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福霞,梁泽平,商 璀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42)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效果
简福霞,梁泽平,商 璀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症医学科,重庆40004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该院ICU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B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镇静护理,采用Ramsay分级监测镇静水平,调节镇静深度使Ramsay评分保持在2~4级,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 12 h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坠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坠床和意外拔管;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HR和RR降低,SpO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使用护理机时间及住ICU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病房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给予良好的镇静治疗,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呼吸,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时间及住ICU时间。
安定镇痛; 催眠药和镇静药; 呼吸,人工; 咪达唑仑; 重症监护病房
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而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式,多数患者不能耐受、躁动[1],常产生强烈的人机对抗。这不但不能达到机械通气的目的,反而增加耗氧量、加重病情,同时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应激,经常发生拔管等不良事件。为防止患者躁动、意外拔管,通常情况都是采用约束带进行约束患者的四肢,这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烦躁和逆反心理,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预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适当镇静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条件[2]。本研究选取入住该院ICU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等进行分析,探讨镇静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该院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手术后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其中A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56.0±10.3)岁。B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6~75岁,平均(56.3± 46.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A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瞳孔变化,每30~60分钟记录1次;保证呼吸机正常工作,妥善固定好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导管)和呼吸机管道,防止管道脱落,扭曲,及时倾倒冷凝水;及时有效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并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防止患者肺部感染2 h翻身、叩背,4 h排痰机辅助治疗,病情允许可抬高床头30°。镇静患者自主活动减少,使用气垫床防止压疮发生,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保持皮肤,床单,被套清洁,受压部位可用泡沫敷贴减压保护;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语言功能暂时丧失,无法与其沟通,将患者常见的急需表达的问题做成沟通小卡片,或为可以写字的患者准备纸笔随时与患者交流,了解其身体状况及心理需求。(2)B组除一般护理,还使用镇静方法经静脉推注镇静剂诱导,之后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镇静、镇痛同时使用。本研究使用的镇静剂包括短效镇静剂异丙酚和强效镇静剂咪达唑仑[3],镇痛剂包括吗啡、芬太尼。异丙酚镇静、起效快、诱导平稳、作用时间短;咪唑安定能使患者产生逆行遗忘,有效降低机械通气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每天早晨08:00定时唤醒患者,直至患者能清楚回答3~4个简单的问题,或逐渐表现不适、躁动,评估患者镇静和焦虑程度,判断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再重新镇静[4-5]。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HR、RR、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镇静效果根据Ramsay分级,保持在2~4级。Ramsay镇静分级法具体如下。1级:忧虑、焦躁、不安;2级:合作、安静,可接受机械通气;3级:对大声命令有反应;4级:入睡,仅对眉间轻弹有反应;5级:入睡,对眉间轻弹迟钝;6级:对眉间刺激无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及坠床、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与A组比较,B组患者HR、RR有所降低,更接近正常频率,SpO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比较(±s表)
表2 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效果比较(±s表)
注:与A组比较,aP<0.05。
组别A组B组HR(次/分)RR(次/分)SpO2(%)呼吸机使用时间(h)住ICU时间(h)103.3±12.5 98.6±9.2a25.3±8.2 20.5±5.4a95.2±4.1 97.3±4.4a17.2±5.7 14.9±6.2a36.0±11.7 34.0±12.5a
机械通气是在呼吸机的帮助下,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是为治疗基础疾病创造条件的一种通气方式[6]。然而,机械通气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手段,清醒患者常不耐受,患者异常躁动、极不配合治疗,出现人机对抗,反而增加耗氧量。在提供充分的镇痛和去除了可逆的诱因后,适度镇静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烦躁、增加人机顺应性,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因此镇静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显得必不可少。
适当的镇静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烦躁程度,采用镇静护理的B组与A组相比患者HR和RR有所降低,患者相对平静,且镇静组SpO2与A组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镇静组患者的通气情况优于A组。本研究中,B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监护室时间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表明,使用镇静剂进行镇静护理能保持患者平静,改善患者氧合,但是镇静过度后患者新陈代谢降低[7],大剂量的镇静类药物多对心血管及呼吸抑制作用,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病情;另外,在镇静过程中,尤其镇静诱导过程中,需要经脉推注镇静镇痛剂,患者在极易发生血压下降、心搏骤停等事件,因此在患者镇静治疗中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且选择合适的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不仅可以指导镇静治疗而且有助于对不良反应的判断,临床监护中我们保持患者Ramsay评分在2~4分,4 h评定1次,每天定时中断镇静治疗,唤醒患者,直至患者能清楚回答3~4个简单的问题,或逐渐表现不适、躁动,再重新镇静,以评估患者镇静和焦虑程度、判断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发生。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后患者机体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镇静后患者的HR、RR、SpO2发生变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后HR变异性发生改变[8],因此推测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后自主神经功能及内分泌的改变,稳定内环境,降低体内应激反应,增加患者舒适度,进而出现HR、RR降低及SpO2升高等临床表现,进而减少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ICU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1]肖佩华.危重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4):382-383
[2]贺丽君.ICU患者行镇静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6):68-69.
[3]郭奕萍.咪唑安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A):614-615.
[4]刘京涛,马明林,席修明,等.咪唑安定-异丙酚序贯给药对机械通气患者每日唤醒安全性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2008,33(8):950-952.
[5]徐珏华,徐彩娟.56例镇静患者每日行唤醒疗法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8):692-693.
[6]王珍.ICU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08(19):111-112.
[7]王希峰,康焰,刘进.重症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镇静[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医学杂志,2008,29(2):141-145.
[8]周维娜,戚平平,孙运波.咪达唑仑与异丙酚目标镇静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13):36-3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45
B
1009-5519(2015)23-3637-02
2015-07-15)
简福霞(1982-),女,重庆渝北人,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E-mail:49639210@qq.com。
梁泽平(E-mail:4196249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