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吴宏波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绥化 152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之下表现出来的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其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并发症之中发生率较高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足部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止才能保证生命安全,其属于非创伤性截止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因[1]。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控制截肢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2]。为分析糖痹宁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现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5年9月间收治的94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DPN的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患者;②恶性高血压或者肝肾功能不全者;③造血系统存在严重疾病或者糖尿病肾病已经达到IV~V期者;④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其中男40例,女54例,患者年龄 48~75 岁,平均年龄(57.6±3.5)岁;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7±0.5)年;按照计算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之中47例患者。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立即对其进行饮食控制,同时给予糖尿病基础知识健康教育,使其明确此类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指导其进行运动锻炼,在血糖控制恢复平稳之后再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工作。
1.2.1 参照组临床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44740)治疗,具体治疗方法:选择500μg甲钴胺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3次/周给药,8周为1个疗程。
1.2.2 治疗组临床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糖痹宁治疗,具体治疗方法:甲钴胺用法与剂量同参照组。糖痹宁具体方剂:山甲6 g,茯苓、红花、僵蚕、川芎、熟地各 15 g,白术、当归各 20 g,桂枝10 g,黄芪40 g;针对疼痛严重者加用蜈蚣2条(通过研磨冲服的方式);针对畏寒肢冷者加用10 g附子;以水煎服,100mL/d,分早晚2次服用。
1.3.1 中医症状评分 于治疗前后按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之中的DPN有关内容对中医症状进行相应的评分,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皮肤发凉、蚁行感、肢体发麻、刺痛的临床症状,同时对舌苔脉象变化进行观察,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记录评分,无记作0分,轻度记作2分,中度记作4分,重度记作6分。
1.3.2 神经系统改善情况 在治疗前后,采用肌电图检测仪对患者双侧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所有患者在室温恒定为20~25℃的屏闭室之中,采用丹麦公司生产的Keypiont四导肌电图诱发仪器对其进行相应的测定。
1.3.3 不良反应观察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以及血尿常规测定,以判断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
显效:治疗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有很大程度的好转,跟膝腱发射基本恢复至正常或者深浅度感觉已经全部恢复至正常,与治疗前相比,神经传导已经基本上恢复正常或增加≥5m/s。有效:治疗后,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跟膝腱发射出现大幅度改善,深浅感觉基本恢复,与治疗前相比,神经传导增加<5m/s。无效:治疗之后,未见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变,跟膝腱反射以及深浅感觉均无任何改善,与治疗前相比,神经传导速度无任何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将此次试验之中采集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包SPSS 21.0之中完成相应的统计处理,中医症状积分、神经系统改善情况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表示,参照组和治疗之间的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进行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应用χ2检验。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s)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治疗组t值P值47 47 26.14±3.27 25.92±2.96 2.3697>0.05 21.71±4.36 15.18±3.80 6.4218<0.05
治疗前,两组MCV、SC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右两侧 MCV、SCV 值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系统改善情况[m/s,)]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系统改善情况[m/s,)]
组别治疗组参照组部分右侧左侧右侧左侧治疗前SCV MCV 35.18±3.88 35.17±3.78 35.17±3.84 35.21±4.19治疗后41.51±3.48 41.67±3.63 37.69±4.31 37.69±4.7治疗前 治疗后38.93±4.11 38.79±3.78 37.88±3.86 39.18±3.48 44.43±3.88 44.57±3.86 40.58±4.17 41.48±4.23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7%,参照组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压、血脂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改变,无任何不良反应现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中的概念为在慢性高血糖状态之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各种生理病理改变导致的一种神经系统损伤,可同时使其全身周围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受到牵连,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5-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出一定的隐匿性,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部分西药治疗后可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将其血糖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言,效果并不明显,也无法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及其进行性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常规西药治疗除了可对患者血糖长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外,针对周围神经病变尚无法治愈[7]。祖国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痹症范畴,阴损耗气、气阴两伤导致血行无力、脉络瘀阻是导致此病的主要病因,因为其发病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活血通畅、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的原则。此外,中医认为DPN涉及范围较广,病情呈现复杂性,治疗时最好中医药并重,在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西药共同进行治疗,其中的中医药具有多环节、多靶点、个体化综合调节人体机能的优势,可在对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改善的同时纠正人体阴阳失衡的现象,改善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而且中药具有用药成本低、简便廉验的优势,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经济学效益良好[8]。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一种衍生物,其对DPN患者的修复神经作用非常明显。甲钴胺主要通过不断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类物质以及核酸的合成,进而促进卵磷脂快速合成以及加快轴突的再生速度,对修复DPN患者的神经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9]。糖痹宁属于一种中药制剂,该方之中的川芎有利于改善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切实改善心肌血氧供应情况;当归活血止痛、顺畅经络的效果良好;黄芪可促进机体代谢以及加快血清、肝脏中蛋白质的及时更新速度,其不仅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还能显著降低血糖浓度;桂枝具有降温、解热的功效;僵蚕不仅抗凝作用较强,且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红花的功效在于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其可增加冠脉血流量以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丹参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使血液粘度不断下降,对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进行抑制,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效果良好;白术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白细胞的功效,具有良好的燥湿利尿、健脾益气的效果;茯苓有利于增强免疫功能,护肝作用明显,可显著降低胃液分泌,抑制胃溃疡,其功效在于利水消肿、健脾渗湿;穿山甲具有活血消除结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缺氧现象,提高白细胞作用,且抗炎效果明显;现代研究证明,附子不仅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而且有利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诸药合用,具有化瘀通络、益气健脾的治疗效果,而且该方配伍独特,组方严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为临床治疗DPN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10]。
该组研究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现象,证明两种药物安全性都比较高;在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神经系统改善情况两方面的比较上,治疗组在完成治疗后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这充分表示糖痹宁联合甲钴胺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系统治疗效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治疗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表示应用糖痹宁联合甲钴胺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整体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综上所述,糖痹宁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择,具有积极的应用推广价值。但是,该组研究之中存在以下不足,整体研究设计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整体设计不够严谨,且时间有限,未事先进行动物的相关实验,若临床试验与动物配伍实验同时配合,会使相关研究更加完整全面;病例样本收集数据有限,若增加样本量会使论证更加完整;患者的血压、血脂等相关资料没有在治疗前后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若上述资料得以完善,则更能凸显临床治疗效果的优越性。但不可否定的是,中医药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病的整体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且优势非常明显。临床方面以及医学界相关学者要加强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力度,积极改进相关实验的不足之处,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的准确性,使其可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11]。
[1]韩冬,徐同道.糖痹宁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2):63-65.
[2]曾露萌,郭进,林敏,等.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2):158-159.
[3]王合君,耿立铭,何进波,等.痛痹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下旬刊):2139-2140.
[4]谢宝强,周青美.甲钴胺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9-950.
[5]苏晓娟,吴岚.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338-341.
[6]胡锐,雷洁,刘继平,等.葛根素注射液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445-4447.
[7]郑永玲,金涛.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法舒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激光杂志,2013(6):122-123.
[8]陈茜,马丽,李凯利,等.甲钴胺穴位注射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309-312.
[9]宋春宇,王中京,赵湜,等.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11):1754-1756,1757.
[10]侯代玉,徐莹,李洁,等.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46(5):455-458.
[11]宋春宇,王中京,赵湜,等.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11):1754-1756,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