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意象表现性油画研究

2015-07-12 12:25:09张秀慧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121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
关键词:表现性油画意象

张秀慧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当代中国意象表现性油画研究

张秀慧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121000)

诗和画作为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意境的塑造和表现。油画作为一件舶来品,传入中国也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在这百年间,中西文化在激烈的碰撞、冲突中走向接纳和融合。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虽然有着不同的生长土壤和文化背景,但是由于它们都注重对个人感情的独特体现,因此,中国画就拥有了和油画进行结合的契机。本文试着就中国意象表现性油画发表几点观点。

油画;意象表现性

中西方的绘画艺术根植于不同的社会土壤,艺术家们在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因此,他们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就迥然不同。意象表现性油画就是中国当代画家充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创作而成的新的油画类型。本文试着从表现性油画的起源和发展、哲学基础、思维方式和典型代表等方面来做论述。

一、中国当代意象表现性油画的研究现状

中国在油画传入的百年间,经过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民族自信心曾经一度处于较弱的位置上,对于西方文化,除了少数有志者敢于直面并加以利用之外,大多数人都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社会的进步,民族自信心不断增强,中外交流不断加深,中国艺术家对外来艺术表型形式能够有更加理性的审视。具体到油画上来说,中国艺术家对西方油画艺术怀着敬意,并利用中国元素和思维加以改造,丰富了西方的油画艺术,同时也强化了中国的文化符号。

中国艺术家在对外国油画进行加工和重新诠释的时候,坚持的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思维方式。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贯坚持的写意的表达方式的延伸。

中国的油画艺术毕竟是舶来品,因此,相比较于外国的成熟的研究体系来说,中国对油画艺术的研究还相对较浅。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解读意象的角度理解绘画的表达含义,从而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第二,从绘画元素的角度解读表现性油画的创作要点;第三,通过对比中西方油画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这些方面的研究和西方艺术家对油画艺术的研究相比显得较为稚嫩,但是意象表现性油画作为中国画家对世界艺术的一种贡献,其自身的发展也只经历了较短的时间,对中国艺术来说,意象表现性油画是对自身艺术体系的一种完善,是对西方油画艺术的一种补充。

二、意象表现性油画的起源和发展

1.“意象表现性”的含义

在中国,“意象”提到较多的多是在诗文和绘画中。“意”和“象”早在《周易》中就出现过,但是真正为诗画提供理论土壤的“意象”一词,却是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经过许多文人补充完善的系统概念。“意象”内涵丰富,大致还有些“不可言传”的味道,一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都在这个词语上苦心经营,为追求“意象”二字的精髓而捻断数根须。

“表现性”是相对于“再现性”而言的。想要了解“表现性”可以通过“再现性”的特点来入手。“再现性”就是在绘画过程中重视对事物的“再现”,是绘画中偏向于写实的一派。而“表现性”则重在表现情感,注重创作主体内在的情感抒发,而不是拘泥于事物的真实面目。

意象表现性油画是中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做出的独特的贡献。它有较为特殊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精神在绘画中不自觉的流露,是一种审美取向。“意象表现性”只能在绘画中得到统一,只能是中国的文化能催生出的情感表现形式,借助西方传来的油画这一艺术载体,最终完成了意象表现性油画这一含有巨大的文化包容性的绘画艺术。

2.中国意象表现性油画的起源

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关注是在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之后,中国人由闭关锁国被迫直面世界。从最开始对西方世界坚船利炮的崇拜到对西方政治体制的复制都是中国人试图利用西方世界的成果来实现中国式改革的尝试。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对西方世界的借鉴和关注终于集中到了文化艺术领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蔡元培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对新文化的构想,在美术领域,他不仅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观念,更是组建了一批热爱美术的优秀青年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这对我国的美术事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最终出国学习的这一批人成为了我国美术界的明日之星和未来栋梁,后来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国的意象表现性”油画才取得了诞生的可能和持续的发展。

中国的意向表现性油画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依然播下了诞生的种子。这一批热爱绘画的年轻人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在童年和青年时代里接受了中国的文化熏陶和文化教养,又在最适合探索新知的年龄里接触到了国外的优秀艺术成果,因此,中西文化的冲击必然在心中激起澎湃的浪花。中国文化的惯性必然会在其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的道路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为意象表现性油画的诞生做好了准备。

3.中国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发展

中国文化一直都存在诗画表意的传统。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送出国门的青年们充分利用了油画这一外在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意象表现性油画由此得到发展。

当时的林风眠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其代表性的油画作品融合了彩墨画,透露出了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将中国水墨的写意与西方油画的重彩相结合,令人叹为观止也使得后人纷纷模仿。而同时代的吴大羽也是此中佼佼者。

经过了这一时期的过渡,越来越多的绘画者加入意象表现性油画的行列中。吴冠中笔下的壮丽山河将中国山水画与西方油画的技巧相结合,赵无极将中国碑帖甲骨的书法形式应用于油画作品中,都借助油画之形式表现出了强烈的中国写意画的风骨和情怀。

当代的意象表现性油画家们更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将强烈的时代精神和传统写意风格融合在油画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这一群当代画家们自觉肩负起意象表现性油画创作的大旗,积极探索新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中国文化和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走向世界,为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获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意象表现性油画是中国文化在西方油画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但同时,西方文化对意象表现性油画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现代派绘画的影响。

在西方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时期里,人们对自我价值及存在意义产生了严重的质疑,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空虚和虚无。这种精神上的不安和动荡表现在文学作品上就是出现了荒诞派文学、表现主义文学等等,反映在绘画领域就是出现了野兽派绘画、立体主义画派、未来主义画派等等,他们追求独特的表现形式,寻求强烈的情感宣泄。我们通称之为现代派。因为在绘画的目的在于表达情感这一点上和意象表现向油画有相似之处,因此在创作手法上具有意象表现性油画可以借鉴的部分。

第一,西方现代派画家在绘画中注重情感的强烈表达。他们不是很注重绘画的内容,只在意绘画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的感觉是否起到了情感表达的作用。这一点和中国的传统写意画是十分相似的,也是对意象表现性油画的启示和鼓励。第二,西方现代派画家追求新异独特的造型,不拘泥与传统绘画的写实,因而显得灵动和意味无穷。有的绘画的作品甚至只有零碎的部件和简单的线条或是根本不协调的色彩,但是却具有惊人的表情达意的功能。第三,现在派画家对绘画材料的要求和对绘画形式的追求是一样的,都在追求最极致的表达。在现代派画家中,颜料不是唯一的材料,沙子、纸张都是强有力的表现工具。

总之,中国意象表现性油画在并不算漫长的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经过中国绘画艺术者的不懈努力和外国绘画艺术的熏陶渐染逐渐发展并取得成熟。

三、意象表现性油画的文化土壤

意象表现性油画由于其显著的写意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丰韵,因为其油画这一显著的西式绘画形式表现出了西方文化的形貌,因此,意象表现性油画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就其写意风格而言,中国文化显然是其灵魂,就其油画形式来说,西方文化亦对其影响深远。

1.中国文化与意象表现性油画

中国文化为意象表现性油画提供了精神内核。这一观点立足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哲学思想为意象表现性油画提供了思想基础,而是中国的审美习惯影响了意象表现性油画的画面风格。

中国文化因其源远流长的丰厚积淀和一脉相承的原始情怀而灿烂夺目。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建构了一套独特的哲学理念,构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从奴隶制社会的开始萌芽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的逐渐成熟,从秦汉时期的唯儒独尊,到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的哲学思想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当我们回顾几千年的灿烂文明,相信我们都不会怀疑曾经一度甚至是至今仍然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生活习惯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体系是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

儒家文化一度是政权所允许的唯一合法的思想存在,它以孔孟的仁爱思想为中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构建了一套以“礼”为名的法度。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虽然儒释道三教相互吸收,呈现出了融合的取向,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出世”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依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在古代的许多绘画中都可以体现儒家纲常道德的影响,如汉代的画像石以及唐朝的《捣练图》等等。

道家思想直接面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主张“出世”。因此,道家思想在特定时期也是统治者的思想统治手段。但不论如何,道家思想在处理物我关系时所采取的超脱态度一直以来对中国文人有巨大的影响。道家思想表现在文学上会催生出山水田园诗和禅诗,在绘画上会催生出水墨画,不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绘画上,道家思想因为其天人合一的主张和追求使得这些艺术形式都具有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灵气与写意的洒脱。

佛教并不是中国本土文化,但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佛教一起强大的包容能力迅速实现了本土化,并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共同构成了我国重要的思想体系。魏、晋、唐、宋时期都有文学巨擘和绘画大家成为佛教忠实的信徒,并为之做了许多有名的绘画。在这些为佛教而创作的绘画中比较有名的要数敦煌壁画,敦煌壁画中的佛教人物形象各个栩栩如生。

在儒释道相互沟通,最终实现三教合一的实际情况之后,中国绘画的思想基础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补充,审美情趣也具有多元化倾向。儒家美学强调“仁”与“善”,道家美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自由和逍遥境界,而佛教则讲究“禅机”和“隐喻”。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核和审美标准,使得中国绘画注重写意,注重表情。

2.西方哲学和意象表现性油画

对美学的追求会使人无限接近于对哲学的追求。西方绘画艺术在美学思想的指引下,不断完善自己、补充自己。西方绘画艺术最初是以写实为重要手法,后来在康德美学理论的激励下,逐步实现了由写实想写意的转变。自然和事物在他们的笔下不仅仅只是用来描摹的对象,而是成为了表达感情的载体。物不再是无感情的物,而是有感情的生命体。此后,黑格尔和尼采分别对艺术进行了至高的推崇,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表现内容,增加了艺术创作的视野和格局。因此,西方绘画对笔下物象的生命力进行了激情昂扬的塑造。

四、意象表现性油画对绘画艺术的贡献

首先,意象表现性油画扩大了绘画创作的可能性。意象表现性油画具体来说不是对具象的再现,而是对情感的表现,它借助了自然之景但又不是自然之景。或许从外在形式上来看,意象表现性油画借助了西方传统油画的表现形式,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在过了繁盛时期以后,西方的油画创作已经不再是绘画主流,而且突破性很少。而意象表现性油画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内容来进行的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并不是油画的发展催生了意象表现性油画,而是中国绘画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寻求中国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借用了油画的形式。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的意象表现性油画扩大了绘画创作的可能性。

其次,意象表现性油画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写意性的艺术重在表达感情,表达艺术家对世界的一种认知视角和态度。因此,意象表现性油画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为绘画创作贡献了一种视角,一种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中国文化的视角和一种中国文化逐渐国际化的视角。在这种油画形式中,中国人体会到了如何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化,如何将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结合;而同时,西方人能够体会到油画创作这种以意生色、以意构形的巨大魅力。

最后,意象表现性油画丰富了油画的画面语言。意象表现性油画以意构形、以意生色的创作方法将除了使得画面更加灵动、流畅之外还使得画面的内涵语言超过了画面本身的内容。意象的变化组合会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有时同样的意象用不同的组合或是笔法都会产生不同的画面语言,这种语言不是说画面意象有什么改变,而是画面中的意象所组成的已经不再相同。因此,在意象表现性油画中,最重要的不是意象,而是表现性,这种表现性是通过意象来实现,但是它又超越意象本身,最终传递给人情感信息的却是这些意象所创造出的意境。因此,意象表现性油画的画面语言不仅仅是意象语言还包括意境语言,这就是的油画呈现出了“看山不是山”的深远韵味。

五、总结

意象表现性油画是中国画家在对绘画艺术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进行的成功创造,它丰富了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意象表现性油画就是在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外绘画表现形式所进行的绘画创新,它是民族的,它的价值也必定会被世界所知晓。

[1]刘晓.中西融创观下意象表现主义油画语言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8):10-11.

[2]台进凯.浅谈中国文化与意象油画的理解[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1):35.

[3]刘长青.浅析中国意象油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4(3):92-92.

张秀慧 1993年生 女 辽宁省大连市 汉族 渤海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 本科生。

猜你喜欢
表现性油画意象
一张油画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4
油画《塬下》
油画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新校长(2018年7期)2018-07-23 02:58:58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海燕(2017年4期)2017-04-11 13:52:18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