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督导室734000)
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创新督导评估方法
李建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督导室734000)
教育督导应树立服务观,坚持服务教育发展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善于听取师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需求和建议,抓全面从重点入手,抓管理从教学入手,抓教学从课堂入手,抓课堂以学生发展入手,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转变身份地位,因校施导,给学校传递“正能量”。
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改善评价功效
教育督导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是推动教育法律、法规、条例和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实,保障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育督导应树立服务观,坚持服务教育发展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学生。在制定督政、督学各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时,应以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为出发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着力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在督导评估中,深入学校、贴近教师、走进课堂、亲近学生,最大限度地收集信息。督导时要多方听取意见和呼声,多与校长、教师沟通交流,使督评活动起到指导示范的作用,有效实现教育督导的作用,引领学校教育资源合理发展。在反馈和整改中精心指导,与督导对象共同构建协作发展共同体,认真当好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智囊和高参。督导评估的每个环节都应成为贯彻教育方针,助力学校发展的重要渠道。
督导机构要大兴调查、听证之风,努力实现“六个一”的教育督导模式。即深入一线调研,作风一线转变,情况一线了解,问题一线解决,业绩一线创立,形象一线树立。身为教育督导工作者,我们应多听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呼声,了解把握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盲点问题,努力在一线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办法。一是要认真听取督导对象工作情况的反映。从教育的不同载体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对比、分析避免偏听偏信,有利于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论。二是善于听取基层学校对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建议。督导工作者要自觉将工作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将工作对象的需求作为优化工作方法的依据。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偏差,推动工作的不断改进。三是要善于听取师生、家长对教育工作的需求和建议。对于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学校、教师、家长,并通过听证功能寻求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督导工作者要积极深入一线,采集校情民意,密切政校联系、家校联系,不断发现教育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教育督导要建立健全引导、督学的客观评价机制,着力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1.要以服务学校发展为己任,结合督导工作实际认真掌握教育政策实施情况,不断给学校注入新的督导理论、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为有效履行监督、指导职责打好基础。
2.转变观念,把行政督导为重的教育督导重心转移到督学上来。突出教育教学业务技术含量,避免工作简单化、行政化。
3.抓住督导服务学校这一中心不动摇,多层面实现督导价值。经常性督导是区级教育督导服务学校的主要内容及重要价值的体现。合理开展经常性督导,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重点做到“四个抓手”。即抓全面从重点入手,抓管理从教学入手,抓教学从课堂入手,抓课堂以学生发展入手。
4.认真解读条例规定,实施监督与指导并重工作方式。
5.专兼职督学,要引导为主,监督为辅。现阶段着重监督学校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方式,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各类考试,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严格执行各学科课程标准,引导学校开展学生课外活动、阳光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
6.扎根学校日常工作,追求督学成效,扎根学校日常工作、听课、观看学生活动,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改进的措施。
7.狠抓学校自评环节,促进学校自觉、持续发展。认真落实学校自评这一环节,一方面是学校学年度的自评工作,另一方面根据五年规划要接受常规督导的学校阶段性的自评工作。在肯定成绩与经验的同时,寻找薄弱环节和不足,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明确改进措施。建立通报制度,对不能认真开展自评的学校给予批评。我们感到落实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因为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
督导评估是贯彻教育政策方针,助力学校发展的重要渠道。发挥督导的宏观调控职能,积极改善对督导对象评价标准,是实现督导评估功效的有效手段。
第一,根据正态分布规律,统一的评价标准只能以大多数学校状况为基准。基础较好的学校得奖习以为常;基础较差的学校在群体中的位置一时难以改变,负面的评价结果反而挫伤学校工作的积极性;而位居中游的大多数学校则因为与奖优罚劣无关,评价极易失去意义。积极创建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标准,是提升学校办学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第二,由于鉴定结果与学校利益紧密相关,势必造成学校的紧张焦虑,努力表现成绩,遮掩问题,既容易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不利于双方真正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督导的实际功效,切实从学校现实发展给予正面引领,消除学校的紧张焦虑,才能发现遮掩的问题。
第三,为了“公平”,必须使用统一的学校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等,容易导致“千校一面”无法引导学校因势利导地多元发展,办出特色,不利于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地实施素质教育。破除唯一标准,因校施导是当下最有效的督导方式,才能使学校多元发展,办出特色,实施素质教育。
第四,教育督导必须顺应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学校实现自主发展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
第五,结合督导责任区工作,使督评过程“事后监督”转变为“全程介入”,与受评学校一起开展工作,强化对学校教育管理落实全过程的监督、指导。推动责任区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的关键在于理解督导的真实目的,有效实效督导目的就必须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转变身份地位,因校施导,给学校传递“正能量”才能将《教育督导条例》落到实处,实现督导的真正意义。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