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城县孙毅小学065900)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
张涛(河北省大城县孙毅小学065900)
阅读使人丰富,使人高尚,使人进步,阅读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从考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阅读能力测试和写作能力测试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可以这样讲,阅读和写作,无论是对于升学考试,还是将来步入社会,对学生来讲,都是两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担负着培养学生这两项重要能力的光荣使命。
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免不了和学生家长的接触。我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我们也非常清楚阅读是很重要的,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去引导,我们家孩子就是对阅读不感冒(方言,‘不喜欢’的意思),这可怎么办呢?”我很好奇,也很纳闷,在我的一再追问下,才知道了这位家长是怎样引导孩子阅读的。原来,这位家长的孩子正在上二年级,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他陪着孩子到图批市场,买了很多孩子感兴趣的童话书。同时他又担心,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于是又给孩子买了一本大字典,并且告诉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请教这位“不会说话的老师”。这样,孩子不就既喜欢上了阅读,又能增加识字量了吗?家长的这种想法,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带着很强的目的性让孩子去阅读,这样的状态下去阅读,最终使阅读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不说,阅读的兴趣也被扼杀,孩子怎么能喜欢上阅读呢?试想一下,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能认识多少字?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字,遇到不喜欢的字,就停下来去查字典,这样的做法是对阅读的一种打扰,这样读读停停、停停读读,孩子怎么能喜欢上阅读呢?
那对于这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我的建议是:囫囵吞枣,知其大意无疑是一种好的方法。可能很多同行和家长对此不理解。细想一下,一二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还相当少,还没有形成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最重要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停下来去查字典,这样就会使孩子忘记自己先前的目的,最终把阅读的过程变成识字的过程,这本身就是对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一种破坏。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地去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读懂就可以。如果觉得其中的一些字词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可以让孩子请教家长,由家长告诉孩子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对此,家长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查字典,这样通过亲手实践得出的结果,孩子不是印象更深刻,记得更牢固一些吗?从理论上来讲是这样的,但是对于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做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喜欢在做事情的时候被打断,并且还是频繁地被打断。试想一下,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是通过查字典认识了几个字,但是却因为这样频繁的“短路”,孩子就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可以说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实在是得不偿失。
对于一些入学不久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不认识几个字,尚不具备单独阅读的能力,这时,亲子共读无疑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一位家长给我分享了他的经验: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和他一起读故事书。我一遍读,一遍用手指着书上的字,渐渐地,他也经常模仿我的语言和动作。有一天,我的一位同事来家里做客。儿子一本正经地坐在沙发上说,阿姨,我给你读故事听。一边说,一边拿起故事书,认真地“读”起来,一边读,还一边用手指着书上的字,“读”得几乎一字不落。同事很惊讶,这么小,就认识这么多字了,真是神童哟。儿子听了十分高兴,也非常自豪,就又给阿姨读了很多故事。其实,那时我的儿子根本不认识字,他仅仅是在模仿我的语言和动作,把我平时给他读的故事都背过了。
我觉得这个家长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这种亲子共读的方法,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孩子的识字量,还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的家长有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习惯,我觉得讲故事给孩子听的做法不如和孩子共读故事的做法更有利于他们的阅读兴趣的培养。
总之,孩子不喜欢阅读,对阅读没有兴趣,原因在于我们用错了方法。除了边读边查字典的做法,还有很多这样的行为,比如,有的家长和教师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去背诵一些所谓的“优美的段落”,认为这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事实上,这些“优美的段落”和写作水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某个段落和词语引起了孩子的共鸣,孩子自然就会学习、记忆并模仿;但如果那些“优美的段落”是我们家长或者教师选出来让孩子背诵的,孩子却不一定认为它优美,那么,这种情况下的背诵属于死记硬背,效果很定很差。与其背诵一些没有用的东西,还不如让孩子利用这些时间多读一会儿书。因此,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家长和教师就要从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方法入手!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