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月琴++陆建英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新词朋友,瞧,它们正拉着手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和它们打个招呼。出示词语,学生读词串。
盲婆婆 邻居 唱歌 欢乐 往日
喜滋滋 蝈蝈 咯咯 童年 难忘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盲婆婆”的最后一个“婆”字应该读轻声。小朋友们要注意,人称呼中重叠的字的后一个字要读轻声,如哥哥(ɡē ɡe)、姐姐(jiē jie)。谁来说几个?
生:爸爸(bà bɑ)、妈妈(mà mɑ)。
生:叔叔(shū shu)、伯伯(bō bo)。
师:说得对。再来看“蝈蝈”。这个词怎么读?
生:“蝈蝈”(ɡuǒɡuo)。
师:有没有发现?
生:“蝈蝈”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
师:那么,“喜滋滋”的第二个“滋”呢?书上拼音怎么标的?
生:不读轻声。
师:再看“咯咯”,书上拼音怎么标的?
生:不读轻声。
师:看来,并不是所有重叠的词都读轻声。“盲婆婆”是称呼,那么“蝈蝈”又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是动物的名称。
师:真了不起,归纳得准确。动物、事物名称重叠词第二个也读轻声。你也能来举一个吗?
生:蛐蛐(qū qu)。
师:掌声送给他。(生鼓掌)
【点评】这篇课文有很多重叠词,但第二个字有的读轻声,有的不读轻声。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分不清的,这会影响他们朗读课文。教者用词串形式出现,让学生引起注意。首先,告诉学生人称呼中重叠字的第二个字读轻声,让学生构建起第一印象。然后再比较“蝈蝈、喜滋滋、咯咯”,让学生发现其不同,并从人称呼中得到启发,归纳出“动物、事物名称重叠词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学生经过了一个有趣的探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积极性也大增。
师:同学们,再看看两行词串,又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行是写盲婆婆的,第二行是写文中小朋友的。
师:看得真准。那么,盲婆婆到底是怎样的情形,文中小朋友又是如何给她带来快乐的呢?请同学们在诗中去找,然后与词串来对照。
【点评】两行词串基本把诗的内容概括了出来,但教者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读词语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去读诗,因为语文不单是感悟精神,更要感悟语言文字。这首诗写得很有意思,也通俗易懂,放手让学生读原文,体味其中真情,比学会概括更重要。
师:(课件出示风景图)小朋友有了双眼,可以看书、写字,欣赏美丽的风景。可是盲婆婆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她的世界只有黑色,你能猜猜她的心情如何?(组织学生闭眼,交流感受)
生:肯定是很难过,也很孤单。
师:多么可怜的盲婆婆,可是今天,盲婆婆的心情又怎么样?我们来看看课本的插图。
生:盲婆婆笑得很开心。
师:盲婆婆为什么今天会这么开心地笑呢?
生:因为“我”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
生:绿色的蝈蝈。
师:“我”捉到蝈蝈时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生:从“乐呵呵”一词可看出“我”很开心。
师:“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生:从“喜滋滋” 一词可看出“我”很开心。
师:小朋友读得真仔细,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了答案,你能说出几个跟“乐呵呵”“喜滋滋”结构一样,意思也差不多的词语吗?
生:笑眯眯、笑嘻嘻。
师:老师看到了你的笑意满面。那你能够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你的快乐吗?(生读第一节)
【点评】对于第一节诗,教者抓住了“心情”来展开,通过“乐呵呵”“喜滋滋”来看出“我”捉蝈蝈时的开心。然后点拨:“乐呵呵”“喜滋滋”结构一样,意思也差不多,让学生也来找一找类似的词语。这样,学生从找词的过程中,学到了一种词语的特殊结构。接着,教者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一节诗。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快乐的氛围,为下面的探究做好了铺垫。
师:“我”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蝈蝈,真开心啊!为什么却把蝈蝈送给盲婆婆呢?而且感到更开心?请同学们从下面的诗句里寻找答案。
生:我发现了,原来这位小朋友给盲婆婆捉蝈蝈,是想让它在“我”上学的时候,替“我”给盲婆婆唱歌。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由蝈蝈替我给盲婆婆唱歌, 那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跟盲婆婆聊天,给她按摩捶背,还会为她打扫房间、洗衣服……
师:从诗中那位小朋友送蝈蝈,我们就能看出他一定是个有爱心、懂事的孩子。现在,坐在你身边的就是盲婆婆,谁来把“我”送蝈蝈的目的表达出来呢?(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蝈蝈的翅膀摩擦能发出叫声,而且这个叫声很动听,所以“我”说,这是一只会唱歌的蝈蝈。
【点评】第二节诗,教者没有简单地一读了之,而是从捉蝈蝈时的好心情过渡到捉蝈蝈的目的,并由此探究:这是位怎样的孩子?在“我”不上学的时候,“我”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让学生明白,这个捉、送蝈蝈的举动并不是随意而来的。
师:(出示课本插图二)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正在非常专心地听着蝈蝈唱歌,蝈蝈美妙动听的歌声会让她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自由朗读第三节。
生:歌声会领盲婆婆走进田野,好像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师:你眼前有没有看到这条小溪?是什么样子的?
生:小溪很清澈,里面有很多游来游去的小鱼。
师:歌声会领盲婆婆走进田野,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呢?
生:看见挺拔的大树、碧绿的小草、美丽的鲜花……
师:是呀!蝈蝈的歌声把盲婆婆带回美丽的大自然,盲婆婆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鸟鸣,闻到了花香,见到清澈的小溪从金色的田野中流淌着,多美啊!
师:蝈蝈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不仅会领盲婆婆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还会把盲婆婆带回哪里,想起什么?
生: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师:请小朋友想想,盲婆婆的童年会有哪些快乐的往事?
生:吹草叶、挖野菜、捉蝴蝶……
师:盲婆婆想起童年的欢乐,心情十分快乐,你们能读好吗?(生齐读第三小节第二句)
师:蝈蝈美妙动听的歌声,让双目失明的盲婆婆仿佛又看到了许多美丽的东西,这歌声还会把盲婆婆领进哪里呢?
生:公园、树林、学校……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请你们做一回小诗人,把你们所想的用笔写下来。(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见 ;歌声会领您走进 ,看见 。)
师:(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堂随笔)多么神奇的歌声,让我们一起走进盲婆婆的心中,读出她的欢乐。(生齐读第三节)
【点评】第三节诗的教学,教者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想象盲婆婆看到什么,想象盲婆婆想起童年哪些快乐的生活场景。然后进行拓展,让学生练笔,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形式,进行自己的想象,把学生领进诗里。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欢乐,让我们来做一只可爱的蝈蝈,带给盲婆婆更多的快乐吧!请小朋友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课文最后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生:这是省略号。
师:省略了什么呢?
生:省略了蝈蝈的叫声。
师:还有呢?
生:省略了“我”还有的话。
师:是呀,这里的省略号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我们一起来朗读第四节。 (生齐读)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把他心爱的蝈蝈送给了盲婆婆,给盲婆婆带来了快乐。如果他来到我们班级,你们会对说他什么?
生: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来给盲婆婆解闷。
生:你很有爱心,很善良,时时刻刻想着盲婆婆,我要向你学习。
师:课文中的“我”善良、乐于助人,给盲婆婆带来了欢乐。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在生活中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尤其是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
【点评】二年级学生初识省略号,教者没有简单地介绍省略号的作用,而是通过寻找省略了什么来探究省略号的意义。另外,设计文中“我”来到班级进行对话的场景,很好地落实了思想教育。
师:课文学完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写好两个字。(出示:邻、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生: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边都是“命令”的“令”,右边的偏旁不一样,读音很相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字读音相近,一个读“lín”,一个读“lǐnɡ”,读音和“令”有关系,意思和右边的偏旁有关系,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邻”的右边是右耳旁,右耳旁表示城邑,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领”右边是页字旁,“领”的本义指脖子,可以引申为带头、引导。看清楚偏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这些字形和读音很相近的生字。
师:现在,你可以分别给他们找些朋友吗?
生:我给“邻”找朋友,邻居、邻国。
师:还有吗?
生:邻里,相邻。
师:“邻”的朋友找到了,谁来给“领”找朋友?
生:领头、领导。
生:带领、领带。
师:看来大家都能很好地从字形上区分这两个字了,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它们?
生:“邻”左边的“令”捺笔变点,要写紧凑,右耳朵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生:“领”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长点。
师:同学们都说到了关键点,这些笔画注意到了,就能写好这两个字了。(生写字)
【点评】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课中教者对课文中两个很容易混淆的“邻、领”进行了细致地指导,从读音到字形,再从形声字的构成特点,让学生们进行区分、辨析,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一定会很牢固地掌握。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