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丽[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 临汾 041000]
《西厢记》与《牡丹亭》人物形象比较论
⊙高淑丽[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 临汾 041000]
《西厢记》与《牡丹亭》被称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的“双璧”。它们打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传统思想,本文将浅析这两部作品中崔莺莺、张生和杜丽娘、柳梦梅等一系列艺术形象。
《西厢记》《牡丹亭》 人物形象
打开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元代著名戏曲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星。《西厢记》主要是写上京应考的书生张生在山西普救寺遇见扶柩回乡的原崔相国女儿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互相产生爱慕之情。经过老夫人的阻挠、强盗强抢莺莺等众多磨难,两人最终结合。《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①《牡丹亭》主要描写了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柳梦梅和杜丽娘梦中在牡丹亭幽会之后,杜丽娘醒来找不到柳梦梅便一病不起,抑郁而终。知道真相后的柳梦梅掘坟开墓,杜丽娘得以还魂。
《牡丹亭》和《西厢记》这两部作品被誉为中国戏剧艺术的“殿军之作”。通过它们各自对爱情的描写,带给了后人众多的感动,引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
在崔莺莺和杜丽娘身上,既有大胆执着追求爱情幸福的共同点,因时代思想氛围的差异,其个性又有着巨大的不同。
杜丽娘与崔莺莺相比情况更糟,常和她在一起的不是她的父母就是她的丫鬟。她每天不是去绣坊,就是书房。身为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她美貌动人,聪明过人,能把四书一一背诵下来。这样一位天生丽质、生活无忧的女子,内心也充满了和寻常女子一样追求美与爱的强烈欲望。《惊梦》这场戏应该是整个剧本中让人印象最深的一场。当知道要去赏春游园,杜丽娘事先做了好多准备,临行前更是把自己美美地打扮了一番。当她走进花园后,看见花园的美景,发出了梦初醒之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②
而杜丽娘身上性格的三度发展很好地体现了她的“真性情”。由开始对父母言听计从,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敢于和父母抗争,敢于为爱献身的伟大女性。这是她身上性格的第一度发展。杜丽娘因病离世后,她虽身为阴间的一缕鬼魂,对柳梦梅的感情却矢志不渝。历尽种种磨难,两人最后走在了一起。坚定信念,绝不放弃。这是她身上性格的第二度发展。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她为了维护与柳梦梅的婚姻,敢于在金銮殿上与皇帝相争。最终使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妥协,得到了天子的允许与众人的祝福。她的这些举动在当时的封建礼教和社会观念中,都体现了女性巨大的突破与超越。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却不是,她“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④。她对柳梦梅的感情矢志不渝,从未改变,甚至都不害怕死亡。她的目标坚定明确,不管这条道路有多难,一步步朝着自己追求的方向前进。可见,爱情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杜丽娘手中。相对于崔莺莺,封建女性意识的觉醒在她身上体现得更加强烈些。
面对爱情,张生与柳梦梅都表现得忠贞不贰。但只要我们细读作品,就会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些不同点。
张生身上具有潇洒、洒脱的一面,读书学习并不是他的全部,尤其是当他在普救寺大佛殿中第一次见到莺莺时,心中所想的是:“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这就可以说明当张生遇到莺莺后,他并不是十分情愿地去考取功名,取得功名对他来说远远比不上与莺莺在一起。当老夫人不同意他们的爱情,不允许他们在一起时,找了个借口说:“俺三辈不招白衣女婿”。面对这种情况,张生才无奈去参加科举考试,表明张生去参加考试是勉强的。因此可以看出,张生他刚开始是想考取功名的,但当他被莺莺的美貌吸引后,又可以将功名抛之脑后。当两人爱情受到阻挠时,他才不得不利用功名这一有利武器。
与张生相比,柳梦梅对功名的追求程度更强烈。柳梦梅在《言怀》这折中就说道:“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功名的态度。《如杭》一折中当柳梦梅听仆人说各地的秀才都去参加考试了,他马上也决定去考科举,希望“十年寒窗,遇梅花冻九才开。夫荣妻荣八字排开。敢你七香车稳情载,六宫宣有你朝拜。五花诰封你非分外……”从这些举动中,都可以看出他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已接近痴狂的地步。
柳梦梅对爱情痴迷的程度更甚。在作品一开始的《言怀》中,柳梦梅就解释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在梦中遇见的女子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他听完后马上把名字改为梦梅,可见他的痴。在《玩真》中,柳梦梅把杜丽娘的画像日夜挂在自己的屋里,“早晚玩之,拜之,叫之,赞之:小娘子画似崔徽,诗如苏蕙,行书逼真卫夫人。小子虽则通雅,怎得到这小娘子”。在《冥誓》这折中,更加可以看出他对爱情的痴。当杜丽娘让他发誓时,他马上就说:“你要小生发愿,定为正妻,便与姐姐拈香去”。他认为爱情高于一切,从这些足以看出他对爱情比张生表现得更痴。
《牡丹亭》和《西厢记》这两部作品被众多海内外学者誉为中国戏剧艺术长廊“双璧”,是我国五千年艺术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两部优秀的作品。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汲取文学营养,感受中国戏曲艺术的无限魅力。
①②④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③⑤ 王实甫著,金圣叹批本:《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 王实甫.西厢记[M].张燕瑾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 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 王万鹏.《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J].社科纵横,2006.
[4] 谢倩.《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0.
[5] 杨芳芳.崔莺莺与杜丽娘形象比较[J].湖北广播大学学报,2001.
[6] 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M].齐鲁书社,1991.
作 者:高淑丽,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