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婥琴 (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637002 )
西山石刻对南充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内涵驱动
林婥琴 (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637002 )
在南充市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阶段,深入挖掘南充地区民间书法资源,将西山石刻引入书法教学,有利于扩充南充市中小学书法教学内容,有利于丰富南充市中小学书法教学内涵,有利于实现南充市中小学生书法旅游的多元教化功能。
西山石刻;南充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内涵驱动
成果来源:南充市2014年度社科规划课题“川东北地区民间书法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NC2014B054
风景秀丽的西山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郊,面积12.1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有万卷楼、开汉楼、栖乐山三大景区。西山风景区中的西山石刻长廊全长240余米,平均高度8米,将远古岩画、秦汉石刻和唐代雕刻融为一体,讲述了南充历史名人故事。这些历史名人涉及文化、教育、天文、水利等方面的精英和领袖,如发明浑天仪的天文学家落下闳、民主革命家张澜、开国元勋朱德、开国大将罗瑞卿等。
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这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3年教育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2013]1号),《纲要》中详细地阐释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同时对教学实践有具体的建议和要求,现正处于逐步推行阶段。
《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首次正式提出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明确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纲要》还指出“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
南充市的西山石刻正是南充市中小学书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光引向本土民间书法,有利于突破传统书法教育理念,把身边的民间书法展现在课堂,丰富书法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是对书法文化的拓展。西山石刻中的书法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图一“西山石刻”四个字是以魏碑楷书的风格表现的,笔法古拙劲正,质朴方严。同时它也是一副榜书书法作品,“西山石刻”四字朴拙大气,落款和印章的大小和位置都很考究,使得这幅榜书作品非常完整。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中小学生初步认识魏碑,感知魏碑书法的特点,在楷书书写中体会方笔的运用,以及感知石刻书法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视觉感受。认识完成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的几个部分,为今后的书法创作打下基础。图二“並迁双固”用唐楷的笔法特征表现,赞扬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在史学上的功绩和造诣可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比肩。这一赞誉使得陈寿挑灯撰写《三国志》的画面栩栩如生。陈寿生活在公元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至公元297年(西晋元康七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中小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时期文房的变化,考古实物和古籍记载证实,书桌的概念到唐末宋初的时候才开始出现。因此图二中陈寿席地而坐于几案前,身体微微向前倾以便于书写的姿势和我们现在的书写姿势就不一样了。在小学低年级的书法教学中,讲解毛笔书写姿势时,把这一身边的实例加入教学中,让同学们正确掌握书写姿势以及了解书桌变化对书写姿势的影响都是大有裨益的。在书写材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图二中几案旁边的竹简以及纸稿,这足以说明在这一时期造纸术改进后纸张已经开始普及,但是竹简也并没有完全被纸张所取代。在此认知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在书法教学中加入竹简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学习等各方面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我们身边的书法便于接受,对于新的教学内容也自然地有一种新鲜感。在书法教学目标上中学和小学可以有所侧重,小学重点体验竹简的制作,初步感受竹简的书写状态。中学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些简牍书法,感受不同的书法风格特征,初步了解文字发展演变的过程。
说到书法不得不提到的是与董其昌齐名的明代大书法家黄辉(如图三右),南充高坪人,黄辉的诗和书法都很有名,被誉为“诗书双绝”,遗著有《铁庵集》《平倩逸稿》《怡春堂集》《慎轩文集》等。他的诗清新,状景抒情,真切动人。他的书法布局疏朗,行气脱落,韵致潇洒,墨法圆润,西山风景区的“飞仙洞”就是他的墨宝,这是黄辉告老还乡后,为凭吊自己的恩师任翰(如图三左)在西山中的石屋,并在洞口上方恭恭敬敬地题写的,这一感人的尊师故事为世人所传颂。
笔者还在西山石刻实地发现有一块废弃的石头(如图四)横倒在路边的草丛中,中间已经裂开,石面已剥落严重,上面的“並迁双固图四和一些序文依旧清晰。姑且让这块的石头孤单地废弃,还不如在南充市的中小学书法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行拓印教学。《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书法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利用好这块废弃的石头进行南充市中小学拓印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了解拓印的历史和文化,认识拓印的工具,体验拓印的过程,掌握拓印的方法、程序,制作拓片。
西山石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南充籍历史名人,通过对西山石刻的研习有助于突破书法教育学习经典的惯性思想,兴起对本土民间书法的学习与研究。充分挖掘和展示民间书法艺术本身所积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审美等内涵,提高师生的传统文化修养,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书法艺术教学当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书法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西山石刻中图五介绍的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和华夏族的第一位女皇——女娲。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西山石刻中图六介绍的是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人落下闳。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形象地展示了宇宙模型,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2004年9月16日,经国家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将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在数学方面,落下闳发明“通其率”算法,现代学者称之为“落下闳算法”。此外,落下闳还被称为“春节老人”,他第一次将24节气纳入历法,奠定了春节的基础,在农业和生活方面都给人们引导作用。在阆中古城,每到春节期间在古城街巷里,人们常会看到身着红色吉庆古装、手持法杖、面容慈祥的白发白须老人,在忙着给人们送发红包,恭贺新年快乐、平安吉祥,这就是落下闳的化身。人们以这种民俗方式纪念这位中国“春节老人”。
西山石刻中图七介绍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谯周,他精研六经,颇晓天文,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如图二)、罗宪等学生。在南充西山万卷楼景区内,还建有谯公祠和谯周墓。谯公祠陈展内容的“谯周生平”“蜀中孔子”“全国之功”几个部分为我们充分展示了谯周的高尚人品、学术成就和历史功绩。
西山石刻中图八是明代的父子宰相陈以勤和陈于陛,在历史上父子皆为宰相的仅南充陈氏一家,陈以勤非常重视文化教育,陈于陛少时拜“嘉靖八子”之一的任翰(南充人)为师。图九中是被称为“一门四进士”的北宋阆中人陈省华四父子,长子陈尧叟是端拱二年(989年)状元、次子陈尧佐进士出身、三子陈尧咨是咸平三年(1000年)状元,这无疑是我们家庭教育中的典范。
图十介绍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张宪,阆中人,他既是岳飞女婿,又是岳飞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图中威武的将军形象和他身后健壮的战马向我们诠释着当年张宪和岳飞大军的屡屡功绩。同为武将的还有图十一中汉代将军纪信,出生于阆中县(今西充)人,由于身形及样貌恰似刘邦,在荥阳城危时假装刘邦的样貌,向西楚诈降,为保刘安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宋果州太守杨济有感纪信的忠诚仁义,特书刻“忠义之帮”于南充城西金泉山。在西山石刻长廊中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的朱德元帅(如图十二),他出生在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参加革命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罗瑞卿(如图十三)大将,四川南充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张澜(如图十四),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清末秀才,中国民主革命家,他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在南充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他办的新式学校.对当时四川教育的革新起了先锋作用。
这些都为我们南充市的中小学生深入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提升书法教育的内涵提供了很好的资源。2014年4月27日,第五届南充市“读史年华”历史剧展演大赛在西华师大华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顺利举行,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师生们以一部历史剧《并迁双固,良史陈寿》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特定的岁月,全面地展现了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的生平优秀事迹,这无疑给南充市中小学做了榜样,对于深入学习和宣传南充本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起,‘书法热’和‘旅游热’两种文化现象同时在中国出现。揭示了二者的亲密关系。二者都具有消遣性,有利于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又都出于对美的追求。古往进来,众多的书法家通过‘行万里路’,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吸取多种文化营养,创造了优秀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众多的名胜古迹中,都留有古今书家的墨宝。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书法已成为旅游景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西山风景区作为国家4A级风景区,是南充人民休闲旅游的首选,西山石刻理所当然是西山风景区书法旅游的重点。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素质修养提升的关键阶段。书法旅游使书法教育和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让书法教学走向户外,是书法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在一定层面上摆脱了传统书法教学的枯燥、乏味,使书法教育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中小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这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滋养出了如此多名垂千古的文人武将,伏羲、女娲的传说更是让这里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西山石刻书法旅游,可以让中小学生走近我们身边的书法艺术,对于南充地区的书法家、民间书法有更清楚的认知,充实南充市中小学书法教学内容。还可以丰富南充市中小学书法教学内涵,深入了解南充地区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南充,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也会油然而生。同时,西山石刻书法旅游在风景怡人的西山风景区,在这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很高的景区活动,也是很好的健体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对平时紧张的学习也是一种放松,起到劳逸结合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书法旅游可以提高青少年的书艺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毅力、平和心态。”西山石刻书法旅游对南充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元教化功能等待我们进一步挖掘,以强化南充地区书法艺术自身所积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年1月.
[2]吴祚来,陈宏仁.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M].江西美术出版社,1994.
[3]卢飞,宫红平.书法旅游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研究,商业现代化[J].2008年12月总第560期.
林婥琴(1981- ),女,四川名山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从事书法篆刻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