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飞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4650)
一例猪沙门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周 飞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济源 454650)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仔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1~4月龄的仔猪,4月龄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在多雨潮湿气候多变季节发病较多。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交配或人工授精也可以传播本病,根据临床诊断剖检特点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1]。为了进一步做该病的防治工作,作者对送检的疑似猪沙门氏菌病的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等。
猪沙门氏杆菌病;诊断;防治
1.1 试验地点、时间
本试验研究于2014年3月至5月间在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传染病实验室进行。
1.2 实验动物
试验用健康小白鼠由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动物房提供。
1.3 主要试剂、药品
1.3.1 主要试剂 甲基红(M-R)试剂、二乙酰(V-P)试剂、吲哚试剂、硝酸盐还原试剂、溴甲酚紫酒精溶液、a-萘酚酒精溶液、氢氧化钾、柠檬酸钠、硫酸镁、溴麝香草酚蓝酒精溶液、对位氨基苯磺酸、醋酸溶液、a-萘胺、酚红溶液等。
1.3.2 主要培养基 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由杭州天和微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鲜血琼脂培养基,由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普通肉汤,以上培养基均的按常规方法配制。糖类生化管、硫化氢生化管、枸橼酸盐生化管,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3.3 主要药敏纸片 标准药敏纸片均在有效期内,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
1.4 主要仪器设备
电热恒温隔水式培养箱(PYX-DHS-BS-II),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冰箱、电炉、高压锅、天平、烧杯、培养皿、量筒等由河南农业大学传染病实验室提供。
1.5 操作过程和方法
1.5.1 常规观察法(包括临床观察和剖检变化)。
1.5.2 染色镜检与形态观察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病死猪的心、肝、脾、肺等病变部位,做一组织抹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
1.5.3 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心、肝、脾、肺等,无菌剪取组织块,置于温箱37℃培养18~24h。经显微镜初步选取目的菌,按常规操作在血液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划线37℃培养18~22h后观察培养特性,并选取典型疑似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中,经37℃培养18~24h后无杂菌生长者,置4℃冰箱保存备用。
1.5.4 细菌的生化试验 取经过纯化的分离菌株,分别接种于蔗糖、山梨醇、葡萄糖、甘露糖、乳糖、麦芽糖、枸橼酸盐、硫化氢、硝酸盐还原等生化管中,37℃培养18~24h后,观察其生化反应的特性。
1.5.5 致病性试验 取纯化鉴定后的菌株,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中,经18~24h培养,取培养物腹腔注射于体重15~17g的健康小白鼠,试验分两组,每组4只小鼠,每只接种0.2 ml,同时每组设对照2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过的盐水0.2 ml。观察发病和死亡情况、剖检变化,并对小白鼠的肝脏进行病原菌的再分离。
1.5.6 药敏试验 采用纸片扩散法。将上述经过分离鉴定的纯菌株采用常规药敏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即将其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取无菌生理盐水0.1ml滴入平板中,涂布均匀,加入药敏纸片,置37℃培养24h,观察抑菌圈的大小并记录结果,判断标准是直径在10mm以下的为耐药,直径在10~15mm的为中度敏感,直径在大于15mm的为高度敏感。
2.1 临床检察结果
2.1.1 临床观察 发病猪均在2月龄左右,病猪主要表现为:病初部分仔猪便秘,接着下痢,粪便呈灰白色,后腹泻呈淡绿色,恶臭,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碎片,便秘与下痢交替反复,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5~41.5℃,呈稽留热,畏寒、喜钻垫草或挤在一起。病猪消瘦、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被毛粗乱、皮肤苍白、眼角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有恶臭,一周后猪耳朵未端、腹部等出现紫斑。病程多数为2~3周,部分症状较轻仔猪病程更长,表现出生长发育不良,被毛粗乱、污秽、偶有下痢,其中部分病情恶化死亡,病死率25~50%。
2.1.2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3头,均可见病猪尸躯消瘦,肺脏可见点状出血;脾脏增生性肿大呈暗蓝色,切面隆起呈蓝色、坚硬似橡皮;肝脏出血呈红色,有出血点;胃底部和幽门部黏膜增厚红肿、有小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充血,各脏器浆膜、膀胱粘膜以及肾脏皮质有出血点;十二指肠粘膜充血,大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盲肠、结肠的肠壁增厚,有浅平溃疡和坏死,其中一头病猪肠道黏膜表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物质(假膜),呈淡绿色糠麸样,剥开见底部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的溃疡面,周围呈堤状隆起,这是典型的副伤寒滤泡溃疡。
2.2 实验室诊断结果
2.2.1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细菌形态观察 取具有典型病变的病死猪的肝、脾、肺等病变组织涂片、干燥、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呈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多单个存在。
2.2.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该菌经37℃培养24h后,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湿润、边缘整齐的粘液型菌落。肉汤中生长旺盛,均匀混浊。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微隆起半透明菌落。在伊红美兰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无色、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半透明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淡黄色、圆形、光滑、湿润的小菌落。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黄色并产气。
2.2.3 致病性试验结果 接种分离菌的8只小鼠均在24h后,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48h后有死亡,取死亡小鼠进行剖检,可见其肝脏有出血、白色坏死,心脏有出血点,腹腔积液,并可从肝脏、心血、腹水中分离到与原分离菌染色特征、生化特征一致的细菌。接种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小鼠全部健活。
2.2.4 药敏试验结果 将分离鉴定的纯菌株采用常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如表1。
表1 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
(1)根据本次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确诊该猪场本次疫情主要是猪沙门氏菌病,病原菌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
(2)病因分析:根据该场发病情况,半月前从外地购买仔猪,突然发病,整窝发病,死前没有任何症状,治疗不当,部分猪形成僵猪,原因有:
外地购猪,仔猪经过长途运输、饥饿、疲劳、驱赶等各种应激反应,再加上饲喂不及时,日喂量不足等,猪抵抗力降低,加之这些猪未经仔猪副伤寒免疫,病猪也没有及时隔离,通过饮水,用具等在短短的几天内波及全群,呈暴发性流行。没有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仔猪是从农村乡镇猪市收购而来,猪群生长状况、免疫情况参差不齐,有些猪未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并且没有采取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带进病原。
饲养管理粗放,圈舍简陋,卫生条件差,并且圈舍拥挤,阴暗潮湿;防疫措施不力,消毒不严,病猪没有及时隔离,通过饮水、用具等很快波及全群。
治疗不当,病初按病毒病治疗,没有明显效果,以致延误病情。怀疑伤寒后虽然加入一定抗生素,但给药途径不对,未做药敏试验,造成部分猪治疗不力,形成僵猪长期排毒。
(3)猪沙门氏菌病发病原因复杂,要做该病的预防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做起:
本病是由于仔猪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促进发生和传播的,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是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增强仔猪抵抗力,饲养用具和食槽经常洗刷,圈舍要清洁,经常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用消毒药品对圈舍进行消毒。严把引种关、防止购进带毒后备种猪。猪场在向外引进种猪时,应先详细了解种猪来源场的情况,尤其是疫病史的调查。引进后要进行隔离观察和猪瘟等疫病的检查。经证实完全健康方可进入生产区合群。最好是本场能培育无猪瘟带毒和其他繁殖障碍疫病的种猪。
制定科学合理且符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在注射疫苗前后3d,在猪群的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提高猪群抗体的免疫力。但是在疫苗免疫注射的前后一周内最好不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定期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常规免疫监测种猪每年两次,肉猪每季度一次,以便掌握本场的实际情况。抓好日常预防工作,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多雨潮湿气候多变季节发病较多,平时要加强疫病的防控工作,提前做好预防十分重要。疫苗预防,在本病常发区内,可对1月龄以上哺乳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预防,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肌肉注射lml,免疫期9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用前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分5~10ml,掺入料中喂服。或将每一头份疫苗稀释于1~10ml冷开水中灌服。药物预防,平常可定期对未发病的猪居中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预防,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时要注意抗菌药株的出现。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坚持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相结合,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加强猪场的消毒工作,常规消毒为每周1~2次,保证做到立体消毒,应先从上空再到猪群再到地面,并定期更换消毒药,发生疫情时酌情增强消毒次数。真正做到全进全出,对空置栏要进行彻底消毒,产房、保育舍最好进行熏蒸消毒。净化猪场,病死猪要严格处理,不能随便乱扔。对流产、早产、产畸形死胎的母猪进行跟踪,发现是带毒猪应及时淘汰。
发现本病后应立即隔离治疗,在治疗时要考虑在发病过程中机体受损较重,不能在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后立即停药(这在农村较常见),而应持续用药4~7d,以避免病情发生反复而导致不必要的死亡。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与增加营养,以提高仔猪的抗病力,有利于康复。要对同群猪进行药物预防,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长途运输、饥饿、疲劳、驱赶、防疫等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如果不能避免,尽量不要让各种应激因素累加。
(4)治疗:对发病猪群注射阿米卡星30mg/kg,维生素C 2ml/头,樟脑磺酸纳2ml/头,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ml/头,混合1次静脉注射,对严重病例静注2次,以后肌肉注射阿米卡星30mg/kg或氨苄青霉素25mg/kg交替使用,8 h注射1次,连用3d。3d后猪群明显好转。
[1] 陈溥言.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9-127.
[2] 谢正,吴挹芳.现代微生物培养基和试剂手册[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01-1571.
[3] 徐迪诚,蔡妙英.革兰阴性杆菌新编码鉴定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37-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