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ESP的需求分析

2015-07-14 16:11于艳春赵越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于艳春+赵越

摘要:本文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采用文献阅读、自编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目的、对ESP需求度及对相应师资要求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积极发展ESP内容;其次,学生要求相应的ESP教师既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ESP需求;大学英语课程

1 研究背景

从中国1995年开始实施的“211工程”,到1999年大学扩招后六百多所“专升本”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到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对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的透露。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国家除重点扶持进入工程的高校及重点发展高职高专学校外,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愈加重视。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行业对专业知识与外语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置的英语课程)应运而生。对于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双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英语应用能力问题,即,ESP教学模式研究问题,国内外的讨论此起彼伏。对此,我国大致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以科技英语为主、ESP教学理念的介绍推广到研究领域的扩大和细分这三个阶段。ESP最早是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国外学者对ESP的研究也较深入。Strevens(1988)总结提出了ESP的四个特点:满足学习需求、内容相关、语言运用及异于EGP。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认为在ESP教学模式中,所有的决定像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采纳等都是基于学习者的动机的。

上述国内外对ESP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有关ESP框架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的研究却少之提及。而在社会国际化发展的今天,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能否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相应配套师资力量能否满足需求?如何调整、改变才能满足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研究是黑龙江省规划办科研项目“ESP框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育模式研究”的一部分,试图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哈尔滨学院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及分析,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方向,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对ESP的需求。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分专业抽样的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基础分析及因子分析,以调查了解学生对ESP的需求度。问卷由六道题构成,其中,前五题为个人情况调查。第六题以条件答题方式采用了从 “非常不同意”到 “非常同意”的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调查学生对ESP的需求度: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ESP教学内容(A部分),只需要ESP课程或大学英语课程与ESP课程同时开设(B部分),以及只需要大学英语课程(C部分)。本文主要探讨的是A部分(以下简称CESP)。问卷的问题编制是探索式的,其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744。施测时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96.67%。在所抽取的哈尔滨学院英语专业以外的8个专业EFL本科生中,男生53人,女生92人,比例分别为36.6%和63.4%。理科60人,文科54人,其他30人,比例分别为41.7%、37.5%和20.8%。17岁以下共6人,占4.1%, 18岁至20岁共131人,占90.4%, 21岁以上共8人, 占5.5%。

3  数据结果

3.1 英语学习目的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在抽样的145名学生中, 63.3%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成为复合型人才, 20.1%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英语语言基本技能,5.8%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获得和英语相关的一些证书,2.9%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出国留学,0.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做相关专业学术研究工作,剩余的7.2%的学生是为了其他目的而学习英语的。这一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如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必须根据学习者及社会的需求适当调整课程方向和内容,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3.2 ESP的需求分析

在分析学生对ESP的需求方面,高达95.9%的学生要求在大学期间渗透ESP的学习,其中占60.7%的88名学生要求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加入ESP的学习内容, 占31.7%的46名学生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和ESP课程的同时开设,只有占4.1%的6名学生坚持只学习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即可。由此数字可明显看出学生对ESP内容的迫切需求,只开ESP课程或只开大学英语课程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在提高相关领域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提高同样不可小觑。

3.3 师资要求因子分析

本问卷规定因子数为五个,总变差解释比例达到59.455%。因子1中,Q10、Q6、Q14、Q17、Q23、Q20是学生对CESP教师英语及专业能力上的要求,Q13是学生对CESP教师课堂实践操作能力上的要求,这几项都与教师能力相关,可归纳为学生对CESP教师的能力要求。因子2中,Q11、Q15、Q1、Q7、Q8反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因子3中,Q18、Q21、Q22、Q2体现了学生对CESP教师授课语言的要求。因子4中,Q4、Q5、Q16是学生对CESP教材的要求。因子5中,Q3、Q12、Q19体现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其中,第九题(我觉得对于包含ESP内容的大学英语课程而言, 老师自编的讲义会更适合我目前的水平)涉及内容不适合归入因子2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中,而且它并不影响各因子本身及相互间的解释力。

通过对学生英语能力、学习英语动机、教师能力要求、授课语言要求及教材要求几方面进行描述统计后,得出:学生英语能力上,最大值为4.33,最小值为1.00,均值为2.5833,标准差为0.69893,表明学生英语能力一般,且差距较大;学习英语动机上,最大值为5.00,最小值为1.80,均值为3.5977,标准差为0.45737,表明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学习动机;对教师能力要求上,最大值为5.00,最小值为2.00,均值为4.0532,标准差为0.56469,表明学生对CESP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英语水平要求均较高;对授课语言要求上,最大值为4.75,最小值为2.25,均值为3.4109,标准差为0.49117,表明学生对授课语言要求以英汉结合的较多;对教材要求上,最大值为5.00,最小值为1.00,均值为2.4015,标准差为0.73092,表明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要求CESP教材的语言不宜为全英文。

4  结论

4.1 主要发现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发现:首先,传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积极发展ESP内容,以便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和ESP内容的合理设置及适当的课时分配。其次,学生对相应的ESP师资力量有一定要求,既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完美结合。DudleyEvans和St.John(1998)专门论述了合格的ESP教师应当充当五种角色:第一,他首先是个合格的英语教师;第二,他必须是个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第三,他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第四,他必须是个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第五,他还应该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的确,教师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ESP教师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能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这是当今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师的要求及期望。

4.2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ESP的研究十分复杂,本研究仅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对ESP的具体实施情况没有深入探寻。而且在研究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较强,但学习能力却一般,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受到哪些因素影响,都有赖于今后的研究。

■  编辑∕岳  凤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与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