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省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切入女性视角,发展湖湘音乐文化产业,利于我省文化全面而协调地发展,同时有利于实现湖湘女性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个性性别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本文依据当前女性在湖湘音乐文化发展上的现状,定位女性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在国际国内市场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挥女性创造性思维,结合本土个性意识、女性名人效应等策略建设湖湘音乐文化,推进湖湘女性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妇女发展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关键词】女性;湖南文化产业;音乐文化;发展策略
在世界文化产业竞争加剧的新时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原则促成了女性文化的发展。女性不再处于卑微的位置,而是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发挥作用和价值,特别是在湖湘音乐文化上,女性扮演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女性在湖湘音乐文化上的发展策略是利用女性的优势培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新型湖湘音乐文化,建构湖南人文精神,创新湖南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
一、女性在湖湘音乐文化发展上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湖湘文化异军突起,湖湘音乐文化也随着发展起来。随着女性的发展,其在湖湘音乐的发展上也占据了不可代替的位置。
湖湘音乐包括民族歌舞器乐,涵盖了湘剧、祁剧、湘坤、花鼓戏、韩剧等13个剧种的地方戏剧。在这些方面,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引领和创新作用。湖湘音乐文化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女性在湖湘音乐文化文化发展上的贡献也日益体现:明代成化年间,湘剧起源发展,以《琵琶记》和《拜月记》为代表作,其中女主角的扮演者将故事中的人物动情演绎,推动着湘剧和湖湘音乐文化的发展;1961年李谷一将《刘海砍樵》中的胡秀英一角带出省门,让花鼓戏闻名于大江南北;2014年大型歌舞剧《梦幻桃源》中的桃花姑娘和武陵渔郎的旷世情缘,不仅仅是女性对爱情的倾情演绎,更是一场土家文化的文艺暴动。
在各类民族民间舞蹈音乐中,有众多女性同台合作的《十二月采茶》《耍交情》《伴嫁舞》等呈现农民在“四月八”的农业季节中劳动的繁忙情景、爱情的忠贞不渝、妇女出嫁前的悲慨心情等,展现湖湘音乐的魅力。
毋庸置疑,女性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在湖湘音乐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女性“代言人”的作用,笔者做了以下的策略分析。
二、女性在湖湘音乐文化上的发展策略
(一)发挥女性创造性思维,建设湖湘音乐文化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思维能力,它的特点是创新。创造性思维主要由创造性想象力、直觉力、灵感力、求异思维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创造性综合能力构成。
对于杰出女性特别是女科学家的创造过程的分析,并未发现女性与男性太多的异同。正是因为男女杰出人才共同具备了创造思维能力,所以才能在某个专门领域对社会作出杰出的贡献。女性与男性一样,都具有产生创造性灵感的能力,这是被无数事实和女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证明的事实。
换而言之,虽说女性在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但绝不影响她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从最初的纺织术,到女书,再到如今的各行各业,都有女性独有的创造性。凭借女性的细腻心思,各种突发奇想的诞生,也就促成了女性在各行各业的发展。湖湘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也要利用女性的创造性思维,打造新型的路径,发展湖湘音乐文化。
著名演唱家李谷一就开创了先例,首个利用气声唱法演绎《乡恋》,是中国大陆第一首通俗歌曲。吴碧霞将花鼓戏《洗菜心》唱得委婉婉转,也能把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唱得大气磅礴,这都是音乐的创新。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足见女性在音乐上的创造性。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女性的创造性思维,也是湖湘音乐发展过程中不能不利用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性的建设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湖湘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湖湘音乐与女性的创新性思维相辅相成,音乐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激发和强调女性的创造冲动,女性给音乐文化一个载体,促成音乐的发展。
(二)结合本土意识,利用校园女性文化建设,打造“湖湘音乐品牌”
湖湘音乐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我们可以试着将它当成“湖湘音乐品牌”。任何“品牌”的建立都有一个过程,品牌的建立不仅要求创始人员要有品牌意识,还与市场的考验、管理者的经营视角有关。而打造“湖湘音乐品牌”是将湖湘音乐文化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如此,“湖湘音乐品牌”就必须是新颖个性,独树一帜。
打造“湖湘音乐品牌”需着眼于本省的省情,坚持本土化效果。分析湖湘音乐文化与他省他国音乐文化和审美的差异,在本质上有明确的定位。校园女性是最好的载体。
目前,湖南各大高校部分是以女性为主体建设的音乐文化社团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进行的主要平台。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他们有以女性为主体而设立的校园苗鼓队,具体有鲜明、具体、科学的思想宗旨为引导,形式不显单一、内容不显老套。又加上学校规范和加强校园音乐文化社团的制度建设,充分肯定女性组织的音乐社团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促使音乐艺术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优化高校校园音乐环境、加快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和湖湘音乐文化的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在女性组织的音乐文化社团制度建设上,要突出女性独有的魅力和个性,在明确社团基本宗旨的同时,激发和引导学生们独立创新的意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省情,学习和倡导本土、本民族文化,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有意识地去传播和创新湖湘音乐文化。另外要加强对社团的扶持力度,在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相应的场地、设施与资金等支持,为音乐艺术社团持久、稳定的发展提供基本、可靠而有力的保障。
在湖南高校音乐艺术团体会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地去为湖湘音乐文化做宣传。吉首大学于1998年成立女生民歌合唱团,以演唱湘西地区民歌为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个性突出。演唱主要作品有湘西土家族《土家族民歌联唱》《苗家歌唱共产党》《桑木扁担软溜溜》《马桑树儿搭台灯》等。当然还有湖南女子学院打造的苗鼓队,也是如此。像这种类型的合唱团和苗鼓队,不仅在本校校园弘扬了当地民俗、民情的文化精髓,而且还走出国门,在世界的舞台进行展示和传播,意义深远,是打造“湖湘音乐品牌”的不错方式。
校园女性把湖湘音乐文化融入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校园女性能够对本土、本民族的音乐进行实地采风,真实、具体的感受和接触各种不同的民间、民俗的音乐形式。校园女性借助校园的大舞台,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了解,在校园的大舞台进行民族音乐的展示,推动湖湘音乐文化的传播。校园女性能够推广一些本土易学、易会的民族乐器,增加人们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校园女性通过义务演出的形式及形式多样的本土音乐展演活动,服务于大众的同时让大众明白,民族音乐是大众的音乐,不是遥不可及的。利用校园女性,通过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能够让湖湘文化的精神实体得到更好的展示。
总体而言,湖湘音乐文化的思想精髓必将对湖南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校园女性的传播和创新功能,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扎根本土、本民族文化的土壤,结合本省省情,借助校园女性力量是走出一条真正适合、具有本省特色的湖湘音乐文化建设的道路的有效途径。
(三)利用女性名人效应,扩大影响,提升湖湘音乐文化的价值
影响音乐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可能是本身内容定位、价值效应或者主观意识。在中国,公众人物亦或是名人,对国民和整个社会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女性名人代表的是一种号召力和影响力,在湖湘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借助女性名人效应,对于扩大湖湘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提升湖湘女性音乐文化的价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人文底蕴。女性名人特别是音乐家能够带动本土特有的人文底蕴,将湖湘音乐文化的内涵带向全国,带向全世界。女性音乐名人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谓的女性名人效应,不是趋之如骛,而是利用音乐名人带出的积极部分,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地投身湖湘音乐文化发展大潮中。女性名人的精神内涵、审美情趣、良好人格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众多耳熟能详的从湖南走出去的音乐名人有李谷一、宋祖英、张也、吴碧霞、陈思思等,她们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宋祖英的一曲《辣妹子》,唱出了湘女的泼辣,洒脱,音乐中渗透着湖湘的人文精神。张也、李谷一等歌手们的民歌,都具有湖湘音乐文化的特点—利落中不失动情。当年李谷一在花鼓戏《补祸》中饰演刘兰英一角,让她小有名气,到最后成为进军北京的第一个湘妹子,这一举动带动了更多的人进军民族歌坛,将湖湘音乐文化推向全国。这都是女性名人带来的积极效应。
带有湖湘文化色彩的湖南音乐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在目前湖南音乐文化建设中,关于湖湘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还稍显不足,因此需要深化女性音乐名人的积极效应,让更多的人能正确地对待、深入探寻与分析湖湘文化对湖湘音乐文化的影响,树立新的湖湘音乐文化理念,以此更好地构建和推广湖湘音乐文化。
(四)利用不同地区的音乐特点,结合女性优势,推动并丰富而多元的湖湘音乐文化文化的发展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区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文化,如:衡阳祁东的渔鼓、祁阳小调、吉首湘西打溜子、湘西苗歌、岳阳洞庭大歌、长沙望城皮影戏等等丰富多样的民间、民俗音乐文化形态,构成了湖湘音乐文化的各个分支。每个分支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每个地区的音乐文化都各有差异,人们对于其音乐文化也有不同的定义。但是不管是何种音乐文化,最终一定都要达到一个目的,便是推广和深化价值,让大众熟知其音乐文化的深意,丰富湖湘音乐文化,促进其多元性。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载体去接受、传播、创新它,女性便具有这种特点。自古以来,女性的博大胸怀,那极特殊的包容性的特点就顺理成章地成就了她们的这一任务。
今天,湖南致力打造和推行文化强省,这些区域性的音乐文化差异就必须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去传播和发展。女性结合自身的包容性和创造能力,将民间、民俗音乐文化、极具特色的区域性的音乐文化,适时运用到整体的湖南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通过艺术展演、实践、实地采风等各种音乐文化活动形式,促进人们对湖南本土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同时对于传承与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也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自然而然地推动了湖湘音乐文化的建设。
湖湘音乐文化发展是一个独有而特殊的产业,女性是音乐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和推动者。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利用成熟可行的文化发展模式,适时进行自我淘汰,自我更新,推动女性在湖湘音乐文化产业培育核心竟争力,发展湖湘音乐文化,丰富湖湘文化,成就湖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甬琴,中国女性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1.
[2]罗婷,李会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性别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14.
[3]金乐,邓和秋.湖湘文化创新与湖湘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湖南社会科学,2010.
[4]张益琴.女性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定位与价值——以甘肃文县白马藏族为例[J].艺术探索,2010.
[5]解晓静.试析新时期大众音乐中女性意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J].中国音乐学,2007(01).
[6]汤亚汀.社会性别与音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7]唐海燕.湖湘地域音乐文化研究——益阳地方音乐[M]长沙:湖市人民出版社,2011.
[8]王文君,以湖湘文化为依托的湖南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研究[J].音乐创作,2012.
作者简介:周美玉(1981—),女,汉族,湖南攸县人,湖南女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