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2015-07-12 18:51张长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1期
关键词:低血糖缺血性血糖

张长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江苏南京21001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张长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江苏南京210011)

目的 探讨临床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A、B两组,各61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与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67%(12/61)、4.92%(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与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上的IS患者,在分析总结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后,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脑缺血; 卒中; 低血糖症; 干预性研究; 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渐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而这也使得临床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以缺血性脑卒中(IS)为例,该病症就是因机体脑血管发生闭塞性病变而引发的脑供血障碍,致使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直至软组织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大约占据了所有脑卒中病症的80%以上,且年复发率也达24%,直接威胁着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的身心健康[1]。其中,低血糖反应是IS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也直接影响着病症的治疗与预后。选取本院收治的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办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I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0例,女52例;年龄45~80岁,平均(63±4)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关于“IS”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其他严重疾病与重大内外科病症合并者;存在既往精神障碍与其他脑部疾病史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存在乙醇或药物依赖者。其中,合并糖尿病60例、高血压30例、高血脂20例、冠心病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B两组,各6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B组患者则在详细分析低血糖反应发生原因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1 动态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 出汗、寒战、心悸与饥饿感、易怒、头痛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为早期低血糖反应的一些多见表现,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测量其血糖,并注意特殊类型低血糖的表现,若患者出现原有意识障碍加剧、肢体瘫痪情况加重,或表现出躁狂、烦躁等,也需立即测量血糖,并适当增加血糖监测的频率,以免因IS病症进展诊断而忽视了患者的低血糖症状[2-3]。为此,护士必须全面把握各种低血糖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并告知患者与家属关于低血糖的相关知识,引起其重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而护士本身也需加大病房巡视力度,逐步提升自身病症早期识别能力,从而第一时间发现低血糖,给予患者对应的处理[4]。同时,护士需采取常规、随机监测相结合的办法做好对患者血糖的监测与记录,特别是对那些血糖波动较大且降糖药剂量有所变化的患者,更需加强管理,进而具体结合患者情况,适当放宽血糖控制标准。

1.1.1.2 饮食指导 结合患者病情与进食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嘱患者按时、按量进食,保持营养摄入均衡,以不断提升身体免疫力。对于无法顺利吞咽或出现呛咳的患者,可改为鼻饲,而当病情较危重,无法估计患者胰岛素注射后具体进食量时,则需在注射胰岛素前指导患者进食[5]。同时,每天询问、记录患者饮食情况,并告知医生,从而遵医嘱对患者降糖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以避免因降糖药物应用而引发低血糖。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情况,若血糖水平小于3.3 mmol/L,则可判定为低血糖;并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进行有效评分,分值越高,表示ADL越好[6]。同时,采取统一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A组有1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为19.67%,而B组有3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患者均经40~60 mL 50%葡萄糖静脉滴注后,在30 min内恢复到正常血糖水平。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护理后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有了显著增加,且B组增加幅度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6.72%(59/61),显著高于A组的78.69%(48/ 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A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A组B组n 护理前 护理后61 61 46.2±17.2 46.5±16.9 67.5±15.9a80.8±12.7ab

3 讨 论

对于IS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血糖控制过度。因IS患者多半会合并糖尿病,或是在急性期应激状态下,极易出现高血糖反应,这时,为有效控制患者血糖,临床护理中多将血糖控制在一个较狭窄的范围,从而相对增加了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机体会优先给予中枢神经系统提供能量,而葡萄糖作为神经系统一个主要能量来源,若脑循环葡萄糖水平低于其循环,就会使得中枢神经系统本身无法合成葡萄糖,减少了其存储糖原,故需要从循环中不断获得葡萄糖,这时,一旦出现低血糖,从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到基本生理功能,均会由于葡萄糖的严重缺乏与持续时间受到对应的影响,而且短暂低血糖也会造成明显的脑功能紊乱[7]。若未及时纠正低血糖反应,或是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极易造成患者出现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同时,对于合并糖代谢异常的IS患者,因其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这时,若出现了低血糖反应,机体的交感——肾上腺素就相对增强其神经系统功能反应性,从而引起内皮细胞损伤、血管痉挛与血管活性物质适当增加等多种病理生理反应,甚至加快患者病情发展,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复发[8]。为此,对于那些有着较长糖尿病史、存在严重低血糖病史与合并大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IS患者,需适当放宽其降糖标准与目标值,具体结合IS患者本身情况,制订出个性化降糖方案,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低血糖反应的发生;(2)生理因素与饮食习惯影响。因IS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其各方面器官功能均在逐渐下降,且体内降糖药物代谢分解和排泄能力也在逐渐下降,从而使得降糖药物大量蓄积在体内而引发低血糖[9]。同时,在饮食方面,因存在吞咽困难或呛咳患者无法大量进食,从而使之无法得到充足的能量补充而诱发低血糖,加上患者若在常规应用降糖药物后未遵医嘱按时按量进餐,也会造成低血糖;(3)疾病本身与药物应用影响。对于昏迷、失语的IS患者,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因其缺头晕、心慌等症状的主诉能力,而低血糖症状又同脑卒中病情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相似性,从而致使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使得患者逐渐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10-11]。为此,在IS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护士必须动态观察患者的各种症状与体征变化,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水平,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均在明确低血糖反应发生原因之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该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A组,且该组患者ADL评分改善更显著,护理满意度更高。由此可见,针对IS患者,具体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低血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概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1]赵琳.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5):184.

[2]戴春燕.脑血管疾病伴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66-167.

[3]贾秋香.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4):140.

[4]冯军,曹俊杰,徐英,等.连续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0):2276-2277.

[5]刘杨.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88-89.

[6]李葆华,王艳,董玉静,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9-312.

[7]崔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0):102-103.

[8]薛云霞,严晓珍.情绪护理在2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3):110.

[9]张兰芳.个性化护理方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0):119-121.

[10]熊光,张润,柳华.心理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5,27(1):128-129.

[11]赵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74-1975.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1.046

B

1009-5519(2015)21-3318-03

2015-08-23)

张长萍(1978-),女,江苏如皋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糖尿病及消化科工作;E-mail:jp76202zcp530@sina.com。

猜你喜欢
低血糖缺血性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