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伤中的应用

2015-07-12 18:51郑万平成明传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3期
关键词:负压泡沫创面

郑万平,成明传,官 建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400052)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伤中的应用

郑万平,成明传,官 建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骨科400052)

目的 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在难愈性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2013年在该院骨科应用VSD治疗的难愈性创伤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2例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的难愈性创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6、3.81、6.58,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0)低于对照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8 9,P<0.05)。结论 VSD技术对大面积创伤、慢性感染等难愈性创伤疗效显著。

负压伤口疗法; 创伤和损伤; 感染; 伤口愈合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VSD),又称负压封闭引流(negative pressure woundthreapy,NPWT),是一种采用负压吸引装置对患者创面上特殊敷料进行间歇或持续负压吸引,对创面减压引流的治疗方法[1-5]。VSD多使用医用泡沫(聚乙烯醇或聚氨酷材料)裁剪后置于创面作为敷料,并用半通透性的薄膜密闭创面,使用多侧孔引流管连接引流瓶及负压源进行负压引流。1992年Fleischman博士首创VSD技术,并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裘华德教授于1994年率先将VSD技术引进中国。VSD在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及感染等患者创口、创面进行减压引流的效果较传统引流方法更为优越[6-8]。使用VSD可以及时排除坏死组织、脓性积液及异物等有害物质,同时达到减低压力,消灭无效腔,抑制细菌繁殖,防止感染扩散,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炎症组织吸收,促进创面坏死组织和细胞的清除,加速创面肉芽生长,从而使愈合时间缩短[9]。本科2010~2013年采用VSD法对22例难愈创伤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0~2013年收治的难愈性创伤患者2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6~61岁,中位年龄46.8岁;大面积软组织挫伤10例、软组织感染8例、慢性骨髓炎4例。所有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脓液或骨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另选择同期难愈性创伤且未使用VSD法治疗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28~63岁,中位年龄48.3岁;大面积软组织挫伤12例,软组织感染8例,慢性骨髓炎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全身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根据创面大小、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对应的抗菌药物。创伤急诊患者积极补液,必要时输入红细胞,防止休克。

1.2.2 VSD治疗 (1)清创术:对于创伤性患者,清洗创面,去除创面表面的异物,彻底清除创面及创腔中的变性坏死组织。清创后使用等渗氯化钠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甲硝唑溶液反复清洗创面及创腔;对于软组织感染、慢性骨髓炎患者应切开引流或开窗减压,彻底清除坏死组织。(2)放置VSD:选用VSD材料,根据创面大小和形状裁剪成形,使其能充分与创面贴合。将泡沫材料放入创面,并在泡沫材料与创缘之间的连接处用丝线行间断全层缝合,确保泡沫材料与创面完全贴合,方便后续封闭。在充分清洁创面周围的皮肤后,使用生物透性薄膜覆盖,将创面及创周皮肤一同覆盖封闭,并放置引流管。引流管连接负压源,使负压作用于整个被生物透性薄膜覆盖的区域。负压的大小根据创面引流液体的性质、量及创面大小的不同分别设置,对于创口浅,创面不大,引流液体较稀或较少时,负压可较小,反之,则需要增大负压,从而达到充分引流的效果。在负压引流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视创口处的密闭效果和引流管情况,防止堵塞或者封闭不严。一般引流7 d左右即可拆除VSD观察创面情况,若创面面积大或感染严重,需要再行封闭后负压引流。若在此期间患者体温持续升高,说明感染可能加重或者引流出现问题,应当立即清洁创面或清创,更换敷料后再行VSD治疗并同时行细菌培养等,根据培养结果选择使用抗生素。(3)后期治疗:在充分引流后,若创面清洁且有肉芽组织出现,即可行二期缝合、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反之则继续行VSD治疗。

1.2.3 观察指标 观察44例患者创面清洁时间(无脓液、渗出物及坏死液化组织)、创面愈合时间及换药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大减少了临床医生的工作强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s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s表)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创面清洁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换药次数(次)观察组对照组22 22 t P --5.3±1.6 15.5±2.2 11.26<0.05 21.7±5.6 36.1±11.2 3.81<0.05 2.3±0.8 10.6±4.1 6.58<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8例(36.36%)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8 9,P<0.05)。

3 讨 论

VSD是采用医用泡沫对伤口进行完整的封闭性覆盖,再使用负压抽吸,使创面产生的液体、渗出等均能迅速抽离创面、不易聚集堵塞引流管、保持创面干燥;创面的持续负压,生物膜覆盖使细菌难以进入创面,从而使创面与外界隔绝,减少并发感染的概率;使用负压对创面进行持续吸引使创面渗出物及时被清除而能让创面保持干净清洁;持续的负压吸引还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肉芽组织的生长[10],并能明显增强在创缘组织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微血管密度[11]。此外,有研究发现,处于负压环境中的创面血流量较负压前有显著增加[12]。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VSD的创面淋巴细胞浸润消退较快,增生期胶原合成出现较早,修复期可见到收缩性纤维合成增强[12]。VSD技术主要应用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体表化脓性感染溃疡、急慢性骨髓炎及关节感染需手术引流者、骨筋膜室综合征、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者等[13],但是创面活动性出血患者应用VSD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使用负压吸引前必须彻底止血。

VSD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很大优势。首先,能大幅度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医生及护士的工作量。其次,VSD技术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交叉感染。由于VSD需要封闭创口,使创口在一定程度上与外界隔绝,从而成为封闭的空间。这个封闭的空间仅仅通过负压引流管与外界联通。负压吸引可及时清除创面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使引流区内达到“零聚积”。第三,充分引流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较大量使用抗生素更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同时也避免了炎性物质吸收而引起的高热。第四,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第五,VSD在负压状态下能够有效地避免无效腔形成及缩小创面,在引出渗液的同时使创面或创腔各壁内陷并紧密贴合,避免了脓液聚集及无效腔的形成,对于浅表创面,可以起到减小组织间距离、缩小创面、减小植皮面积等功效。尽管VSD有上述优点,但缺点也相当明显。目前,VSD材料价格过高是阻碍该技术推广最重要的因素,在经济较为落后地区,VSD技术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够使用,若未来材料价格下降,VSD便能够在基层及落后地区推广;持续负压吸引时,创面所在的肢体不能随便移动,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若创面是在下肢,VSD时过长时间的固定妨碍了下肢适当功能锻炼,容易形成组织粘连、肌肉萎缩,甚至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4]。

在应用VSD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尽可能彻底清除创面内的坏死组织和异物(如线结等)。(2)在无菌条件下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高分子泡沫材料,务必使泡沫置入创面后能充分接触整个创面,创面较大时可使用多块材料,但应使泡沫材料充分接触创面。(3)引流管的所有侧孔和顶端应全部包埋在泡沫内;引流管至泡沫材料边缘的距离不宜超过2 mm,如果所用泡沫较大则应置入两根或更多引流管,但需按创面大小修剪去除多余引流管。(4)创面封闭要严密。(5)急诊手术损伤面积较大,彻底止血,负压不可太大,否则可以导致血液、血浆丢失较多,出现低蛋白血症,影响伤口愈合。(6)有效负压的可靠标志是泡沫材料明显收缩变硬,必须注意的是负压一旦消失,要立即检查封闭是否严密,必要时加以弥补,否则创面处于封闭而无负压环境中,可能很快感染恶化。(7)创面一旦清洁,即可进行二期缝合、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若创面较大或感染严重,可能在第1次负压封闭7 d后再进行第2次负压封闭。

本研究结果显示,VSD技术对难愈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加快创伤愈合,减轻并发症的风险。作者经过3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VSD在治疗皮肤缺损、感染、骨髓炎、脓肿等难愈性创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VSD技术的应用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1]Abbott CA,Garrow AP,Carrington AL.Foot ulcer risk is lower in South-Asian and African-Caribbean compared with European diabetic patients in the UK:the north-west diabetes foot care study[J].Djabetes Care,2005,28(8):1869-1875.

[2]Neumaier J.Innovative therapeutic measures in problem wounds:autologous skin and Vacuum sealing[J].MMW Fortschr Med,2004,146(17):14.

[3]刘洪达,曲家富,李绍光,等.一期解剖复位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2):1083-1085.

[4]Miller Q,Bird E,Bird K.Effect of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on the acute healing wound[J].Curr Surg,2004,61(2):205-208.

[5]曲家富,闫荣亮,王良,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4):316-319.

[6]蒋国群,胡永才,周海洋,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下游离植皮修复骶尾部压疮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61-1862.

[7]夏远军,章莹,吴文,等.负压封闭引流与常规敷料加压包扎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1,3(2):97-100.

[8]Furlanetti LL,de Oliveira RS,Santos MV,et al.Multiple cranial burr holes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total scalp avulsion[J].Childs Nerv Syst, 2010,26(6):745-749.

[9]徐少辉,陈桂丽,黄萍.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6):950-952.

[10]朱淑昌,王甫亚,朱宜国.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8):88.

[11]郭佳莹,黄萍,曹文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0):106-108.

[12]Kilpadi DV,Bower CE,Reade CC,et al.Efect of vacuum assisted closure therapy on early systemic cytokine levels in aswine model[J].Wound Repair Regen.2006,14(2):210-215.

[13]李陵江,常恒,常晶晶,等.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骨外科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77(47):8282-8287.

[14]李艳华,崔爱琴,张俊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应用的护理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1):166-167.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32

B

1009-5519(2015)23-3609-03

2015-09-01)

郑万平(1963-),男,重庆江津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骨科工作;E-mail:zheng_wp_38@163.com。

猜你喜欢
负压泡沫创面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废弃的泡沫盒
“搞死”国家的泡沫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rh-EGF凝胶联合SD-Ag对兔烫伤创面修复作用的研究
好泡沫与坏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