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文学研究的典范
——评钟正平《知秋集》

2021-12-31 20:40赵耀锋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西海固著者教授

赵耀锋

(宁夏师范学院 文学院,宁夏 固原 756000)

钟正平教授的《知秋集》是其在《文学的触须》及《文字的味道》之后的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区域文学批评成果,该著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区域文学阐释的新视域和区域文学史构建的范本,体现了区域文学评论与文学史构建的融合与统一。该著作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西海固作家的创作,但是也包含了部分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的研究,甚至还包括了少数外国文学的内容。该著作较为清晰地呈现了西海固文学的流变史,保存了大量西海固文学史料,也对西海固文学未来的发展有理论上的前瞻。该著作在当代区域文学史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学者们对传统学术的学科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体系随之建立,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大量出现。但是,相比较而言,中国区域文学研究的兴起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中国区域文学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钟正平教授对西海固文学的研究在1998年前后就开始了,他的《“西海固文学”断想》一文写于1998年4月,这比国内学者对陕西作家群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还要更早一些,可见,钟正平教授是国内较早从事区域文学研究的学者。随着西海固文学创作与评论的兴起,随后产生了较为丰厚的西海固区域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成果,并且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与钟正平教授的努力与提倡是分不开的。《知秋集》主要收录钟正平教授研究西海固文学的系列论文,这部著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研究方法的融通

文本细读法与西海固文学的阐释。文本细读是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本细读是经典作家研究和文学流派研究的前提和基础。钟正平教授《知秋集》运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文本细读法,《知秋集》一书对西海固文学的评论是建立在对西海固作家作品深入地文本分析基础之上的。《苦难生存中的灵魂救赎》一文在评价郭文斌的小说《开花的牙》时认为该文“对于生命的独特感悟决定了小说形式上的轻巧与纯净,作家清醒地处理了小说形式上的阅读障碍。”[1]可见,著者对于作品艺术性的审美评价完全是从文本分析得出的。又如分析辛小慧的《上学》这部短篇小说时,著者认为该文叙事手法平实而细致,注意对富有深意的日常生活细节的叙写,而且情感的表达真挚感人。[2]《男人·女人!·钱及其他:兼谈西海固文坛的女性写作》一文中著者认为该文在语言描写方面形象逼真而富有诗意[3]。《苦土上的岁月、人生和艺术》一文在评价石舒清的小说《苦土》时认为石舒清的小说对生命价值的体认和文学表达极其深刻,已经达到了一种思想的高度。[4]《情爱精灵与生命烛照——郭文斌散文集〈空信封〉阅读札记》一文在评价郭文斌的散文集《空信封》时认为郭文斌的散文在艺术方面具有“直逼心灵”的效果[5]。这些见解都是从文本的审美性阅读中得出的,《知秋集》一书中精彩的文本分析随处可见,著者在扎实的文本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自己对西海固文学的批评。

文化学视角与西海固文学的阐释。文学文化学的方法能够对文本思想性进行深度阐释,因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学研究方法。钟正平教授《知秋集》广泛运用文学文化学的方法展开对西海固文学的研究,如在分析西海固文学审美性形成的背景时钟正平教授从西海固的自然环境、历史地位、交通位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6]。《“西海固文学”及其释义》一文从文化学的视角对西海固文学审美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著者特别重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西海固文学的内涵进行阐释,《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会点上——读李东东的〈固原词〉》《古老乡村的现代书写——评马金莲长篇小说〈马兰花开〉》《后伯诚时代的学子情怀——袁伯诚先生纪念文集〈高山仰止〉序》等,上述这些文章大多能够从文化学的视角对西海固文学进行审美阐释。《知秋集》能够将西海固文学置于西海固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层阐释,因而其对西海固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认识往往比较深刻而独到。如《生存苦难与精神狂欢》一文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借鉴,文章深入分析了以描写和展示西海固人生存苦难为主旨叙事的西海固小说的三个层面:抗衡苦难——苦难生存中的精神文化支撑力;消解苦难——精神狂欢的文化意义;升华苦难——超越苦难的精神之旅。他深刻地指出,自然衍生的、长期被苦难本身所遮蔽了的、普遍滋生于西海固大地和民间生存中的精神狂欢因素,是西海固人生存繁衍和抗衡苦难的精神文化支撑力,这是西海固人的生存秘密,是西海固小说共同的文化主题。这些理论从文化学的角度精辟地揭示了西海固文学的主题内涵及其形成背景。

打通中西的理论批评视野。钟正平教授《知秋集》对西海固作家作品的研究具有中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相结合的特点,体现出了著者深厚的理论造诣。中国文学传统的研究理路是以知人论世法对具体作家展开批评,钟正平教授《知秋集》也是以知人论世法展开对西海固作家作品的研究,但是,传统文学研究中的知人论世法往往不能深入作品艺术性层面,不能深入揭示作品的审美性,钟正平教授《知秋集》能够大量运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展开对西海固作家作品的艺术审美研究。著者从20世纪中国文学浓郁的怀旧色彩出发对西海固文学的情感性进行了分析[7],著者引用19世纪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的论述对西海固文学的语言艺术进行了分析[8]。《颠倒众生的艺术魅力从何而来?——〈廊桥遗梦〉及其续集的叙事圈套破解》运用现代叙事学的理论进行文本分析,《依然是黄土大地的声音——评西海固文学作品选集〈生命的重音〉》一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了西海固作家对“雪”意象的钟情背后隐含的“大旱情结”[9]。《评〈西北狼〉兼论宁夏“潜在的民间长篇小说创作现象”》认为《西北狼》这篇小说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征[10]。大量运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展开对西海固作家作品的研究,提升了西海固文学研究的理论境界,这种研究理路对区域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理性与诗性精神的结合。《知秋集》一书处处体现着钟正平教授对西海固文学精神的理性思辨,如对“西海固文学”概念的阐释就充分体现了严肃的理性思辨色彩,在具体作家作品阐释中,著者往往能够从文学的现实内容、思想情感、审美特性、产生环境等方面对“西海固文学”的内涵进行理性思辨。《知秋集》字里行间体现着著者对于西海固文学的无比热爱,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使著者对西海固文学的评论往往具有抒情诗的特性,我们把这种特性称为文学研究的诗性精神。《精神生命的礼赞与尊严意识的揄扬——评石舒清的小说〈逝水〉与〈背景〉》一文在评价石舒清的小说时对西海固文学“期盼重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的主题进行了分析[11]。钟正平教授本身是一位文学创作者,同时又是一位文学批评家,所以他既以批评家的理性意识介入西海固文学,同时又以创作者的激情进行西海固文学批评,著者在扉页自我介绍的文字中声明“作文坚持‘不动情,不提笔’”,所以《知秋集》的评论语言是具有情感的诗性语言。著者的激情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受批评理性节制的,《知秋集》体现了文学理性与诗性精神的结合。

二、西海固文学的全方位研究

首先,《知秋集》对西海固文学发展史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著者对西海固文学形成的时间进行了详细考辨,《“西海固文学”及其释义》等文章成为考证“西海固文学”和“西海固作家群”形成时间的重要史料。著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海固作家群发展的历史也进行了深入考证,《“西海固文学”发展述略》一文对西海固文学发展史上从20世纪80年代的“黄土高原派”作家到90年代“新生代”作家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12]。该著的第一辑对西海固文学进行了宏观研究,包括了西海固文学发展史、西海固文学艺术论、西海固文学影响论等内容,上述专题研究初步构建了西海固文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该著的第二辑为西海固作家专论,分专题对西海固著名的作家石舒清、郭文斌、季栋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每一位作家的研究中,又详细地对其题材内容、思想性、审美性、叙事手法、语言表达、风格特征等进行论述,上述作家专题研究为西海固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知秋集》一书对西海固文学发展史进行了详细地考证,书中的很多篇章将成为西海固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史料。

其次,《知秋集》对西海固文学的各个领域都作了一定程度的理论探讨。作家论是《知秋集》研究最充分的地方,除了具体作家的研究外,作家论的专题文章有《西海固“文星”“诗星”六家点击》《琐细与智性的写作》等,《琐细与智性的写作》一文是作家季栋梁小说创作的专论,该文从回望与怀旧的主题、寄寓与讽喻的写作手法、智性与诗意的审美表现、流畅圆熟的叙事艺术等方面对季栋梁小说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论析。《“西海固文学”发展述略》一文还对西海固作家按照时代先后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考证。作家研究、题材与语言研究、女性作家研究、文学文献学研究等专题研究是构成完整的文学史必不可少的部分,钟正平教授从上述角度对西海固文学的研究初步构建了西海固文学史的研究框架。

再次,《知秋集》对文学传媒也是很重视的。著者对文学期刊及西海固文学丛书非常重视,《世纪回眸“西海固”》一文中,著者对该丛书在西海固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13]。著者还对《六盘山》杂志对西海固文学的传播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对“金骆驼丛书”在西海固文学发展史上的贡献也进行了充分肯定。文学传媒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海固文学期刊和西海固文学丛书是形成西海固文学文献学的基础,著者对西海固文学期刊和西海固文学丛书的重视表明其对西海固文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和全面。

三、西海固文学理论构建的先锋意识

《知秋集》在西海固文学评论中体现出了较为鲜明的构建精神、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西海固文学评论中的先锋意识。

首先,《知秋集》把西海固文学定位为一种“乡土文学”。钟正平教授把西海固文学定位为一种“乡土文学”,而且还从艺术性的层面对西海固文学的乡土性作出了理论诠释,这是其对西海固文学艺术特质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深厚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对西海固文学的构建精神。同时,著者对西海固作家乡土文学的创作进行了反思,认为西海固作家重视乡土题材的书写,但是缺少城市生活的表达,提出了西海固作家对当代生活书写的失语现象。[14]《知秋集》也对西海固作家的艺术渊源进行了分析,认为西海固作家在艺术上受贾平凹、路遥等作家影响[15]。这些思想对西海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知秋集》对西海固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的研究有理论的前瞻。《“西海固文学”断想》一文在全面总结西海固文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西海固文学理论发展滞后的问题,指出了运用各种文学理论对西海固文学进行宏观性理论概括的文章太少的问题。[16]这些思想,放在当时西海固文学的起步阶段是非常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的。

其次,《知秋集》对西海固文学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了理性反思。钟正平教授认为西海固文学没有形成流派,认为“流派是地域文学形成的重要标志”[17]。著者认为西海固作家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因而对农村日常生活特别熟悉,但是却对现代城市生活及其工业文明的认识不深,因而导致在文学创作中重视乡土书写而现代都市生活的书写较为滞后,提出了西海固文学中城市文学缺失的问题。[18]这些思想体现了钟正平教授对西海固文学发展的问题意识。

再次,《知秋集》对西海固文学创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客观而公允的批评,这些批评是西海固文学健康发展的理论指南。著者对西海固文学批评的滞后性认识也非常清楚,认为西海固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批评上的滞后很不协调,而且在西海固文学研究中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述方面,西海固文学批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批评中缺少对西海固文学的宏观理论概括。[19]这些思想体现了钟正平教授对西海固文学的批判精神。

最后,作家学者化是20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钟正平教授《知秋集》也注意到了“作家学者化”的问题并且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论述[20]。《西海固文学”断想》一文重申了王蒙先生提出的作家学者化主张,认为西海固作家不但要通过自己的创作反映西海固民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创作提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通过西海固文学来干预西海固民众的日常生活,使得西海固文学成为西海固民众的精神家园![2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胡適、鲁迅、林语堂、周作人、钱锺书这样著名的作家与学人,他们在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取得,与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息息相关,而上述学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共同文化素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是以学者的身份进行文学创作的,又是以作家的身份进行文学批评的。另一方面,在文学理论造诣方面,他们又都具有学贯中西的特点。钟正平教授同样也具有上述学人的文化素养,他是学者,以学者的身份进行文学创作,同时,他又是作家,他本身就是西海固作家群体中的一员,在小说、散文、评论等方面均有涉猎,他有评论集《文学的触须》和诗文集《文字的味道》先后行世,《知秋集》是他批评成熟期的著述,正如他在扉页上所说:“人生如四季,我独喜晚秋”,这当是他治学心境的真实写照。钟正平教授以作家的身份进行学院派的文学批评,在西海固文学评论的理论构建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总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区域文学的研究相较于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区域文学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全国文坛所涌现出来的一流作家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而言,钟正平教授《知秋集》既是对西海固文学进行系统理论批评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区域文学研究领域很有价值的一部著作。

猜你喜欢
西海固著者教授
一部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史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参考文献著录时“等”的西文应使用“et al.”
参考文献中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只著录其姓吗?
关于西海固 我们一直了解得太少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标注方法
行走在西海固的太阳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