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
出口一只口罩只赚1分钱,这点利润似乎微不足道。如果有人可以把这种生意做到年销售额2亿元人民币,你会怎么想?从不懂英语、外贸和国际市场的小作坊老板,到率领团队走在行业前列的企业老板,杨成业一路摸爬滚打、披荆斩棘。
初涉外贸尝甜头
七八年前,杨成业对外贸一窍不通。虽然那时的外贸行业风生水起,他却浑然不知。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的工厂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了有300名工人、4条无纺布系列产品生产线的“大厂”,而且他旗下的家庭加工点有千户之多。鼎盛时期,他手下有40多名推销员,长年累月奔波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医院、矿山和小型超市等是他的终端客源,用于送货的小箱车他就有七八辆。虽然厂子里经常车进车出、人来人往,各地的订单也纷至沓来,可一份几万只防尘口罩的订单就能算得上“大单”。当时国内贸易环境并不是很好,客户拖欠货款的情况经常出现。2008年是他工厂业绩最好的年份,销售额达到了2千万元人民币。可长长的财务报表中,竟有1/3的销售额是“应收账款”。资金的慢速流转成为发展过程中最大的拖累,表面的风光掩盖不了他内心的焦虑。
正当他饱受困扰时,一位沿海外贸公司的外销员送来了“福音”。一位中东客户一次性要订3个大柜的口罩和上万条装尸袋,那个外贸公司的工厂做不过来,所以请他施以援手。这对待产等单的杨成业可谓是雪中送炭。考察完工厂的设备和生产能力后,客户最终决定把单子下到他的厂子里。由于要货急,因此外贸公司承诺先打30%的预付款,尾款在提货时全部付清。但是外贸公司把价压得很低,一只口罩只有不到1分钱的利润。杨成业心里默默地算开了账:利虽薄,但如果款项能及时收回,这笔业务还有“甜头”。杨成业决定放手一搏,几条生产线满负荷地生产,后续的工作分散给家庭加工点去做。经过50多天的紧张忙碌,3个大柜如期装货,外贸公司带来支票当场结现。后来他又陆续接了几笔外贸公司的单子,虽然利润很薄,但总能如期收到款项。杨成业认为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便把眼光转向国际市场,而风险交给外贸公司去规避。对他来说,每家外贸公司都是大客户,虽然只能从中分得一小杯羹,但却有订单大、回款快的好处。一段时间后,工厂步入产销平衡的良性发展状态。
宏大目标遭冷遇
杨成业工厂的无纺布胚料主要从河北等地采购,交货期受人牵制。这些年,作为企业的牵头人,杨成业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扩大生产上。他相继引进了几条生产线,添置了塑料吹膜机、压纹机、无纺布编织机和丝网印刷机等设备。杨成业以给家庭和工作提供便利为中心,打造了“罩”系列用品。随着供货能力增强,产品形成系列,许多外贸公司也纷纷通过电邮、电话来联系订货事宜,甚至还有中东和俄罗斯的中间商直接到厂里订货。杨成业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通过外贸公司订货的利润比国外直接订货大约低50%。当时恰逢国家进一步开放,自营出口的政策变得宽松。看着比自己规模小的同行企业都拿到了直接出口的经营权,杨成业也跃跃欲试,果断地申报了出口权。不到3个月,出口权就批了下来。此后,他一边继续与外贸公司周旋,一边开始做对外接单的准备。
杨成业的出口目标很宏大:第一年自主接单率为30%;第二年达到50%;第三年达到90%,剩下的10%为外贸公司的订单。杨成业为此设立了外贸部,由他亲自挂帅,租了将近100平方米的豪华写字间,请人做了公司网页,打出直销价的广告语,并以高薪招来5名擅长英语的应届生,还在税务和海关进行了登记注册。在他看来,做外贸的软硬件已经一应俱全,虽然自己不懂外贸,但只要把握好“见款发货”的总原则,就能保证万无一失。不过,公司开业近半年后,他认为是业务精英的那5名应届生只接到几笔小单,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要依靠外贸公司。面对这一问题,杨成业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作咨询。专家为杨成业开出了“药方”:第一,他本人是个外行,并不具备外贸业务能力;第二,他找来的应届生不懂产品,不熟悉生产流程,缺乏销售技巧,不会熟练运用网络工具,从而使网站的宣传力度不够;第三,不能只依靠网站,还要参加广交会和外国展会,拓展销售的广度和深度。至此,杨成业幡然醒悟。他着手调整,使公司的出口业务驶上快车道。
整合资源振雄风
最近一两年,杨成业重新整合公司的优质资源,完成对出口市场的布局,将这个赚1分钱的业务做成了行业内的龙头。
首先,杨成业通过参加高级经理培训班,恶补外贸基础知识。此外,他还要求自己可以用英语简单地与外商沟通,并能在网上与客户交流。自身素质过硬了,才能对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指导。
其次,杨成业充实了外贸销售团队。他花重金聘请了一名“老外贸”出任业务部经理,由其全权打理日常事务。杨成业则主要看业务报表,揣摩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审视国际市场。同时,招聘新员工时,除了基本内容,还要考网络沟通技巧、商品知识和口语应用能力。只要有机会,杨成业就让新员工去广交会和国外展会去锻炼。
再次,杨成业还力争抢占市场的制高点。2014年,杨成业公司开发的防辐射医用服,被用在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前线上,并得到联合国卫生署的好评,这也成为公司的利润来源点。下一步,杨成业还准备开发几个新产品并注册专利,逐渐用新产品替代旧产品,使公司走在市场前列。
最后,随着客户源的增多,杨成业告诉业务员要学会“挑挑拣拣”,不能“饥不择食”。对那些信誉好、付款及时的客户要重点关注,淘汰四处问价的客户。重点客户优先供应,交货时间和付款方面也可以给予优待,毕竟有了优质客户才能保证业务增长。
现在,杨成业麾下的公司用最初只赚1分钱的思维方式,抢占了国际市场1/8的份额,原来粗放的经营方式也得到了细分。杨成业的发展理念或许值得同行们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