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总校066500)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张翠芬(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总校066500)
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将自己塑造成真理的化身,将自身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照本宣科、传道授业,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展开,使得学生没有丝毫的自由,只能听从教师摆布,最后只能让学生成为机械的知识接受者,这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综合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需要教师对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如此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进程,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浅谈如下几点。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以往管理与被管理的对立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并由以往的保姆转变为主持人,以主持人的身份来参与教学,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习环境,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为此,教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精心备课。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大力倡导动态生成教学的背景下,备课同样重要。教师要想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必须要精心备课,要认真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标、备学法,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制定教学预案,这样才能为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才能预约更多生成的精彩。
2.促进生成。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机械地执行预案,而是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会进行二次创作,以使整个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张弛有度地展开。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持人,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宽广与自由的舞台,让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释放与展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人,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展开,实现以学定教,以学促教。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切以教材为中心,教师只是扮演着复制者的角色,只是将书本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只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轻学生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教师也要由教材的机械执行者变为开发者。教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学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充分运用互联网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打破以往的学科界限、教材束缚,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开发校本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生本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走进生活的教学理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如低年级识字教学,不能只是机械的领读、反复的抄写,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向学生演示汉字的形成。这样的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识字的热情。同时又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实践证明,这样的汉字教学,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学生,更能体现汉字的文化底蕴,更能体现汉字的无穷魅力,更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更加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激情。这样的教学比起以往枯燥而机械的领读与默写效果不知要好上几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成为一名学者,更是成为开发者,要拥有一种敢于创新、大胆开发的魄力与精神,能够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开发语文课程教学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大语文教学观,才能使学生学有乐趣、学有所获。与此同时,教师更能感受到开发的乐趣,师生才能共同走进语文知识的海洋。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构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并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分析讲读式的阅读,而是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展开探究性阅读。教师要充分放手,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权利,让学生能够将阅读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教学的偏差,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意思,而是由以往的主宰者变为完全放任,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教师无所事事,不管不问,成为一个完全的旁观者。这样的教学同样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定位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倡导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阅读的主体权,但并不是完全放任,而是在放手与扶植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指导者,让整个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学堂。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要建立对话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而在这种对话型的课堂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令者,学生也不再是机械而被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要成为与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带领学生来展开主动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构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互动课堂。如在学习《颐和园》一课,当读到“油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时,我指出此处滑是不是用错了,应该是划吧。有的学生支持教师的意见,认为是写错了,但是有的学生却认为没有写错,认为用滑比划要巧妙。我相机诱导,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激烈的讨论。然后,我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这样,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最后,我们达成一致见解,滑没有用错,相反用得非常之准确与精妙,可以生动地描绘出昆明湖的平静,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这样没有了教师的强制与管制,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平等对话,教学氛围更加轻松而活泼,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思维更活跃,探究更有深度,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更具多元性。这正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平等对话的互动探究课堂教学。
总之,全新的教育形势与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角色,我们要与新课改同行,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成为教学的组织者、资源的开发者、学习的指导者与对话者,这样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进程,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