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问题的剖析与应对

2015-07-12 14:14:03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410151
学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理论课心理健康思政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41015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问题的剖析与应对

梁瑞升(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410151)

因工作待遇低、教改压力大和工作难有成效等原因,使得多数高职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自我成就感偏弱、职业认同感较低和职业倦怠感较强等心理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政策性文件落实的督查力度;高职院校管理层应该重视上级文件的落实,增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投入,优化他们的工作环境;教师本人也应该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掌握必备的自我调节技能和多渠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三管齐下,可以减轻或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压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问题

在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近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都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在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学校领导层口头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又存在思政课课时经常被挤压,专项经费总是难以落实,思政课教师准入门槛低、培养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因为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工作热情以及职业道德情操等,从根本上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但是总体而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心理压力相对偏大,容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等消极心理,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范主要原因,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思政课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逐步提高,但与普通高等学校院校相比,无疑还是处于劣势。并且在高职院校内部又在事实上存在公共课课教师和专业教师地位不平等的现象,作为公共课教师的一分子,思政课教师的工作任务并不比专业教师少,工作强度也并不比他们轻,但实际地位却有较大差距,使得思政课教师身上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自我成就感偏弱

自我成就感是人取得了成绩或成功以后引以为自豪的感觉,它是个体在完成某项学习或活动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思政课教师的主要阵地是课堂,然而多数高职学生认为思政政治理论课对他们将来的求职择业没多大用处,也许教师辛辛苦苦忙碌几天,甚至几个礼拜备课,换来的是学生在课堂睡倒一片,或者缺课一片,很难看到有哪位教师碰到这样的场面还能津津乐道。在主阵地上的这种惨败,能带给教师自我成就感吗?

(二)职业认同感偏低

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对于多数思政课教师来说,大家都明白自己所教的课程对学生非常重要,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好铺垫,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了解、分析和运用形势的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多数是采用大班上课的形式,教师的上课任务较重,一般周课时都在16节以上,加之学生基础较差,思政课教师又忙于教学,很少有时间去研究教学,导致他们很难从自己的教学中找到乐趣。多数高职院存在这种状况,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偏低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三)职业倦怠感较强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令人担忧,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多数存在安于现状,缺乏明确目标,诚信道德缺失,自信心不足,道德践行能力偏弱等问题。作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的思政课教师,在面对这些困境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一方面他们必须按照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得想办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但由于德育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其收效甚微。久而久之,思政课教师的心理开始疲倦,多数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

二、三重压力让思政课教师倍感身心疲惫

政课的教学正如基础科学研究一样,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往往容易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但是如果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出了问题,人们往往会将主要责任归咎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搞好,或者思政课教学失败。事实上,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重专业的学习,轻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思政课也经常受到专业课的排挤,导致思政课教师缺乏高校教师应有的成就感和安全感,这让他们倍感身心疲惫。归结起来,思政课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资待遇较低

当前,高职院校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等工作,基本上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往往忽略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工作的影响,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是隐性的东西,很难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这就导致有些教学系部想方设法减少思政课课时,增加专业课的课时倾向。就湖南省内的高职院校来说,很多学校教师的收入是与课时挂钩,课时减少直接导致思政课教师的收入要比专业教师低。另外,思政课教学部门在高职院中,属于清水衙门,一无上级拨款,二无门路可以为社会服务创收,与专业课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显得有些寒碜。

(二)教改压力较大

一方面受“基础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影响,思政课也面临如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分类教学的问题。不同的专业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不一样,那么思政课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收集教学案例,运用教学方法时,必须充分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要想让学生学得有用,学得有趣,势必给思政课教师较大的教改压力。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上思政课时经常是睡倒一片,或缺课一片,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临来,上课玩手机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如何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让思政课教师身心疲惫,压力山大。

(三)工作成效不大

由于思政课课程本身的性质,学生有点想当然地认为思政课就是向他们灌输统治者的思想,或者没什么太大的用处,所以对待上课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思政课教师在上课时,面对学生“不感冒”的局面,也难以提起神来,这样就容易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越来越不想上思政课,思政课教师上课也越来越没劲。最终的结果是,与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在学生测评时满意度普遍偏低,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另外,在湖南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人数已经超过了本科院校,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高质量论文、科研课题以及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教学竞赛等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三、三管齐下给思政课教师减压

国内外有关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被认为是对教师心理健康和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的原因之一。潘欣等人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且以工作满意度为中介。这提示了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干预应以减压为基础,提升其工作满意度,进而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怎样才能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减压呢?这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层、教师本人三方共同努力,具体如下。

(一)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力度

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2008年两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2013年又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贯彻执行情况自测自评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函﹝2013﹞11号);教育部也于2011年《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这些政策性文件对高校思政课的课时、教师教学工作量、课酬计算标准、教师培养培训、社会考察,以及思政课教学专项经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教育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等也出台了相关文件的督查办法,但是总体而言,督查力度不够,很多省份的督查仅限于本科院校,或者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对一般的高职院校只要求撰写相关的自查自纠汇报材料,或整改材料。对于政策性文件到底落实得怎样,没有督查到底。这种状况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存在侥幸心理,政策执不执行似乎没多大含义。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相关文件落实的督查,切实提高和改善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待遇等,增强他们的职业信心、社会责任感等,减轻或消除他们的职业压力,恢复其身心健康。

(二)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健康成长

学校相关制度与规定,是造成思政课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源泉,有些制度(规定)不可避免地存在学校整体利益与教师个人利益相冲突的事实,但也有些制度(规定)其实可以更优化,兼顾二者利益。

1.管理层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要真正落实修业必先立德的教育理念,学校就应抓住抓好这个主渠道、主阵地。首先,应该不打折扣地落实好教育部颁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文件精神,学校应该出台配套性文件,确保思政课教师在待遇、职称、课题申报、培养培训和学习考察等方面政策的落实。其次,要加大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投入,特别是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在通过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高其实效性等方面下大工夫。

2.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机构。首先,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定期为思政课教师开展心理普查,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特别要对思政课教师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重点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其次,经常性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技能。再次,要经常性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让他们的活动中压力都得到疏解。

(三)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主动掌握减压的意识和技巧

思政课教师心理压力有来自外部的因素,也有自身认识和能力方面的因素。正视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理压力,对于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

1.要提高对自己职业的认知。职业认知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价值、意义的认识,以及如何有效实现职业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思政课教师更有必要提高对自己职业的认知。首先,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等文件精神,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其次,在很多高校思政课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思政课教学前辈、能手等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2.切实掌握心理健康常识和技巧。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认识观念。有专家指出“人们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自己对待事情的观点所困扰”,很多思政课教师都认为是所从事的课程教学工作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压力,让自己困扰不已,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这种不合理的观念。其次,掌握自我调节方式方法。自我主动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方法很多,如情境转移法、能量宣泄法、以柔克刚法、挫折超越法、深谋远虑法、自我反省法,但不同的方式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可能不一样,需要教师认真领会和掌握。再次,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可以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可以通过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进行网络课程学习,也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证等,掌握心理健康常识技能。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有位同事得了轻度的抑郁症,她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师的考证,掌握了一些抑郁症治疗的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其心理已经恢复正常。

[1]黄淑颖.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何[J].职业技术教育,2014(6):39-41.

[2]毛玉琴.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J].教育与职业,2007(14):73-75.

[3]覃兵,梁瑞升.怎一个累字了得——把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与职业,2005(31):38-39.

[4]许辉,施光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湖南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23-125.

[5]秦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缺失的成因与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6):1081-1086.

[6]潘欣等.陕西省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9-31.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设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13SF15)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张亚欣)

梁瑞升(1975-),男,湖南耒阳人,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基础课与思政课部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心理健康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