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756000)
西海固民间社火脸谱的文化探究
李文斌 (宁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756000)
西海固民间社火历经千年依然保留着古朴无华、浓烈稚拙的面貌,具有一定的原生态特征,其饱含先民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对原始图腾生命繁衍的崇拜,脸谱在造型设色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有固定的程式,自成体系,因其神奇粗犷,绚烂雄奇而成为我区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及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海固;社火脸谱;文化渊源
西海固社火是宁夏南部山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名目繁多,是一种集图腾崇拜、民间祭祀、集体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态,充分表达了西海固人对自然神灵及生命崇拜的朴素观念和宗教信仰意识。西海固社火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的“傩戏”及后来的“百戏”,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具有悠久的历史。而社火脸谱是社火活动的衍生物,通过脸谱刻画设定人物角色并赋予其以驱疫逐鬼、惩恶扬善的宗教色彩及教化功能。其在造型设色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有固定的程式,自成体系,并因其神奇粗犷,绚烂雄奇而成为我区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及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海固地处六盘山地区,又称关陇地区,指六盘山主峰周边二百公里范围内陕甘宁三省区交接地带。自古有“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之谓,因其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历经朝代更迭,但作为古时一个大的行政区域,历代均有雄关固锁,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积淀,历史上曾发挥着文化中枢的重要作用,其所属的关陇文化圈,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3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繁衍的痕迹。六盘山一带已发现新时期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场文化”遗址近百余处。据民间传说及经典史籍记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炎帝、黄帝都曾长期生活在这儿,开创了华夏民族古老的文明。同时也是周、秦先祖的发祥之地,他们长期在此生产经营并发展走向中原。西海固的地区方言是关中官话中的一个分支,秦腔作为该地区稀有的民间曲艺传承至今。作为边陲要地的六盘山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解决了无数次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同时,创造了与其历史共始终,具有鲜明特点和特色的传统文化。
西海固社火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通过扎根于此的劳动阶层作为继承传播的载体,较为原始的保留了该地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其包含了中国的儒释道及多神论的意识形态,提倡忠孝礼节,这一古老的民间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其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也出现了多样性和独特性。另外,地处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西海固社火,因其封闭的自然、人文环境,比较稳定的保存着传统社火脸谱艺术原始、古朴的特征,历代艺人们在汲取、融汇周边地区社火脸谱艺术风格的同时,结合本土文化及审美习俗,创造出西海固社火脸谱质朴、粗犷、热烈而雄强的文化个性和原生态特征。
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出于对土与火的崇拜,社火在我国发源很早而且范围也很大。随着长期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融合,社火活跃于我国各个地区,是个庞大的系统。但在各地的社火表演中,西海固所处的六盘山地区,可以说是最集中,最古老、最传统、最富于代表性和艺术性的了。
(一)起源早,具有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六盘山地区曾是伏羲、炎帝、黄帝活动过的地方,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因此,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出土的彩陶图案上的集体舞蹈,到人文始祖时代的原始祭祀,从周秦时期的傩祭、傩舞到汉唐以后的百戏、乐舞演出,这些敬神娱人的传统,直接成为该地区社火的源头,甚至现在的社火活动中任然可以发现他们鲜明的痕迹。固原长城村耍社火表演中最精彩的的“跳天官”和“迎财神”,隆德社火中的“送五穷”,形式内容上都与周代举行的傩舞驱疫活动一样,其实就是古老的“傩祭”遗存。关于脸谱的起源,学界普遍认为周秦时代举行傩仪时,掌管祭祀的方相氏所戴黄金四目面具就是后世社火脸谱的雏形。在西海固民间据村里的老社火说,周朝时武王率兵伐纣遇阻,姜子牙命士兵戴上了神兵天将的面具上阵叫骂,个个威武凶煞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中计不知真假,以为天意,拔寨而逃。此事传入民间之后便产生了画脸谱逐鬼神的民间习俗,并逐渐融入到了社火活动之中,可见该地区社火脸谱产生的历史之久。
(二)内容丰富,文化传承功能显著
社火最本根的功能除了驱邪祭祖外,对参与社火活动的西海固人来说,耍社火还是对美好生活期许及短暂放松的节日。每年闹社火期间,几乎全村出动,往往是充街塞巷观者如堵。西海固社火的表演形式包括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马社火、害婆娘、拉犟驴、秧歌等等,基本涵盖了传统社火的各种形式,西海固社火脸谱体系完整,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功能亦不可轻视,其内容包含了中国上千年文化的精髓,上至上古传说、下至民间演绎,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及民族英雄,都是通过社火脸谱这一民俗艺术活化石展现出来,可以说,千百年来,在信息技术远不如今的年月里,社火及社火脸谱这一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充当着文化信息传播及载体的角色。社火脸谱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不少堪称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三)生活色彩浓厚,有强烈的地域精神
西海固社火源于该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俗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因而朴实生动,亲切自然。并且他们大都是代代相传,保持了传统民间文化本色原始的特点,西海固社火脸谱总体呈现出热烈、粗犷、夸张、奔放的性格,这与该地区自然环境及民族精神有关。西海固地区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人们不卑不亢坚、韧耐磨的精神品质,同时造就了西海固民间社火脸谱夸张、热烈、雄强之美。另外,西海固地区历来物资匮乏,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低廉的替代品替代价格昂贵的矿物质颜料,然而,材料的简陋并没有导致脸谱在绘制中粗制滥造。艺人在无奈地克服种种现实困难时,其与生俱来的虔诚心理使得西海固社火脸谱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种质朴、原生态的粗犷的美感。这与远古的图腾崇拜及古老祭祀这一社火最本质的社会功能不无联系,西海固人即使在这人神同乐,普天同庆的日子仍不忘祈求平安、消灾避难的心里,在对待社火脸谱的态度上便体现对神灵的敬仰、敬畏之心及对美好生活的期许、盼望之情。
随着西海固昔日显耀地位的消失没落,自然灾害频发,该地区早已偏僻荒凉贫瘠落后,西海固民间社火历经了千年,依然保留着古朴无华、浓烈稚拙的面貌,具有一定程度的原生态特征。作为西海固地区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社火原本包含的先民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对原始图腾生命繁衍的崇拜,以及其他社事观念民族信仰的本真依然扎根在西海固人的精神家园,伴随着西海固人艰苦朴素的生活态度延续至今。社火脸谱在造型设色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自成体系,脸谱人物形象众多,讲究各异,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社火脸谱因其神奇粗犷,绚烂雄奇而成为我区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邹容.六盘山区传统文化探究[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9.
[2]白志勇.关陇民间社火的民间信仰[M].文艺争鸣.2011.6.
[3]杨继国.六盘山社火[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12.
宁夏师范学院创新团队培育子项目(项目编号:py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