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朋友邻居之间抽空走动一下,自然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情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愿意将李克强总理从6月28日开始对欧洲的访问也看作是到欧洲“串门”。有报道说李克强任总理以来已6次出访欧洲,他的足迹已遍及欧洲10国,而今年又赶上中国和欧盟建交40周年,总理又一次来欧洲“串门”自然更会引起各方关注。既然是“串门”,宾主之间总要谈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才合乎情理,总理这次到欧洲“串门”自然也不会例外,像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欧盟执行有关WTO规定的相关义务、管控贸易摩擦等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恐怕会在不同程度上被涉及。
对接一带一路
众所周知,经贸合作是中欧双方关系发展的“重头戏”。按经济体口径计算,迄今为止,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额为3.78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4.3%。与此同时,欧盟方面的统计表明,作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国与欧盟贸易占欧盟贸易总额的14%,比同期欧美所占比重仅低1个百分点。从2014年开始,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已经超过了欧洲在中国的投资额,说明中欧之间的投资已呈现出明显的互动特征。应当看到,只要有经贸合作这个坚实的基础存在,中欧关系的发展空间也就有了较为可靠的保障,总理到欧洲“串门”时在这些方面自然会有更多的话题与主人交流。
就如同现在人们在“串门”时主要聊旅游、留学、时尚和汽车等“高大上”话题而不像过去主要聊柴米油盐话题一样,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欧之间共同关注的话题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总理这次到欧洲“串门”的同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也于6月29日在北京举行。在迄今为止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57个国家中,包括了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西班牙、英国、卢森堡和瑞典等18个欧洲国家。事实上,这些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不仅意味着中国的面子越来越大,而且这些国家也可以在分享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这块大蛋糕时取得“近水楼台”的站位。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5个方面重点内容,而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端的欧洲来说,18个国家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对资金融通这一“通”做出了积极回应,相信通过总理的这次到欧洲“串门”,中国在“一带一路”中倡导的其他4个“通”也会在欧洲得到积极回应。也要看到,对于欧盟来说,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回应也是现阶段其自身尽力走出欧债危机阴影,实现经济复苏的“应景”之举。例如,目前欧洲十分期盼欧盟的“容克计划”能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对接。所谓的“容克计划”,指的是现任欧洲委员会主席容克于2014年11月提出一项投资计划,旨在吸引养老金基金、保险公司和其他主要投资者资助欧洲跨境基础设施等相关项目,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恰恰包括了众多符合“容克计划”要求的项目。
促进中欧经贸关系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中国的领导人到欧洲“串门”自然也不会空着手。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许多国家也希望能够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沾光”,如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等城市都希望能够成为人民币在欧洲的离岸中心。当然,这些欧洲国家更多还是希望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绿色有机农业、医药健康产业、旅游业和教育等优势领域从中国获得更多商业机会。其实,想要“沾光”并不难,只要这些欧洲国家能够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对中国也要表现出同样的“高姿态”。
除了谈一些令人愉快的话题外,朋友熟悉到一定份儿上,在充分考虑到对方感觉情况下适当问寒问暖也是“串门”的内容。针对欧盟眼下在希腊退出欧元区、英国退出欧盟等遇到的烦心事,总理访欧的时候自然也要关切一下。虽然这些问题是欧洲国家内部的问题,解决起来不容易,但找机会适当“伸把手”还是有可能做到的。作为“旁人”,对欧盟内部存在的问题即使不便直接介入,也可以起到舒缓作用,因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对欧洲来说至少有助于强身健体。
朋友之间的关系再好,也会在有些事情上看法不同,甚至不排除磕磕碰碰,而时常“串门”恰恰有助于及时弥合这些分歧。两年前,欧盟曾准备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此举不仅涉及中国200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机会,也影响中国上千家企业生存和40多万人就业。记得总理在2013年6月对瑞士和德国进行的另一次“串门”期间,在与欧盟领导人沟通时强调“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最终促使中欧双方在2013年6月4日达成了相互都认可的妥协方案。当然,除了光伏之外,中欧双方经贸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也是总理这一次到欧洲“串门”时与主人都会提及的问题。
一般来说,到别人家“串门”或多或少会体验到主人家的居室风格、庭院格局和美食,甚至还有小孩子的可爱,感觉不错就礼貌性地夸奖几句。相对而言,李克强总理此次去欧洲“串门”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当地的社会、经济、科技、节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经验,相信也会予以适当的赞誉,而这种赞誉也不完全都是礼貌性的客气话。在赞誉之余,相信总理也会更加积极推进中国与欧盟之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这在很大程度上倒也符合未来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据了解,在总理与来自欧盟的领导人会晤后,双方还准备单独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签署区域政策、知识产权、海关和科技创新等领域一系列合作协议,而如何在这些领域与欧盟之间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也可以说是为总理这趟去欧洲“串门”锦上添花。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总理这一次到欧洲“串门”安排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出席双方领导人会谈、签字仪式等类似于“规定动作”的国事活动外,还包括了许多配套的“自选动作”,如访问经合组织总部,出席第十届中欧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出席2015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等特色活动,这也正说明了来自遥远中国的总理为什么能够令欧洲“不亦说乎”。
中国和欧盟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永远会出现新问题,也永远需要解决老问题,双方理应更多沟通。虽然不能够指望紧靠一两次“串门”就能够解决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但至少不会让产生问题的速度快于解决问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