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刚
古诗词语言鉴赏题综合性强、难度高,考查的看似是“点”,实则是“面”,其立足点在于考查学生对诗歌整体的把握。按命题角度来讲,古诗词语言鉴赏题具体可分为炼字、炼句、语言风格三类。综观近年来各地市的中考古诗词语言鉴赏试题,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考查诗歌语言为主,单纯考查诗歌语言风格的试题却很少。从试卷得分情况看,此类试题失分情况较为严重,原冈是学生“肚里虽有货,下笔却无文”,思路缺乏条理性,答题缺少规范性,常常遗漏要点。因此,研究2014年中考语言鉴赏题,从命题的出发点和答题的着眼点找出答题的钥匙,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格式答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炼字
【题型分析】
古人炼字主要炼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数词、色彩词等。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叠词:能起到转折情感的作用。副同: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数词:强调多或强调少,起到夸张的作用。色彩词: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试题呈现:
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一字(词)历来为人(或评论家)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3.这首诗中某个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或者,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
4.此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需要考虑一下五个因素:①有无运川修辞手法;②有无转化(动静、虚实)现象;③该字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状;④该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⑤该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以上几个方面将单个字同的妙处、作用、表现力都包括了,其中两点在解答巾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第③点和第④点,其他三点有则分析,没有就不必分析,不必面面俱到。
【答题范式】
该词运用……修辞手法,化……为…….写出了……情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或揭示了……道理),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或为……作铺垫)。 【试题链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问题: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2014年宜宾市中考试题)
(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______、________。
(2)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争 啄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争”“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问题: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014年河南省中考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辅”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运用拟人手法,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二、炼句
【题型分析】
鉴赏关键诗句是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途径.抓住某一句就成了把握全诗的关键,进一步把握它的哲理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因此,炼句题成为历年中考的热门。从近年来试题考查情况来看,对关键诗句的考查主要是主旨句、景物描写句。主旨句涉及抒情、议论,主要在诗歌的下半部分;景物描写句主要涉及描写景物和修辞,主要位于诗歌中间。
试题呈现:
1.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4.诗歌巾某联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一般来说,对主旨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表达的句意;②该句有无运用修辞或艺术手法;③该句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说明了什么道理;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对写景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所描述的景象;②该句有无运用炼字或者修辞等手法,具体展示这种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③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题范式】
主旨句:本句写了……,运用了……修辞(艺术手法),营造了……的意境,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如果没有修辞、营造意境或说明道理,则不用写)
景物描句:该句描绘了一幅……的画面(结合句子,展开联想,摹写画面),运用了……修辞(或艺术手法),营造了……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具体情况,要点有则写,没有则不写,不必面面俱到)
【试题链接】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问题: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2014年河北省中考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情感);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道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问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2014年鄂州市中考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句描写了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的画面,运用了对偶手法,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三、语言风格
【题型分析】
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此类题目在几年来各地巾考试题巾没有出现过,但更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如果出题,命题人会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诗歌的语言特色比较明显,考生容易把握;2.它要求考生回答语言特色中的一个,不要求事无巨细地全部答出来。这类题型不重在鉴赏个别词的运用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能用来答题的专用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丽清新、淡雅幽远、清冷幽静、闲适恬淡、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含蓄委婉、笔凋婉约、简练生动、雄浑豪放、雄浑壮丽、苍凉、悲壮、壮阔苍茫……
考生还需要熟记一些著名诗人词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高适的悲壮苍凉、李白的雄奇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清浅通俗、王维的诗画一体、李贺的幽峭冷艳、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李煜的伤感细腻、苏轼的旷达豪迈、范仲淹的苍凉悲壮、陆游的悲壮爱国、辛弃疾的气势雄壮、李清照的婉约凄切等。
语言风格鉴赏主要出这样的题目,比如,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或者,这首诗(词)在语言上很有特点,请你做具体分析。或者,谈谈此诗(词)的语言艺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这首诗最突出的语言特点找出来,用一两个同概括;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语言特色;
3.营造了……意境;
4.塑造了……形象;
5.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
考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字,阐述字词运用的巧妙,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搞清楚炼字属于局部,语言风格属于整体,语言风格不等于语言的使用,切记!
【答题范式】
本诗的语言……(语言风格专门术语),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的画面/叙述了……事情(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营造了……意境/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试题链接】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题:请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是朴素自然、清新明快(风格术语),用白捕手法给我们叙述了划船女子找话头与男子攀谈的画面,“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川了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饰(结合内容具体分析特色),塑造了一个纯朴、可爱、率真的船家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