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226100)
叩经典之门夯文化之基
蔡杰(江苏省海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226100)
课外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它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文化视窗,为他们增添了隽永的书香。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长卷中的奇葩,具有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如何引导小学生亲近经典,提高阅读品位,获得高质量的阅读生活,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是语文教师应该思索并为之努力的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同样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产生阅读的内驱力,才会主动地汲取经典读物中的养分。
(一)挖掘趣味性,开启文本人生
如果说经典对学生来讲是死胡同,那么教师就应该是死胡同的改建者,把无人问津的死胡同变为沁人心脾的林荫小道。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而不应该成为阅读的奴役。我们不能以注重课内阅读为主,而认为“经典阅读”只是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已。作为教师,应该首先去发现“经典”的趣味,让学生感知到前所未有的趣味,然后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在同学们都对武艺高强、忠厚谦虚的林冲充满了敬佩以及对林冲和洪教头比武这段非常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对他们及时进行《水浒传》的导读,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课文”这个引子,再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阅读之网。这样,雏鹰终究会成为一群自由飞翔的老鹰,他们的文本人生就在这一页开启。
(二)创设情境,让阅读趣味横生
央视的“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于丹读论语”,为何会成为最近电视文化的亮丽风景?想也不怪,因为这些文学大师正是懂得如何捕获观众的趣味,如何创设情境,才让一向被大众“束之高阁”的经典走下金碧辉煌的殿堂,成为大众包括小学生在内的文化大餐。
有人说,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而正是幼稚天真的孩童才能最好地把高尚的“禅机”体悟到,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即使是天机不可测的“禅语”,透过他们的简单思维逻辑,也可成为他们的营养餐。教师就是应该把握住学生的简单思维这一特性,为经典创设与之相符的文化情境。比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演绎一段经典故事或者以剧幕的形式来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身临其境体味经典的文化内涵。如阅读《水浒传》后,教师开发了书本剧课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让学生演一演,既能让他们重温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鲁智深的狭义与义无反顾,又能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激发阅读的兴趣。
经典的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是千百年来文化之林的瑰宝,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无疑是给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出色的平台。
读经典好比读山水画,要读出个中韵味;也好比泡功夫茶,要使得精气合一。阅读经典要做到“形神俱在”,才能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才能真正收效。
(一)阶梯式阅读,选择适当文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这“万卷”可并不是些鱼目混珠的书籍,而是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对于不懂知识层次的小学生,我们教师当然不能让其漫无目的地阅读,而要有所引导。教师应推荐一些书目让其阅读,如《昆虫记》《水浒传》《童年》等一些经典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生阅读必须选择符合他们年龄的文本,进行阶梯式阅读,即一定阶段的学生读一定阶段的文学作品,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在高深的经典面前呆若木鸡,从而失去趣味,再次沦为书本的奴役。
(二)潜心静读,叩启心灵之门
每一部经典都有自己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自然环境等,每一次阅读也都有不同的心境、方法和阅历等,所以一个读者阅读经典必须做到潜心静读。学生阅读经典的时候应该要把这场阅读设想成是在与作者思想的一场对话,反复摩擦、不断磨合。比说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学生要产生一种类似于保尔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然后与奥斯特洛夫斯基设置的那个艰苦恶劣的环境作斗争,最终在自觉的思想里生成一种客观效应,使自己开始变得坚强。这才是阅读的真正使命。
(三)把握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阅读
人们惯于追求“更上一层楼”的境界,往往在吃“小蛋糕”的时候就开始垂涎“大蛋糕”,可是通常“大蛋糕”只会弄得一脸“奶油”而品味不到真正的“蛋糕味”。同样,阅读也是如此。小学生应该算是阅读的初始者,如果一开始便想读透经典,那便是自不量力,自讨没趣。阅读的形式分为略读、选读、跳读、精读、品读、赏读、诵读等。不同阅读基础、认识水平的学生应该选择不同的且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建议其略读而后选读进而品读,毕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苛求完美。
另外,学生对经典的认识绝不可能靠一次阅读就完结了事,而应该持续地阅读,不断地体会经典中的精髓,从而获得更深邃,更富有启发性的感悟。
总之,经典是一片沉睡的沃野,学生的生命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生命之树才会挺拔苍翠。而经典作为“文化视窗”将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夯实的精神基础。我们应为此不竭努力!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