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青县第三中学256300)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微课程功能性分析
杨芳(山东省高青县第三中学256300)
随着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微课程在教学中的设计应用也逐渐增多,对数学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笔者将结合个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微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功能性作用进行分析,并以初中微课堂中微课程应用为课题做出几点设想。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微课程高校课堂功能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进,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模式也在探索中出现并逐步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效率高、教学内容比较灵活,较一般的数学教学优势明显,对学生自主多元学习有积极作用。为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功能,需要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及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微课程的设计和应用,努力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微课程的产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最先在国外进行教学试验并得到推广。目前,我国一些中学也在积极探索微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应用。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视频为辅助,将教学中的重点或者难点教学内容设计为教学资源包,借用多媒体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展示,是一种主要依托网络的教学方式,与常规的数学课堂相比,增加了文本、图片等教学内容,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当前,微课程在教学中开发应用较多,但是具体涉及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微课程的应用还相对较少。数学课程学习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等特点。微课程的具体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数学概念加以形象具体化,丰富了教学手段,对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和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因其学科性质的特点,在长期的学习中比较枯燥乏味。微课程中增加了图片、视频教学资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利用视觉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教师引导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中几何知识的学习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设计一些具体的几何图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几何体的联系和区别,顺利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巩固知识点,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初中生在理解和接受知识水平上存在差异,差异化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微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可重复性,针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进行重复播放,并将重难点知识在视频文件中进行标记强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利于巩固知识。同时,教师在通过视频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理论知识的形成以动态形式展示,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完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
微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的成果。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微课程,教学灵活、用时较短、操作方便,有利于整体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对多个数学知识点进行串联教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整体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一)利用微课程促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差异化发展。微课程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接受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引导性作用。以微课程教学为辅助,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符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微课程设计要贴近生活
微课程是借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方案设计选用上,要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的实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之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
(三)有效结合微课程与传统数学教学方式
从目前来看,传统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微课程的引入应用,丰富了数学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单凭微课程教学无法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因此,在现阶段,要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微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微课程教学,辅助数学教学的完成。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始时,应用微课程进行视频放映,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导入到本堂课教学内容中。
综上所述,微课程在初中数学中的设计和应用,将数学知识以生动直观的数学动画、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和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中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是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努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刘敏.浅析微课程在辅助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8):27-29.
[2]唐松.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3): 81-82.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