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华
当中国正在为淘汰钢铁、水泥、煤炭、玻璃和发电设备等过剩产能犯愁的时候,却发现许多亚洲国家,还在为自己过于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一筹莫展。与此同时,中国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却没有合适的投资去向。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都在开动印钞机,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缩水。在这种背景下,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应运而生。
许多年来,中国都在为输入型通胀而犯愁。美国一旦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的外汇储备就会缩水,通胀水平也随之上升。有了亚投行,情况将有所改观。创建亚投行,最直接的结果是人民币的胜利。随着亚投行的建立,一路上行的美元指数升势减弱,而人民币汇率却转跌为升。2015年第一季度,美元指数突破了100,直奔120。到2015年5月,美元指数跌到了80。
美元称霸
说到此处,我们需要回忆一段历史。1944年7月,美国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3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即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即关贸总协定(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确立了美元和黄金挂钩的体制,1盎司黄金约等于35美元。也就是说,每印35美元,在美国的金库里,就必须有1盎司黄金作为实物抵押。美国人的这个承诺,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布雷顿森林体系还确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根据与美元的比价,确定各国货币的汇率。这一体制,被称之为“双挂钩”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使得美元等同于黄金。借此,美国建立了美元在全世界的霸主地位。美元成为除军事和科技之外,美国维持世界霸权地位的第三大支柱。
这一依靠正式制度维系的美元霸权,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了大问题。当时美国卷入两场战争,耗费巨大,致使其无法再守住1盎司黄金约等于35美元的底线。
为了弥补国库亏空,美国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制美元,致使国内通胀加剧。美元实际购买力下降,引发了全世界对美元的信任危机,世界各国纷纷抛售美元,要求美国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样的挤兑风潮,迫使美国不得不解除美元与黄金挂钩,让金价随行就市,直接结果是黄金价格暴涨。到2015年5月,国际金价已上涨到了1盎司1200美元左右。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因此而崩溃,世界进入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
美国辩解称,美国从未违约。从国债偿还的意义上看,此言不谬,但从违背美元与黄金固定比价承诺上看,美国则在全世界制造了一次巨大的违约。
曾经有人预测,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会大幅减少,进而美元霸权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时至今日,美元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货币。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出现另一种强大到能替代美元的货币。在国际货币市场,人们仍然习惯用美元来进行结算,这一比例为60%左右。
黄金升值、美元贬值,扰乱了国际大体有序的汇率机制。各国汇率风险的提升,增加了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在缺乏替代美元的计价尺度、交易媒介和储备手段的世界里,对美元的需求反而增加了。这就是2014年以来美元指数不断走强的原因。
欧元和日元加入争锋
美元作为世界主导货币,给美国带来了巨大收益。数以万亿计的美元在美国体外循环流通并且常态化,意味着美国以极低的成本,享用着全世界创造的财富。世界的美元化,不仅让美国规避了汇率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还让美国影响甚至操纵了高度美元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更是为美国带来了一大笔“广义铸币税”。
1989年冷战结束后,人们热衷于谈论“和平红利”。其实“和平红利”的主要来源不是国防开支的节省,而是随全球化而来的美元流通领域的迅速拓展。
人们很快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美国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让世界难以忍受。首先起来抵制的是欧洲。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以欧元抗衡美元,争夺货币流通领域,分享国际“铸币税”,扩大自身货币金融影响力。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欧元的定价是与美元比值为1∶1.07。这几乎是对美元的挑衅。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实现了腾飞,经济增长速度一度超过20%。日本迅速崛起,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而日元也成为世界第三货币。不过,后来美国用《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大幅升值,使蒸蒸日上的日本,陷入了30多年经济衰退的阴影。
美欧日在21世纪初是排在世界前三位的经济体,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两大一小”局面。其中,“两大”是美元和欧元,“一小”是日元。
人民币的反击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崛起加速。15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果再讨论未来10年货币体系走势的话,“两大”仍难改变,而“一小”将会从日元变为人民币。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将是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
2015年,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位居第二的强势货币。人民币的攻势强劲,于是美国的矛头又对准了中国,不断迫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与美元的比值,从汇改前的1∶8.3,一度上升到1∶6.01,升值的幅度达到了30%。
美元的霸主地位,是强大起来的中国所必须跨越的。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国提出筹建亚洲投资银行,这个为了亚洲的繁荣和进步、向全世界慷慨解囊的举措,会成为重新划分世界金融版图的温柔一刀。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现状,谁又能抗拒亚投行的魅力?2015年3月12日,英国在7大工业国中第一个明确表示将加入亚投行。“英国冲击波”一时间震动了世界。之后形势改变,观望中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各国纷纷投向亚投行的怀抱。
这让美国人不是滋味。也许直到此时,美国才如梦初醒。2015年3月底,到访中国的美国财务部长雅各布·卢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期待与亚投行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