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农村经济发展仍存在束缚和制约。本文就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初步分析,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探究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生产 资金融通 政府政策 资金监管
一、前言
农业生产的进一步现代化、规模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使得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的矛盾以及资金融通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再加上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遭遇“瓶颈”。如何规避和弥补农业生产的风险与缺陷,如何打破农村地区资金流动的枷锁,如何释放农村经济的巨大潜力,推动经济均衡发展。这是摆在政府以及广大农村经济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受制约的因素分析
(一)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业生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但这依然难以改变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季节性、周期性和不稳定性特点,再加上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和自发性,一定意义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重复简单的低效率生产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二年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我们不可否认,在很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偏远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羁绊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直接导致了农业重复的简单的低效率生产模式的形成,一经形成即相对固定下来,并且极易陷于恶性循环。
(三)经济效益与负担风险不相协调
在广大农村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和方式难以在短时期内彻底改变,以家庭为主体的个体农业生产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面临双重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农产品市场呈现发散型蛛网模式,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关乎当期利润和再生产。在很多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且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低,这加剧了收益的不稳定性。个体生产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难以实现并为继。
(四)资金融通存在障碍,主体定位不当致供需矛盾难以协调
农业利润率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生产周期较长,规模相对固定,成本投入存在沉淀性。正规金融机构呈现出“主动性边缘化”趋势,特别是在商业银行改革之后,诸多商业银行纷纷撤离各自在农村的商业网点。农村地区基本金融服务发展滞后,营业网点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善,覆盖面小。金融机构脱农倾向和农村资金外流状况日益凸显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这源于现阶段农业生产的低盈利模式和不稳定性特点,根源在于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资金融通存在诸多障碍。在如今,城市和农村地区经济金融往来关系不断加深,一定程度上城市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机构及其发展产生了抑制效果。农村金融机构及服务的欠缺,信贷程序的复杂等原因,恰恰推动了民间借贷(关系型借贷)的发展。
(五)农业生产激励政策与改革尚存在欠缺
宏观农业政策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指导性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宏观农业政策的逐级细化与传达难免存在偏差,不仅是因为行政体制和部分干部“不作为”的原因,更为主要的是因为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区局限和水平差异,这使得政策制定者难以系统具体的制定对各地区皆行之有效的相关政策。再加上政策制定需要大量的调研考察、可行性分析与学术论证,相对较大的代价使得具体政策制定受到较大限制。
(六)资金监管不当,经济暗藏风险
农村地区的资金借贷监管尚存在真空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较大阻碍。再加上农村地区经济本身的特殊性和生产的周期性循环,使得风险的暴露和显现普遍存在滞后现象。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甚至相当大的一批职员直接来自于农村基层群众。部分农村地区,基层信贷员存在存贷款垄断现象,甚至“子承父业”。这极大地限制了基层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与资金融通的发展创新。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由于农村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金融机构较少且缺乏竞争,贷款审核合规管理较弱,重复贷款现象严重且潜在不良贷款数额及金融机构呆账损失严重。
三、解决现实问题、释放经济潜力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要素流动体制与市场,让经济“动起来”
由各级政府和地方基层自治组织协同出资建立农业机械租借管理中心,农户可选择将已有机械器具折价出售或者寄存于管理中心并用作出租或回收再利用,一方面能够转移个体农户家庭过剩资源,同时有利于集中管理和维修保养。对于大型机械,可由管理中心出资购买并出租使用。不仅能够提高机械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又能减轻个体农户的成本负担。加快农村地区土地确权,构建土地流通转让交易市场,调节农业生产用土地区域和个体间供需矛盾的问题。鼓励承包经营与规模生产,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二)建立稳定有效的多元化农产品销售渠道,让经济“火起来”
农产品的销售以及价格波动呈现“大小年”的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单一的销售渠道、繁琐的中间环节。在很多农村地区,缺乏集中统一管理的农产品销售集散市场。大多类似市场多由农村“欺行霸市”的小撮势力主导,利润抽成严重,管理混乱。此外,可以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一方面增加收入,另外也可以引导资金和劳动力回流。借助互联网,结合电商销售模式,把更多农产品推向网络,推向城市。发挥农业科技园区、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
(三)加大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力度,推进金融创新与发展,让经济“飞起来”
加快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引导鼓励资金“向农”流动。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利率费用补贴等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服务重心下沉与业务创新,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明确产权、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对农村金融环境的适应能力。试点并推广农村产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积极引导扶持关系型信贷的正确发展,发挥互助金融的积极作用,促进内部闲置资金的合理有序流动。加快构建社会征信体系,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加大贷款合规审查力度,完善风险补偿核准规划政策。逐步建立以信贷支持为中心,以信托保险等为延伸,借助PPP等新型模式,以财政补贴为保障,以农村资源为依托的新型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齐巍巍.以“五化”引领农村金融创新[J].中国农村金融,2015,(第2期).
[2]王硕.中国农村金融融资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第2期).
[3]杨光辉.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制度分析[J].科技展望,2015,(第2期).
作者简介:孙国成(1995-),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吉林财经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