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喜 白翠香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69-02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汉语拼音的内容又是比较枯燥的符号,尤其是面对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完成拼音教学,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要改变拼音教学繁、难、偏、低的状况,就得打破单一的拼音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在拼音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就是音形相同或相似字母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辨析不清容易产生歧义。针对不同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肢体激趣,记忆相似字母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趣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的传授有生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向成功。
如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对声母当中“b、 d”和“ p 、q”分辨不清,从而给认读、识记生字带来一些困难,也让家长发愁。经过认真观察和研究,我总结出用肢体巧记字母“b 、d” 和“ p 、q”的音和形,效果较好。从书写形式上看,bdpq这四个声母都是由“竖”与“半圆”组成的字母,只是竖和半圆的组成方式不同。因此我就称它们为“四胞胎”,并告诉学生“竖”就是我们笔直站立着的身子,“半圆”则分别是我们的“脑袋”“肚子”和“屁股”。同时自编儿歌帮助识记:大肚子b、b、b,大屁股 d、d、d,脑袋向右p、p、p,脑袋向左q、q、q。通过儿歌的诵读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就这样,学生很快便在扭动自己肢体的快乐中掌握了“四胞胎”的特征。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我还鼓励他们和家长互玩“四胞胎”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非常喜欢。
二、创设情景,区别相同读音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和人交流的培养。虽然这个要求在阅读目标中出现,但我觉得在学拼音时,就应该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拼音教学中,读音相同的字母是声母y w与韵母i u,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学生常将yi直接写成i,将wu写成u,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只记得y与i、w与u读音相同,却忽略了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正确地区分它们,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是:情景导入“单韵母六姐妹中有一个叫小i的,(请出戴头饰卡片i的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是谁?(请出戴头饰卡片y的学生)小i的妈妈叫y,y是声母,所以我们叫它声母y,然后让两个带头饰的学生拥抱在一起,组成yi。一个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清晰地区分了声母y和韵母i。同时又让y和i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就是“母与女”的关系。这是一种“血浓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每个学生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因势利导,根据书中的图意编儿歌巩固记忆:树杈妈妈y、y、y,小i的妈妈叫大y,大y小i在一起,yi、yi、yi、yi,我们永远不分离。
在学习声母 w和整体认读音节wu的时候,我首先凭借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出一个动漫小故事:一位戴着声母w头饰的爸爸和一个戴着韵母u头饰的小男孩,手牵着手在公园里游玩。不知为啥?爸爸不见了,小男孩伤心地呜呜哭起来,小朋友,你们能帮他找回爸爸吗?生:“小u的爸爸怎么能把自己的孩子弄丢……”
抓住这个契机,我指导学生编儿歌:大w爸爸要牢记,别把小u丢掉去。小u小u别哭泣,爸爸在前等着你。随后,再根据教材图意编儿歌:屋顶爸爸w、w、w,小u的爸爸是大w,wu、wu、wu、wu ,大家一起来跳舞。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发现、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并掌握了这些看似难、可又有趣的拼音字母,强化了对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不可替代关系的理解,同时,又受到了较浓厚的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
三、手脑并用,识记相似读音
拼音教学中,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对部分字母的发音存在语音缺陷。如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这是一个旧有的语言习惯问题,要想改变这一面貌的确很难,因为语音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以发展。而特定的语音环境是固定的,不是经常发生改变的,因此,在拼音教学中,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z、c、s和zh、ch、sh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一定要讲清每个字母的发音位置及其特点。如教s与sh时,告诉学生发s的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发sh的音时,舌头翘起,在硬腭与软腭之间,形成阻碍发音,声带不振动。同时进行s与sh的发音比较,并以语音示范和手势配合指导。发s时,手掌平伸,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发sh时手指向上翘起,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然后用“猜一猜”游戏训练学生,我发s 和sh的音,让学生根据唇形的变化猜出是哪个音。最后根据训练的要求,让学生练习“四和十”的绕口令,强化学生的发音方法。当然,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需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
四、小组合作,优带差学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的拼读积极性。
五、巧用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的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如在教学j、q、x的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声母j、q、x 的表音表形图,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记住j q x的发音,在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同时,提示学生只要把母鸡的鸡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 j的发音了;把气球的气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 q的发音;把西瓜的x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x的发音。再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记忆j、q、x的形:母鸡母鸡j、j、j、气球气球q、q、q,西瓜西瓜x、x、x,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识记声母,编得好的同学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一起读。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说出自编的儿歌。有位学生是这样编的:i字加弯j、j、j,像个9字q、q、q,右斜左斜x、x、x,(其中学生对x编儿歌时,有的说歪歪+号x、x、x、也有的说一个x号x、x、x)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实践证明,先凭借学生对文本教材的自我解读,再利用图与性的迁移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j、q、x与€嗥慈サ愎嬖蚣仁悄训阌质侵氐悖萄е形沂钦庋龅模合热醚旒莏、q、x与€?相拼时的有关儿歌:“j、q、x小淘气,不愿和u在一起,小€欣衩玻絡、q、x 就脱帽。” 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记忆:课前,我精心准备了j、q、x与€耐肥危瑎厦娴牧降闾匾庾龀苫疃模瓤梢粤榛畹厝∠吕矗挚梢粤榛畹胤派先ァ#┰偾胨奈谎直鸫魃贤肥紊咸ū硌荨笆掷帧⒆雠笥选钡挠蜗贰Hの逗嵘男∮蜗吩诳翁蒙媳硌葑牛恢恢恍∈指呔僮牛徽耪判×成闲绰丝炖趾妥孕牛氩斡氲娜惹榭上攵N颐嵌贾溃惫邸⒂腥さ谋硌莼疃茄浅T敢獠斡氲囊恢只疃问健6颐亲隼鲜Φ木陀Ω梦瓷枵庋幕幔醚诙运伎肌⒍植僮鳌⒐鄄炱兰鄣墓讨校竦盟嘉芰颓楦械姆⒄埂U庋突嵩谘в胱龅奶逖橹锌炖值匮捌匆簟?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始终以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的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寓教于乐,注重整合,帮助学生愉快地学习拼音,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经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