以低廉的成本和小额高频的特点快速获取市场份额。
此外,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商所提供的理财类产品快速带动了移动支付用户黏性的增长。如支付宝的“余额宝”、微信的“理财通”、网易的“现金宝”、电信的“添益宝”等理财类产品,由于用户基数较大而很容易获取支付客户,用户的支付习惯也很容易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里得到培养,这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应用黏度。
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商凭借着推陈出新的应用和信任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行业竞争、安全威胁等不可避免的挑战。
3.1 竞争集中化
在移动支付产业链中,银行等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商都希望能抢滩市场。各支付企业都尽力从用户数量、应用场景铺设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来扩展用户 黏度,希望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中努力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但由于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格局仍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更加依赖于用户的信任和消费群体的口碑,因此,拥有庞大客户群体的互联网企业就获得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据统计,从网购支付通道慢慢成长起来的支付宝,在2014年的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占据了82.8%的市场份额,使得行业竞争更趋集中化。3.2 安全威胁
在消费者越来越愿意接受和习惯于移动支付的同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出现了金融问题丛生、在线诈骗此起彼伏的境况。移动网络应用漏洞、终端病毒、黑客入侵等问题都加大了对移动支付安全的威胁,因此,目前安全威胁和风险隐患仍然是阻碍部分消费者选择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主要原因。
此外,云平台应用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会加大消费者信息泄露的风险。随着行业数据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存储转向云平台,并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但集成大量数据的云端存储平台最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一旦被人为泄露或集成了非真实信息,则会对整个移动支付行业产生影响。
3.3 权益保障不完善
第三方移动支付能够大幅度提高支付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但对于这一新兴的支付方式,我国还未形成全面的、成熟的法律体系,进而在法律适用范围、约束条件、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产生了立法空白或立法不明确的法律风险。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参与者中,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机构和移动运营商都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法人组织,商家是具有一定经营能力和交易经验的企业或个人,只有消费者是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因此,在各个支付相关企业抢占市场的同时,难免会忽略部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权益保障对策。
4.1 消费者权益保障多元化发展
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是建立并维持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信任的根本动力,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得以发展的根本。因此,第三方移动支付企业要从支付平台和商家等方面多元化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积极引导消费者的信任倾向,从而促使其产生对移动支付渠道的依赖意愿。
一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支付平台的品牌知名度、支付安全性、权益保障有效程度等都对消费者的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移动支付平台要把经营重心放在对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上,通过分期支付、担保支付等方式打造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增强消费者的平台使用意愿。
二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要完善对收款商家的监管机制。收款商家相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更强的风险防控能力,因此,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要从平台准入、日常交易监控、售后维权监督等方面完善对收款商家的监管机制。必要时可以通过严格的平台准入制度、信用评价制度、先行赔付制度、权益保障监控、不良信用惩罚机制等方式减轻消费者对收款商家的感知风险,培育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增强其对移动支付平台的渠道依赖。
4.2 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
一是与传统金融机构共赢发展。第三方移动支付形式相对于传统银行类金融机构支付形式具有更强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但在安全性、用户信任度等方面则存在明显不足。因此,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应该利用平台优越性清楚获取用户的需求后,在现金交易、银行卡交易、信贷交易等基础金融服务业务方面积极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在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提升平台的消费者认可度。
二是与传统支付应用场景共融发展。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采纳具有信赖延续性,即消费者从某一场景的移动支付应用中获得满足感后,他会将满足感快速传递至其他应用场景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则可以利用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确认方便等特点快速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拓宽移动支付平台的应用场景,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支付的需求,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三是开展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可以利用其线上线下跨平台的特征,在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下对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创新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增强其应用黏度。
4.3 安全策略多元化发展
一是利用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和入驻商家进行信用认证。第三方认证机构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信用评估的执行方面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可以利用其优势对平台自身和入驻商家进行信用评价。一方面可以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机制,确保入驻商家的身份真实性,从源头上控制虚假交易和诈骗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定期对移动支付平台及其入驻商家进行自查和监督,便于开展对安全支付的持续性监管。
二是利用技术创新保证支付信息安全。消费者对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采纳顾虑还表现在对支付信息安全的担忧上。因此,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动态验证技术、快捷支付技术、智能监控技术等快速发现风险并减少威胁,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支付信息泄露带来的损失。
移动支付对于消费者来说仍然是创新应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需要与传统的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入驻商家和消费者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在消费者权益保障、应用场景开发、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多元化发展,才能在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霞.4G时代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5(01).
[2] 郭旭.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及对策探析[J].商业时代,2013(20).
[3] 赵玉环,葛淑英.移动支付及其消费者使用行为研究[J].财政金融,2013(02).
[4] 陈康,徐典福,张沁,包蕴琪,郭媛媛.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运营模式分析[J].时代金融,2012(10).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4(b)-1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