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5-07-13 21:55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130052
学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130052)

基于转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孙文清(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130052)

本文通过对当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基于高校转型,提出了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对贯彻落实国家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学生高薪就业具有深远意义。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家提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任。在过去,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全国其他高校相比没有优势可言,在学校知名度、国家投入、教学软硬件条件等方面都无法与其他重点院校相比、搞学术型人才培养处于劣势。当今,国家提出高校人才培养转型,为职业技术院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发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特长,牢牢抓住这次转型发展机遇,率先转型。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为国家培养大批适应IT职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一、目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全国1000多所高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几乎是千校一面,都是按“学术型”人才培养,培养的人才普遍是理论略强,实践能力偏弱,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由于学生毕业应用能力都差不多,在就业中很多企业只能优中选优,更愿意接收重点院校学生,因此,造成普通高校出现所谓就业难,出现IT市场高技能人才短缺、低端技能人才过剩局面。

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职业技术师院校要抓住这一良好发展契机,率先实现转型,完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定位。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探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IT市场培养亟需并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应用型技术人才,努力实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创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较广,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要根据自己的办学水平,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紧紧围绕“应用型”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探索构建有利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开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外实训机会。

(1)“3+1”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3年计算机专业课程,然后去企业实习1年之后就业。

(2)将企业生产基地引进校园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只负责提供场地,企业负责投资设备和派遣计算机项目工程师来校免费对学生进行教学培训。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研发,根据校企双方协议,学生毕业后可到培训企业就业。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得到岗位能力提高,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目的。

2.“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教学中,聘请校内外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开展授课、培训指导。

3.“导师制、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将计算机专业分成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工程等方向,从大二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方向教学。同时,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后三年的学习任务。

4.学科竞赛与考取证书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ACM竞赛、思科认证等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和技能认证考试,通过这些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构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师设计、开发网络精品课,综合性实验项目等建设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库,开放网络教学平台,满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6.加大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技术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性较强,因此,学校要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通信、电子、建筑、财经类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

我校在过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曾尝试过以上模式的教学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但还有待学校更加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通过高薪引进或培养培训“双师型”计算机专业课教师。

(三)完善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监控和考核体系

建立学校教师教学督导队和学生意见反馈平台,实施对教学过程全程监控,同时建立期末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多元考核方法。

(四)重视对学生开展人生观、学习观、就业观思想教育

学生入学后,全程开展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性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早日制订学业和职业规划目标。同时,学校要开拓就业市场,采取激励式政策,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学生就业中来,利用学缘关系,疏通就业渠道,帮助学生就业。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职业技术院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首先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则是课程体系建设,这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积极与其他院校展开学术交流,借鉴其成功的课程开发经验。牢牢抓住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契机,加快完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型定位。探索创新构建有利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证书”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学生开展人生观、学习观、就业观教育,以学生为本,开拓就业市场、疏通就业渠道,帮助学生高薪就业。

[1]陈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6).

[2]夏春梅.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浅析[J].科教导刊,2010(30).

(责编 田彩霞)

孙文清(1966—),男,吉林公主岭人,汉族,本科,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正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发。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